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範文八篇

來源:文書谷 2.73W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解惑的人民教師,可能需要進行説課稿編寫工作,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你有了解過説課稿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8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必備】説課稿範文八篇

説課稿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課以“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為指導思想,以改善、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為突破口,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使不同水平的學生都能得到提高和幫助,通過引導、體驗、挑戰、探究、互相評價互相幫助等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學習信心。本課強調學生在學練技術原理和鍛鍊實踐中體驗成功的樂趣,促進學生心理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參與體育的意識。

二.教材分析

背越式跳高是我校田徑教學模塊中的必修內容。背越式跳高主要由助跑、起跳、過杆和落地技術組成。本次課是本單元8次課中的第4次課,主要學習助跑與起跳相結合的技術。它也是掌握背越式跳高技術的重點部分。

三.學情分析

通過前3次課的學習,高一女生已經初步掌握了背弓和弧線助跑的粗略技術,但由於身體素質等各方面的原因,還存在背弓不足,助跑步點不準,起跳不充分,甚至個別女生還存在恐懼心理等情況。

四.教學目標

1.通過練習培養學生勇敢、頑強、自信的優良品質,體驗運動帶來的樂趣

2.通過主要教材和分層練習,使每個學生在自身程度上分別能跳過相應水平的橫竿高度

3.通過主要教材和遊戲部分的練習,發展學生跳躍能力,增強上下肢協調配合的能力及靈敏性。

五.教學重難點:助跑與起跳結合技術

六.教學流程:

1.準備部分:

通過曲線跑,圓圈跑等使學生身體慢慢進入練習狀態。隨後分成四組進行助跑摸高、原地倒肩挺髖練習、原地起跳倒肩挺髖等專項準備活動為基本部分作好鋪墊。共10分鐘。

2.基本部分:

A.教師完整示範助跑結合起跳過杆技術,提問學生教師順利過杆有哪些因素?

B.學生分組進行模仿練習,助跑5步以上過橡皮筋練習。每人練習5次。小組互相探究成功和失敗的經驗,不斷進行總結。

C.集體討論順利過杆技術的要領:弧線助跑以及身體重心的控制;恰當的起跳位置;倒數第二步擺動腿落地時積極的“滾動”和起跳腿的邁步放腳動作的順利銜接;起跳時肌肉的離心-向心收縮的轉換過程;

D.根據對正確技術動作的理解分組進行練習,每人練習5次。

E.分組分層練習:

在集體練習時結合同學間的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客觀地分析自身的弱點和優點進行分組。

A組主要以不能正確做出背弓動作的同學為主,主要練習原地倒肩挺髖動作和跳起、上步倒肩挺髖練習,同學之間互相幫助。

B組主要以起跳不充分、起跳時屈髖等現象採用助跑摸高和助跑跳上海綿墊的練習手段

C組主要以助跑節奏、步點和其他相結合技術的小細節問題為主,以反覆進行助跑結合起跳技術跳過橫竿為主要練習手段。

D組的同學已經基本掌握該項技術,要求用更長的助跑弧線和更合理的助跑節奏更高的高度來進行練習,不斷挑戰自我。

每位同學在該層次練習後進行自我檢閲,要求分別能跳過 90cm、1米、1。1米和1。2米的高度。教師要肯定學生進步的同時對學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充分的準備

該階段的練習時間為20分鐘

3.遊戲

本次課選擇的遊戲是在一定的情境中,通過運用單腳跳、助跑摸高等不斷鞏固學生助跑與起跳相結合的'技術。通過遊戲使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增加學生對練習的興趣,懂得技術原理在生活中的意義。

該階段練習時間為10分鐘。學生可練習一次,隨後進行比賽。根據實際教學情況進行調整。

4.結束部分

運用簡單的放鬆操和心理、語言暗示幫助學生放鬆身心。學生自我評價、互相評價和教師的評價,評定學生的掌握程度以及課堂表現。下課。

七.場地器材:

