【精華】説課稿模板彙編6篇

來源:文書谷 8.89K

作為一名老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説課稿有助於提高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6篇,歡迎大家分享。

【精華】説課稿模板彙編6篇

説課稿 篇1

本節課教材是在考慮到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學習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在學習分數的意義後仍然關注的是理解分數的意義,以生活的事例和幫助理解的直觀圖來學習分數加減法,並使學生初步感到只有分母相同的分數(分數的意義)才能直接相加減。所以基於此和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本課的教學目標:

基礎知識和技能:1、通過學生對生活事例的再現和直觀圖觀察,理解相同分母分數相加減方法。2、會計算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

能力培養目標:在學生體會到簡單的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算理和方法的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和動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合作交流,使學生的探索意識、創新意識得到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結合學生的知識基礎與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環節來引導學生展開探索學習。

一是結合學生喜歡的過十歲生日情境引入,讓學生觀察小巧吃了其中的一份,小紅吃了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小丁丁吃了其中的二份,小明吃了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等問題,在生活情境中練習,加強學生對分數的認識和理解,初步認識到同分母分數的加法關係。

二是在這一情景中,引出小胖與小丁丁一共吃了整個蛋糕的幾分之幾?引發學生對新知的思考。由於生活常識,學生很容易想到兩人一共吃了這個蛋糕的八分之五。此時,教師追問:你是怎麼想的?促使學生對這一生活常識進行理性的'思考。也為同分母分數加法的探索交流拉開序幕。此時,教師組織學生用塗色的方法,或利用分數推算的方法體會到:三個八分之一加二個八分之一是五個八分之一,是八分之五。有了這一初步認識後,讓學生初步感悟到:同分母分數加法的計算,只要分子相加。

三是運用知識解決問題。一是圖文結合的同分母分數加法練習,讓學生能夠運用自己在學習中體會到的正確方法計算同分母分數加法。二是結合生活場景的同分母分數加法應用題練習,讓學生在知識運用中體會的數學知識的用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四是在正確進行加法計算的基礎上嘗試減法計算,激發學生對知識遷移的運用能力,進行課後思考與探索的興趣與慾望。

教學理念:

在這一節課學習活動中,主要注意以下三條:一是聯繫生活情境和直觀的圖形,讓學生體會到同分母分數加法的的計算原理與方法。二是在知識運用中,讓學生主動的把知識進行延伸擴展,讓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三是緊扣生活情境,讓學生在與生活緊密相聯的環境中運用知識,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就在我們的身邊。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是浙江教育出版社高中信息技術教材第二版“第六章程序設計基礎”中第二節。縱觀本書,本章屬於電腦的高級應用。而這一節是在學習了“宏”的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的。這一節在鞏固前面所學知識的前提下,從“宏”入手,深入的學習程序設計的基礎知識——基本控制結構。這一節既是本章重點又是難點,但是對學生只要求掌握程序的三種基本控制結構:順序結構、分支結構、循環結構,難度有所降低。所以這一塊內容安排一課時,使學生理解這三種基本控制結構並能較熟練的運行。這一節的教學目標安排如下:

知識目標:要求學生理解程序設計的三種基本控制結構,弄清這三種結構中程序運行的順序。

能力目標:在理解上述三種結構的基礎上,較熟練的運行給定的程序,並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對新事物的認知規律。

重點: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

難點: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循環結構。

二、説教法

由於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程序設計的知識,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可以從已經掌握的“宏”入手,通過“宏”與程序設計的關係,用已學知識與新知識的聯繫,引出程序設計的概念,並通過示例讓學生理解程序設計的.意義。通過對示例的分析進入對三種程序設計結構的認識和理解。在分別講述三種結構時,用學生較熟悉的事例進行講解,使學生更容易理解。然後對這三種結構進行比較。在教學過程中,採用講解、演示與操作練習相結合的方法,有利於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在學生操作時,及時的提出注意問題,並根據學生的操作情況個別講解或者全班講解,使問題得到及時解決。

三、説學法

課堂上以教師為主體,在看到一種新鮮的事物時,學生會產生一種瞭解探究的慾望,經過思考可能不能得到結果,此時,教師的講解將使學生恍然大悟。結合學生的實際操作,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新問題、再解決……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傳遞,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主體。

四、説教學過程

1、引入:(複習)

複習“宏”的相關知識,以及在操作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一系列問題,為本節的操作作好鋪墊,進而提出“宏”與程序設計的關係的問題,使學生對程序設計產生興趣。教師提出:程序設計的基本結構只有三種,自然的引入正題。

2、新課:

(1)結構化程序的基本控制結構有三種:順序結構、選擇結構和循環結構。

其中順序結構程序按語句的書寫順序執行,比較簡單,學生較容易理解。

先執行語句1,再執行語句2……執行語句n。各條語句按照先後順序依次執行,其中語句1、語句2……既可以是一個語句又可以是一組語句。

例如:

a=3‘把數值3賦予a

b=4‘把數值4賦予b

c=a+b‘計算a+b的數值並賦予c

(2)選擇結構程序設計通過條件語句(If語句)來實現,它有兩種格式,一是單行結構,一是塊結構。

其格式如下:

If條件then

語句1

[Else

語句2]

ENDIF

該語句的功能是:如果"條件"為True,則執行"then部分",否則執行"else部分"。例如:

Ifx>ythena=a+1Elsea=a—1

條件語句中的Else子句是可選的。如果省略這些子句,則塊形式的條件語句簡化為:

If條件Then

語句

EndIf

例如:

IfC<0Then

Msgbox“Goodmorning”

EndIf

這種形式的條件語句也可寫成單行形式,即:

IfC<0ThenText1。Text="Goodmorning"

(3)For循環結構程序設計

循環結構有三種不同的風格,包括:計數循環(For—Next循環)、當循環(While—Wend循環)和Do循環(Do—Loop循環)。其中For—Next循環按規定的次數執行循環體,而While循環和Do循環則是在給定的條件滿足時執行循環體。這一節介紹For—Next循環控制結構。 For循環也稱For—Next循環或計數循環。

一般格式如下:

For循環變量=初值To終值[Step步長]

[循環體]

Next[循環變量]

例如:

j=0

Fori=1to100Step1‘i=1,i=2,i=3……i=100

j=j+i

Nexti

該例從1到100,步長為1,共執行100次j=j+i。其中i是循環變量,1是初值,100是終值,Step後面的1是步長值,j=j+i是循環體。

説明:For格式中有多個參量,這些參量的含義如下:

循環變量:它是一個數值變量(i)

初值:循環變量的初值,它是一個數值表達式(i=1)

終值:循環變量的終值,它也是一個數值表達式(i=100)

步長:循環變量的增量。其值可以是正數(遞增循環)或負數(遞減循環),但不能為0。如果步長為1,則可略去不寫。

循環體:在For語句和Next語句之間的語句序列,可以是一個或多個語句。(j=j+i)

Next:循環終結語句,在Next後面的"循環變量"與For語句中的"循環變量"必須相同。

For循環語句的執行過程是:首先把"初值"賦給"循環變量",接着檢查"循環變量"的值是否超過終值,如果超過就停止執行"循環體",跳出循環,執行Next後面的語句;否則執行一次"循環體",然後把"循環變量+步長"的值賦給"循環變量",重複上述過程。

這裏所説的"超過"有兩種含義,即大於或小於。當步長為正值時,檢查循環變量是否大於終值;當步長為負值時,判斷循環變量的值是否小於終值。當循環變量達到終值時,For—Next正常結束。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七色花》是人教版國小三年級下冊中的選讀課文。這是一篇童話,寫小姑娘珍妮在迷路時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用它做了七件事,表現了珍妮不惜犧牲個人利益,願為別人帶來幸福快樂的美好品質,告訴人們什麼是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第1-3然段寫小女孩珍妮因迷路而哭了起來,一位老媽媽看珍妮哭得可憐,就送她一朵能幫助她什麼事都能辦到的七色花。第4~10自然段寫珍妮用七色花瓣為自己做了幾件事。第11~18自然段寫珍妮用最後一片花瓣幫助一個腿腳不便的小男孩站了起來。

二,説學情

三年級學生想像豐富,對童話充滿興趣,對《七色花》應該喜愛。他們已具有一定的閲讀能力和寫作基礎,可以讓他們充分地自我發揮。

三,説目標

1.讀通課文,理清課文脈絡,瞭解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情。

2.能簡單概括出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七件事情,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學習課文內容,通過比較,讓學生明白最後一片花瓣做的事情最有意義,因為幫助別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4.總結全文,運用想象,説説如果有一朵七色花,自己想實現什麼願望。並模仿課文的構段方式進行仿寫,也可以自由發揮。 教學重點:

瞭解七色花的神奇作用,知道珍妮七次用花瓣所作的事,感受用第七片花瓣幫助腿腳不便的小男孩最有意義。

教學難點:

模仿課文的構段方式,運用想象,引導學生説一説、寫一寫如果有一朵七色花想實現什麼願望。

四,説教法

1,重視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

2,重視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

3,發展想像,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

4,注重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運用圖文對照、誦讀體會、討論交流、讀寫結合等方法幫助學生全面達到教學目標。

五,説學法

以學生的自主閲讀為主,讓學生自讀、自悟,學會主動學習。讓學生一邊讀,一邊根據教師的提示思考、想象。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討論,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習慣。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的翅膀,培養他們的想象力。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並且和寫作練習結合起來,既發展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又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 六,説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新課

1.談話導入:a.課文主要講了誰與七色花的故事?

b.珍妮去買麪包圈,在回來的路上面包圈被跟在她身後的小狗吃掉了,她去追小狗卻迷路了,這時候是誰出現了?給了她什麼?