海綿包6個,跳高架4付,橡皮筋4根,紅絲帶4根。

八.效果預測

預計課的教學目標基本實現,本次課的平均心率為140~150次/分。全班約95%的同學能夠完成各自層次的學習任務,70%的學生能基本掌握助跑與起跳相結合的技術。通過合理把握課的重難點並運用分層教學法,探究法等教學方法使身體素質處於不同水平層次的學生都能體驗到參與練習的樂趣,並通過自我分析和互相評價、互相幫助等學習手段培養學生的責任感與合作意識。

説課稿 篇2

教材分析:

A、教學的內容選擇。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外語教學研究出版社九年義務教育七年級英語上冊,第五模塊的第一課。本節課需要一課時完成。該課的部分教學內容如have / has got在Module 4中學過,而有些食品名稱以前也接觸過,故把新的教學內容與已接觸過的知識結合起來,讓學生由舊知識帶動對新知識的理解,以促進掌握。

B、教材的編排意圖。

該課的教學內容是學生在對句型have got / has got 以及某些食品名稱有所接觸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把食品名稱進行拓展,引出可數名詞的單複數以及不可數名詞。這樣做,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綜合表達的能力。該課作為本模塊的開篇,由淺入深,根據教學內容設計教學方案,達到教學目標。

C、教材的前後聯繫。

該課知識是本模塊後幾課的基礎。要使後幾課順利學好,首先要熟記該課有關食物的單詞,並掌握名詞單複數,為後面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D、該課教學目標的確定。

根據義務教育國中英語課程標準的要求,該課的教學目標可定為:(見教案)

一、 教法説明

根據初級英語教學目標:

A、通過聽、説、讀、寫的訓練,使學生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和初步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

B、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進一步的學習打好基礎;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和運用能力。根據該課內容,採取的教學方法是:實物教學法、圖片教學法、創設情景法、表演法、多媒體課件展示。這些方法的運用,有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始終參與到教學活動中。

課堂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要做到因材施教。根據國中生的年齡特點,教學要從學生的對話練習入手,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 學法指導

老師不但要教給學生知識,還要引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開口,使他們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聽説讀寫的訓練,獲得英語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運用英語交際的能力,並引導他們學會觀察,從而提高他們的觀察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三、 教學設計

本節教學活動主要分為6個步驟來完成:

(一)Waming—up

通過複習Module 4中的句型have/has got,為本節課學生能夠熟練運用該句型詢問食品名稱做好鋪墊。然後,展示學習目標,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任務,從而集中精力把本節課的知識學好。利用實物學習單詞,並讓學生猜測單詞的意思。

(二)課堂導入。

用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re these in English?來詢問該課的食物名稱,教師幫助學生回答,讓學生重複。然後展示課件,讓學生觀察閃爍的單詞的特點(單詞之前是否用a或an,單詞詞尾是否加s)幫助學生分析、總結名詞的簡單分類。這樣做,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總結名詞變複數的規則以及可數名詞與不可數名詞的特點,有助於學生更好的掌握名詞的單複數。展示課件。

(三)課堂練習。

在學生熟悉單詞後,根據課文1、2、3部分的要求,將方框中所給的食品名稱填入相應的空格中。這樣可以使學生更加明確食品的分類。

(四)聽力訓練。

放錄音,讓學生根據聽力材料中所給的信息,判斷“他們”有什麼或者沒有什麼,然後在所給單詞後的方框中畫“√”“χ”。這樣做,可以訓練學生從聽力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五)課堂練習。展示課件,鞏固本節課所學的重點內容。

(六)佈置作業。

四、 板書設計

Module 5 Healthy food

Unit we got any oranges?

1. What’s this?

It’s an apple/ a banana / mike /coke.

What’re there?

They’re apples / onions / etc.

2. Have you got any milk?

Yes,I have ./ No,I haven’t .

説課稿 篇3

我這次的活動名稱是:小樹葉找媽媽,活動目標是:

1、通過觀察、對應、和比較,認識樹葉的不同。

2、激發對周圍事物的關心,能清楚表達自己的意思。

在活動中我先讓幼兒觀察樹葉的顏色、大小、形狀等特徵,然後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對應的方法幫小樹葉找媽媽,最後通過送小樹葉回家,鞏固對樹葉特徵及名稱的認識。

平時到户外散步的時候,小朋友對樹葉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所以結合近階段的主題:金色的秋天,我設計了一系列關於樹葉的活動,本次活動就是其中之一。在活動中我對自己角色的定位是一個參與者,我希望和孩子共同發現、討論、尋找,讓孩子在觀察樹葉時享受探索的快樂、在幫樹葉找媽媽時,享受助人為樂得樂趣。在活動中。我為孩子的快樂而快樂,當孩子幫樹葉找到媽媽時,我和他們一樣的'快樂滿足;當孩子沒找對時,我鼓勵他們不要泄氣,繼續尋找,我力求成為孩子的夥伴,和他們一同體驗、一同成長!

常識活動:小樹葉找媽媽

活動目標:

1、過對樹葉的觀察、比較、對應,激發對周圍事物的關心。

2、養語言概括力,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見。

活動準備:

1、葉標本四種。

2、收集的各種樹葉若干。

活動過程:

1、(出示樹葉標本)你們看,這是什麼呀?這些樹葉是從哪裏來的呀?

老師這有許多離開了樹媽媽的小樹葉,我們來和小樹葉做朋友,好嗎?

請小朋友在籮筐裏找一片樹葉和自己做好朋友。

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你的好朋友,看看它長得什麼樣?是什麼顏色的?摸上去是什麼感覺?

你們説小樹葉離開了媽媽會怎麼樣呢?

那我們可以幫小樹葉做些什麼呢?

2、一起來幫你的好朋友小樹葉找媽媽!請小朋友找找小樹葉的媽媽在哪裏,它的媽媽是誰?(小朋友分散找樹媽媽)

3、小朋友真能幹,都幫小樹葉找到了媽媽,那到底對不對呢?我們再一起來找一找、認一認,好嗎?

剛才有哪些小朋友找的是這片小樹葉的媽媽?它的媽媽在哪裏?我們一起去看看。

是不是這個呀?為什麼是呀?他們有哪些地方一樣?讓我們來比一比。

那我們把小樹葉送回家吧!

接下來我們再去找哪片小樹葉的媽媽呢?

4、我們小朋友真能幹,都幫小樹葉找到了媽媽,還把他們送回了家,我們認識了四種樹葉,你們發現了嗎?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秋天很多樹葉都變黃掉落了,但我們今天認識的樹葉不但沒有掉,還越來越綠了,這是怎麼回事呀?今天請小朋友回家找答案,下次來告訴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説教學內容:

我説課的內容是蘇教版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解決問題的策略一一列舉》。

2、知識內容的結構以及所處地位: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學習過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已有了一些具體的體驗和認識的基礎上。通過這部分內容的學習,一方面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現實問題中基本數量關係的理解,增強分析問題的條理性和嚴密性;另一方面也能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到解決問題的策略常常是多樣的,知道同一個問題可以用不同的策略,從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從而增強根據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特點靈活選用策略的意識,有利於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

根據課程標準與教學內容並結合學生實際,我認為這節課的教學要達到以下幾個目標:

1.知識與能力:

使學生經歷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過程,能通過有條理的列舉分析有關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並找出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

2、過程與方法:

使學生在對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過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舉”策略的特點和價值,進一步發展思維的條理性和嚴密性。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進一步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策略意識,並獲得解決問題的成功經驗,提高學好數學的信心。

4、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

教學重點是:感受“一一列舉”有序、不遺漏、不重複的特點,能用“一一列舉”的策略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是:能根據解決問題的需要,運用“一一列舉”的策略分析有關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並有效地解決問題。

二、説教法和學法:

1、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節課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用列表和畫圖的策略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策略的價值已有了一些具體的體驗和認識。本節課選擇了有趣的素材,如用海獅表演、柵欄圍羊圈、選購羊、擲飛鏢這些素材一方面能調動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另一方面能激活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活動能力,主動開展列舉活動,體會列舉是解決問題的有效方法,逐漸掌握這種策略。

2、説教法:

1.通過情境教學法讓學生充分感知,然後經過比較歸納,最後概括出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使學生從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進而達到感受新知、概括新知、應用新知、鞏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2.採用快樂教學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敢於質疑,引導學生自己動腦、動手、動口、動眼以及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等多種形式的鞏固練習,使學生變苦學為樂學,把數學課上得有趣、有益、有效。

3、説學法:

本節課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動手操作、小組交流理解掌握新知識,學會有順序地觀察問題、對比分析問題、概括知識及聯想與過去知識的'聯繫體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三、説教學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小棒、表格﹑隨堂本

四、説教學流程

本節課我設計了以下5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感知列舉。

課的開始我將課本練習十一的第2題改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動物表演,由此提出疑問:海獅開始表演的時刻有什麼規律呢?學生對所學對象產生了興趣,就有了行為內動力,學習便成了一種自覺的活動,激發了學生找規律的探究慾望。將生活經驗數學化,數學問題生活化,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自然而然地揭示課題“一一列舉”,為下面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二)自主探究,運用列舉。

在教學例1時,學生首先猜想羊圈的具體形狀,並引導用自己的方法進行驗證。提示學生可用擺一擺、畫一畫、寫一寫、算一算的方法。通過動手操作,可以使學生進一步明確圍成的長方形的周長與它的長和寬的關係。因為有些學生擺小棒時是無序思考的,因此可能出現重複或者遺漏的現象。有的同學通過算一算、畫一畫發現“長加寬的和等於周長的一半”,他是有順序的思考的,4種擺法是非常有序的:寬是1米,長是8米;寬是2米,長是7米;寬是3米,長是6米;寬是4米,長是5米。因此就找出了所有問題的答案。在學生通過擺、畫、寫、算明確有4種不同的圍法,並且探索出“長加寬的和等於周長的一半”後,這時再引導學生通過填表來一一列舉,我設計的表格多出兩行,設置陷阱,“誘使”學生出現遺漏或重複的情況,然後對比有序和無序的表格,這樣學生就深刻體會了列舉時要有順序的思考,注意不重複、不遺漏,要找出所有不同的圍法,需要有條理地一一列舉。使學生體會到有序思考的優越性。以上活動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索性。

(三)拓展新知,發展列舉:

在例2教學中,我充分利用例1 的教學成果,將書上訂閲雜誌的例題改成選購小羊的活動,引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對“最少選購1種羊,最多選購3種羊”這句話的分析明確不僅可以選購1種羊,也可以選購2種羊,或者可以選購3種羊。因此在一一列舉時必須先分類,再有順序地一一列舉。緊接着比較問題1和問題2在列舉時有什麼異同點?通過對比總結,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一一列舉的特點;並且再次感受遇到複雜問題時,必須先分類,再有順序地一一列舉。

(四)嘗試應用,鞏固列舉:

練習用學生熟悉的遊戲形式呈現問題,在輕鬆的情景中鞏固了新知識,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使學生明白畫表格列舉是一種很好的形式,但不是惟一的形式,所以在練習時對學生説明:也可以用其他的形式來列舉。在學生做完“練一練”後,展示各種列舉形式,體會列舉形式的多樣性,説明以後可以用自己認為最簡單的形式來列舉出結果。但是,必須有條理地列舉,才能不重複、不遺漏地找到各種可能,並引導學生髮現列舉的情況有6種,但投中的環數只有5種,因為有重複的環數,從而提醒學生要細心審題。

(五)、總結延伸,提升列舉:

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提問:運用“一一列舉”這一策略解決問題時要注意什麼?引導學生將課堂所學知識和方法進行回顧和整理,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而且培養了學生收集、處理、選擇、應用信息的實踐能力。

五、説板書設計

解 決 問 題 的 策 略

——一一列舉

找 規 律 18÷2﹦9(米)

有序思考 不遺漏 不重複

分 類

板書設計突出體現了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簡潔、明瞭。

六、説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每當孩子們用一一列舉的方法解決問題之後,我都會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回顧和反思,而且各有側重。