2.出示本課詞語,檢查認讀情況

二.新授

1.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全班齊讀。

2.教師提出問題:(1)默讀課文,在文中找一找老婆婆送給珍妮的`七色花都有哪七種顏色?

(2)七色花是怎麼樣的?它怎麼就神奇了呢?

3.深入學習課文,瞭解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些事?

4.珍妮用六片花瓣為自己做了事?現在她的心情怎麼樣?

5.現在只剩下一片花瓣她還會不會亂用了呢?課文中那句話可以看出他很珍惜最後一片花瓣?

6.她用最後一片花瓣做了什麼事?她幫助了維佳他現在的心情怎麼樣?

7.她幫助維佳健康起來,從她身上我們可以看出她是怎樣的一個人?(善良,為他人着想的人)

8.教師板書歸納,學生回顧知識

珍妮用七色花做了哪些事?

9.小組討論,交流:珍妮做的哪一件事最有意義?為什麼?

(幫助小男孩維佳健康起來最有意義。小男孩變得又能跑又能跳,健康、快樂。珍妮把最後一片花瓣用在最需要幫助的人的身上,她把快樂帶給了別人。所以她做的這件事最有意義。)

三.理解課文內容,想一想課文講了珍妮的什麼事?(講珍妮迷路了從老婆婆手裏得到了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她利用七色花的花瓣實現了自己的種種願望,並且用它幫助了一位腿有毛病的小男孩的事。)

四.拓展延伸

要是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會實現自己哪七個願望?

五.教師小結

其實,只要你有一顆善良的心,所有的願望都能成為現實,七色花就在你心中。

説課稿 篇4

今天,我要説課的題目是《我用殘損的手掌》。我準備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程序和板書設計”等幾個方面來説:

(一)説教材

教材簡析:

《我用殘損的手掌》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九年級下冊第一元第2課。本課是近代詩人戴望舒在抗日戰爭最艱苦的1942年被捕入獄後所寫的一篇詩歌,學習這篇課文有助於增強學生對現在生活的珍惜和對祖國未來的熱愛之情。

教學目標:

1.提高學生詩歌朗讀技巧和詩歌欣賞水平。

2.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欣賞凝練的詩歌語言。

教學重點和難點:

1. 能有感情的誦讀全詩,並能準確的背誦;

2.體會詩歌感情色彩的變化,把握寄託詩人感情的具體形象;

3.理解詩中的藝術形象寄寓詩人的情感;對比手法的運用以及表達效果。

(二)説教法

教學方法: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應該注意加強學生平日誦讀的評價,鼓勵學生多誦讀,在誦讀中增強積累、發展語感、加深體驗與領悟。所以我決定本課採用誦讀法。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

(三)説學法

學習方法:

根據本節課的特點教會學生學會品味詩歌,學會有感情地誦讀。

能力培養:

通過本課的學習逐步培養學生朗誦詩歌的能力;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四)説教學程序

新課導入:

通過時代背景的介紹讓學生了解當時傷痕累累的中國,從而觸動學生內心的情感;介紹詩人戴望舒備受摧殘,在炮火紛飛的鐵窗下仍鐵骨錚錚、堅貞不屈,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聽錄音。

新知學習:

1.分析“我用殘損的手掌,摸索這廣大的土地”, 重點分析殘損、摸索、廣大的'土地。

2.分析詩歌的前半部分(以教師提問為總綱,串聯學生的思維),在對史實瞭解的基礎上,體會作者的創作。緊扣文本,通過對具體詞語的挖掘,體會作者的情感。分析的過程中始終重視朗讀、挖掘學生的情感體驗

3.分析詩歌的後半部分。通過學生朗讀、評價找出關鍵的、傳達作者情感的詞語,句子進行分析。

4.學生有感情的朗讀。教師範讀。

5.總結鞏固

(五)説板書設計(略)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材的地位與作用

《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是高中數學第十章排列、組合的第一節課。分類計數原理和分步計數原理是排列、組合的基礎,學生對這兩個原理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成為學好本章的一個關鍵。

2、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掌握計數的兩個基本原理,並能正確的用它們分析和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2)能力目標

通過計數基本原理的理解和運用,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開發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勇於探索、勇於創新的精神,面對現實生活中複雜的事物和現象,能夠作出正確的分析,準確的判斷,進而拿出完善的處理方案,提高實際的應變能力。