如導入部分通過“海獅表演”的情境創設後的反思引入一一列舉的策略,讓孩子們“初步體會一一列舉的有序性”;例1“圍羊圈”突出“找到規律,再有序列舉”,例2“購買小羊”突出“先分類,再有序列舉”,而鞏固練習“投飛鏢”則突出“有序列舉的形式是多樣化的”。除了不斷地滲透一一列舉的有序性外,我也希望能深化孩子們的數學思考,讓他們對策略的認識更加科學化、深刻化。

課後,我在想: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在運用策略的過程中發展孩子的數學思考,應該是我設計這節課的初衷,也是主旨!但是怎樣把握好這個“度”,還須進一步思考。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這是省編義務教育第五單元的第一篇課文,課文通過一個商人丟失了一隻駱駝,尋找駱駝的事。説明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多分析思考,才能有解決問題的辦法。本文的寓意耐人尋味,引人深思。

課文共有11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寫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向一位老人打聽它的下落。第2——9自然段寫老人一一説出那隻駱駝的情況,商人以為老人把那隻駱駝藏起來了。第10自然段寫老人説出自己是怎麼知道那隻駱駝的情況以及為什麼要商人順着駱駝的腳印去尋找駱駝。使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受到思維的訓練和因果關係的句式訓練。課文語言樸實,易於理解,尤其是文中的對話部分是進行朗讀訓練的好材料。

根據以上對本課教材的分析,以及三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情況,擬定本課新課程的三維目標如下:

1、瞭解老人是怎樣知道商人過失的駱駝情況的,懂得遇事要仔細觀察,抓住事物見的因果關係進行分析,判斷,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2、學會本得的幾個生字,能區別多音字“哄”,“嗎”的讀音,理解9個新詞的意思,區別“過失”,“丟失”“詳細”“仔細”的不同意思,

3、能仿照例句,把不完整的因果句補充完整。

4、初步學會預習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

5、背誦老人説的一段話。

本課訓練的重點: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

訓練的難點: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找駱駝的方法好在哪裏。

二、説教法學法:

依據《新課程標準》的有關理念,本節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實施教學:

朗誦感悟法:古人説得好“書讀百遍,其義自現”,強調的就是讀對理解感悟的作用,《新課程標準》也一再強調閲讀教學要重視讀,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有所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昇華情感。

重視學生的個體參與,尊重學生的意願,讓學生運用讀,想,找,議等方法學習課文,重視閲讀習慣的培養。

三、説教學流程:

本課教學時間設為三課時,第一課時主要是初讀課文,學習生字新詞,學會提出不懂的問題;第二課時教學主要是理解老人的推理過程,知道老人想出的方法好在哪裏,懂得遇到問題要多觀察,分析思考,找到解決辦法的道理,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一)提出問題 引導探究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生齊讀課題)。上節課,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出示問題:

老人和商人有沒有找到駱駝呢?

[課開始用上節課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入,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一個很好的連接方式,讓兩節課自然地融在一起。]

(二)討論交流 合作探究

引:解決問題最好的辦法是讀課文,自由讀課文,在文中就可以找到問題的答案。

1、讀後交流,學習最後一節。

出示第一節,齊讀。

説説“果然”説明了什麼?估計學生會説,果然説明他真的找到駱駝,和老人預料的一樣。

師順勢引導説説文中老人是怎樣預料的呢?

2、自由讀課文1-9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交流預設:

①:從前,有人商人走失了一隻駱駝,他找了好多地方都沒找到,心裏很着急。

出示句子,指導讀出着急的語氣

②我知道了駱駝的樣子,讓學生説出具體的樣子,師板書:

左腳有點跛,左邊馱着蜜,右邊馱着米,缺了一顆牙齒

③商人説老人把他的駱駝藏起來,老人説根本不知道駱駝在哪。

④從商人的話中知道老人説丟失的駱駝的樣子説對了,師引導説出商人的話,並出示句子:

“是的。”

“不錯。”

“對極了!您看見它往哪兒去了?”

自由讀句子,説説你的體會是什麼?(商人越來越高興)

同桌互讀對話,指名讀時師隨採訪:説説你為什麼這樣讀?

此時你的心裏怎樣想?

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大面積地訓練朗讀對話

師生合作讀對話

引:從你們的語氣中,老師已經體會到商人的心情越來越高興,但他仍然着急,後來又怎樣呢?

根據回答,出示句子:

商人忿忿地説:“別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駱駝藏起來了,要不,你怎麼會知道得這樣詳細!”

自由讀句子,説説你從哪個詞體會到他很生氣。

理解“忿忿的”。説説意思,並聯系實際説説自己在什麼情況下也“忿忿的'”?

[語文即生活,新課程倡導生活化的語文教學,聯繫實際引導感悟,有助於對詞語的體會,有益於朗讀的提高。以上環節的設計,充分尊重學生,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訓練為主線的原則,在學生的讀、議中深入理解文本。]

帶着自己的感悟再讀句子。

引:知道的這麼清楚,卻説自己不知道,你們相信老人嗎?(生齊:相信)那是因為你們讀完了課文,我們該到哪裏找答案,告訴商人呢?

3、自由讀第10節

讀後説説你能回答哪個問題嗎?

指名説板書:腳印 右深左淺

路上 左有蜜右有米

樹葉 留有牙印

用上“因為”“所以”連起來説説,(指名説,同桌互説)

出示課後題3,讓學生試説,指名説,齊説

[先讓學生用“因為”“所以”連説,再完成課後題3,訓練上層層遞進,加上板書的提示,很好落實了本課訓練的難點。]

引:這位聰明的老人能知道駱駝的情況是因為什麼?估計學生可以説出“觀察”(板書:觀察)

僅僅通過觀察就可以了嗎?他還怎樣呢?學生可能會説:他愛動腦筋,能聯繫看到的作出判斷等。

(板書:思考 判斷)

引:至於駱駝究竟往哪兒去了?應該怎樣去找?

學生回答後出示句子:至於駱駝究竟往哪兒去了,應該順着他的腳印去找。

引導討論還有哪些方法?哪一種方法最好?

[通過開放性問題,讓學生積極思考,訓練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抓“不緊不慢”指導讀第10節:

(説説“不緊不慢”什麼意思?他為什麼不緊不慢地説?)

引:聽了老人的話,商人順着腳印去找——

生齊説:果然找到了走失的駱駝。

出示最後一節,齊讀。

(三)課堂總結 回顧探究

師生合作根據板書內容進行總結回顧

[師生共同參與課堂總結,提高學生梳理問題和概括問題的餓能力,師及時適當的點撥、補充也可幫助學生及時差漏補缺。]

(四)拓展延伸 昇華探究

寓言故事交流談談從中明白了什麼?

[這一節拓寬語文的學習和運用領域,引導學生積累交流,達到資源的最優組合。]

四、 説板書

找駱駝

觀察 —— 思考 —— 判斷

腳印 右深左淺 左腳有點跛

路上 左有蜜右有米 想 左邊馱着蜜右邊馱着米

樹葉 留有牙印 缺了一顆牙

[好的板書是文章結構的簡縮,能體現課文的重點、難點。我設計的板書力求體現本課的重難點,學生根據板書就可以很清晰地把握重難點

説課稿 篇6

各位評委:上午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螺紋的種類和應用

我將從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反思6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螺旋傳動的應用形式》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材辦公室主編, 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第五版《機械基礎》中第二章螺旋傳動第一節的內容。

《機械基礎》主要講解機械機器的原理,本章對於螺旋傳動的學習,能使學生認識和分析相關的螺旋傳動機構,而學生在車工和數車等技能課上會學習車制螺紋,所以可以為學生在車工等技能課上的學習提供專業基礎知識平台,同時螺旋傳動的學習也為後續齒輪和蝸桿傳動的學習奠下基礎。

考慮到螺紋的種類和應用是本章的基礎內容,為後續知識的學習奠下基礎,我將其安排為2課時。

二、説學情分析

我所教的是機電專業二年級的學生,女生較少所佔比例為2.9%,34名學生中只有一名女生,男生居多所佔比例為97.1%,男生居多,則他們的動手能力較強,對機器很感興趣,由於車牀等機器上應用了螺旋傳動,可以理論聯繫實際,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但是學生