3、重點、難點

重點是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

難點是正確運用分類計數原理與分步計數原理

二、説教法

啟發引導式

三、説學法

指導學生運用觀察分析討論總結的學習方法。

四、教具、學具

多媒體

五、教學程序

學以致用培養能力

佈置作業

知識拓展

提出課題引入新課

觀察歸納形成概念

比較歸納深化概念

任務後延自主探究

總結反思提高認識

學以致用培養能力

説課稿 篇6

各位領導,我今天要講的課文是一年級語文上冊《小熊住山洞》這篇課文:

一、教材分析

《小熊住山洞》是一年級上冊教材中的一篇閲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住在山洞裏的小熊一家想造一間木房子,可走進森林,他們始終捨不得砍樹,多少年過去了,他們仍然住着山洞。森林裏的動物們很感激小熊一家,給他們送來一束束美麗的鮮花。這是一個意在表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動人故事,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連環畫形式出現,語言淺顯,符合兒童特點。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和年段特點,本文的教學目標是:1、認識10個生字,會寫“年、左、右”3個字,認識“石”字旁。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瞭解課文內容,懂得愛護樹木、保護環境是一種美德。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識字、寫字和朗讀課文。根據教學目標,我把本課教學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初讀課文、識字、寫字。第二課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瞭解課文內容,懂得愛護樹木、保護環境是一種美德。

三、設計思路:

1、由於本課語言淺顯,採用連環畫的形式出現,雖然全文不注音,但可採用圖文對照的方法學習課文。故在設計上應注重教材的整合。主要通過看一看、讀一讀、演一演、想一想的方法來學習課文。通過讀感悟林中環境之美,小熊一家行為之美。從而欣賞美、感悟美、表達美。

2、注重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在3—6自然段的學習中學生喜歡哪個季節的美景就説哪幅圖,並把相應的段落讀好。不必按部就班的按課文內容進行,給他們自主選擇的空間。

3、注重從一年級就開始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拓寬學生語文學習的渠道。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欣賞美。

1、小朋友們,老師帶你們去美麗的大森林裏看一看,好不好?(課件展示森林的美麗畫面,激發學生對森林的嚮往,初步感受林中環境之美。)

2、今天,小熊還邀請小朋友們到他們家做客,小熊家住在哪裏呢?(住在山洞裏,生説師板書課題)讓我們一塊去他們家看一看吧!

(二)品讀課文,感悟美。

1、學習第一、二自然段

①看圖:(課件展示插圖一)説説你知道了什麼?

②朗讀:生找出與圖相對應的第一、二自然段朗讀。(採用自讀---指名讀---生評價---齊讀的方式進行)

2、學習第七自然段

同學們,小熊家周圍到處是鬱鬱葱葱的樹木,造一間房子太容易了,那小熊一家的'願望實現了嗎?(沒有)你是從哪裏知道的?(第七自然段)你能讀好第七自然段嗎?(採用生練讀----小組比賽讀的方式進行)

3、圖文對照學習第3—6自然段,感悟美。

(此環節是從看圖感受美到通過美讀來抒發情感,學生融入其中,把對環境美的感受,對小熊一家行為美的認同、讚揚都包含在其中。)

①看一看,説一説。

課件展示林中一年四季的4幅插圖,學生説圖意,感受森林景色的美麗,學生喜歡哪一幅就説哪一幅。(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

②讀一讀。

讀出與圖畫相對應的自然段。教師相應點撥指導,讀出景色之美。“捨不得”三個字應請輕地讀出愛惜之情。(採用靈活的形式朗讀,如指名讀,小組讀,比賽讀,願意讀的站起來等)

③演一演(表演讀)

配樂連續讀3—6自然段,邊讀邊加上適當的動作。讓學生在優美的旋律中表達美。

④想一想:小熊一家不砍樹的原因,假如砍了樹會有怎樣的後果?

4、學習第八自然段

①看圖:小熊一家寧願住山洞也不砍樹造房子。他們這種做法受到小動物們的讚揚,你瞧,他們在幹什麼?(課件展示插圖5)生觀察後説圖意。

②朗讀:指名讀第八自然段,重點指導長句子的朗讀。

③練習:在讀完“一束束美麗的鮮花後”,練習課後的讀讀説説。

④思維拓展:小動物在給小熊送鮮花時會説些什麼?(你喜歡哪個小動物就選哪個説)

(三)情境模擬,運用語言。

記者採訪小熊一家(小組合作模擬練習、表演)

(四)聯繫生活,深化主題。

1、學生彙報交流課前收集的環保資料,並詢問學生從哪裏瞭解的這些信息。

2、小熊一家為了保護森林一直住山洞,在生活中我們應該怎麼做呢?(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重點,突破難點,讓每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學有所獲。以上不足,請各位老師指正。謝謝!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