掌握知識的能力參差不齊,而且男生不喜歡識記純理論的知識,對於螺紋的識記知識學生掌握起來有難度。

三、説教學目標

基於學情分析,我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出發,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1.掌握螺紋的分類

2.理解螺紋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及綜合歸納知識的能力

4.通過聯繫生產實際,使學生明確學習《機械基礎》的意義,並進行專業教育,樹立為生產服務的宗旨

教學的重點為:螺紋的形成及其螺紋的分類

難點為:螺紋的應用場合及分析生活實踐中螺紋的應用

四、説教學設計

為達成以上目標,我將使用以下教法學法:提問學生問題,讓學生討論思考,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的激情,教師講解的過程中引入實例演示,讓學生直觀的感受螺紋,通過演示學生觀察思考,總結歸納從中學到的知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不同的情況靈活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在教學中發揮引而不發、適時點撥的作用,指導學生動腦、動口、動手層層深入。在動態的教學過程中凸現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

五、説資源整合

為了使我的教學能夠正常有序的進行,資源準備是必不可少的。為此,我準備的資源除了必要的教材,學生習題練習冊以外,還添加了一些輔助資源,如自制了教學課件,通過網絡查詢螺傳動的動畫演示。

六、説教學實施

下面,向各位簡要地介紹我的教學實施情況。具體時間分配及教學流程安排如下:

在課前準備階段,我要求學生反覆閲讀課文,為進入課堂學習做好準備。課堂中首先檢查一下學生的預習情況,這樣有助於教師課堂教學的展開。接着導入新課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展開對螺紋的種類和應用的學習,學習完之後要進行課堂檢測,最後要佈置作業。

具體的`操作步驟如下:

環節一:預習檢測

學生回檢測練習題,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培養學生課前預習的良好習慣

環節二:導入新課

教師以提問的方式導入新課:想一想我們的身邊有沒有螺紋,試舉例説明?學生互相討論思考,之後讓學生舉例説明,有位同學直接以自己用的筆為例,當擰開筆套時,它就是螺紋鏈接的,還有學生在課前預習準備的時候,在車間裏發現了螺紋工件帶到了課堂上展示,學生很熱烈的舉出了很多的例子,這樣的導入聯繫生活實際,引起了學生的熱烈討論,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

環節三:螺紋的種類和應用

1.螺紋的種類

教師通過不斷的展示螺紋的種類的圖片,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通過圖片觀察,讓學生獨立思考回答螺紋的分類,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組織能力。讓學生總結螺紋的種類總共有幾種,讓學生總結歸納,可以讓學生把書本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教師根據學生的總結情況,再次系統的歸納種類的分類並用多媒體展示歸納的分類表格,表格的展示,可以幫助學生強化加深所學知識。

2、螺紋的應用

連接螺紋的應用要分析舉例講解生活中螺紋應用的實例,通過教師理論聯繫實際,舉例分析講解示範,實現知識的傳遞,使每個學生都能掌握螺紋的應用, 使學生體驗和感受機構應用的魅力,增強專業興趣。

傳動螺紋的講解時展示台虎鉗和螺旋千斤頂的動畫,這兩個機構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實例,台虎鉗學生在車工上經常使用,動畫展示直觀易懂,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最後讓學生回顧本課時所學內容,教師做補充歸納知識點。鍛鍊學生的總結歸納的能力,鞏固本課時所學內容

環節四:課堂檢測

以不同的練習題形式,讓學生回答,充分調動起學生動腦思考,鞏固所學知識。

最後要求學生完成課堂自我評價表,讓學生客觀的評價一下自己

的課堂學習效果,同時教師可以通過這種方式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改進教學方法。

環節五:佈置作業

機械基礎習題冊第9頁

好的板書設計能極大的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以下是本課的板書,概括性、條理性相結合,紅筆突出重點,體現教學意圖。

七、教學反思

成功之處:能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課堂氛圍,切實讓學生融入到了課堂教學中。

創新之處:能夠把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搬到課堂中

不足之處:時間分配上還需合理些

改進方法:應該給些時間讓學生自由討論

體會:在教學實踐中,我真切的感受到,真正的備課是在平時知識的累積,經驗的提升,觀念的不斷更新,視野的不斷開闊,能力的不斷提升!

我的説課到此結束,歡迎各位專家批評指正。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紅領巾胸前飄》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下期第三單位中的第二個主題。本主題以紅領為話題,刻畫了富厚多彩的少先隊運動場景,旨在引導寬大少先隊員,感覺少先隊運動的興趣,並思索能為少先隊運動做些什麼,試着出一個金點子。

2、講授目的:

(1)、通過網絡有關少先隊運動的資料,模仿學校的紅圍巾主題運動,使學生感覺少先隊運動的富厚多彩,並樂於到場種種少先隊運動。

(2)、使學生感覺少先隊構造的温暖,樂意為少先隊運動出策劃策。

3、教學重點難點:

“使學牛感受少先隊活動的豐富多彩,並樂於參加各種少先隊活。”是本課教學的重點難點。

4、課前準備:

學生收集有關少先隊活動的資料,尋找學校正在進行的少先隊活動;教師收集有關少先隊活動的音像、圖片、文字資料,製成多媒體課件。

二、説教法學法

以活動為主線,以創新為主旨,在教學中,採用小組合作、探究、資料展示法等多種形式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通過自我演練、合作學習等方法,使每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

三、説教學程序

1、歌曲激情,走進生活

為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上課伊始,教師就播放歌曲《少先隊之歌》,活潑明快的節奏一下子將學生帶入了輕鬆愉悦的教學氛圍中。

2、表演變流,體驗牛活

本環節設計了以下三個教學活動:

(1)、彙報資料、初步感知

課前教師佈置學生收集有關少先隊活動的'資料,在課堂上採用小組交流彙報的形式,鼓勵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彙報。使學生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初步感受少先隊活動的樂趣。

(2)、觀察交流,加深體驗

為了進一步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展示一組學校少先隊活動的圖片,接着,教師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去實地參觀瞭解。這些學習活動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尊重了他們自身體驗,從而使學生再次感受到少先隊活動的多姿多彩,激發了學生參加少先隊活動的熱情。

(3)、模擬表演,昇華情感

教師創設情境:“同出們,能不能模仿學校的紅領巾主題活動,在我們班開設小小紅領巾電視台、小小紅領巾廣播站?”讓學生自由結合成小組,分配角色,演一演。

本環節通過一系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活動,有效地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4)、出謀劃策,指導生活

讓學生獨立策劃,將自己的金點子寫在卡片上。然後採用召開小記者招待會的形式向全班同學介紹自己的金點子.

通過獨立策劃,召開記者招待會等一系列學習活動,使學生感受到自己作為少先隊集體中的一員,應當為班級紅領巾活動獻計獻策,並使他們初步具有了主人翁責任感。

3、課後延伸,指導生活

構造學生泛論感觸,使學生進一步感覺到團體生活的温暖。當講授運動即將進入尾聲之時,又一個話題在師生之間睜開:“作為少先隊構造中的一員,我們在一樣尋常生活中應該怎樣做呢?”有用地將本課時的內容向下一課時延伸,也使小講堂向大社會延伸,使品行與生活課程真正走進學生的生活。

四、説板書計劃:

板書計劃圖文並茂,簡便明白,直觀形象,使學生的情緒、態度、代價觀濃縮在這小小的板書當中,收到了良好的結果。

説課稿 篇8

教材簡析:

《梅花魂》是一篇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的好教材。這篇閲讀課文生動感人,情真意切。它講了一位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對梅花的喜愛,反映了他對祖國的深深眷戀,表露了一位老人的中國心。

全文採用倒敍的寫法,首先由梅花想到外祖父,接着回憶幾件具體的事情反映外祖父對祖國的眷戀之情。即:常常教外孫女讀唐詩宋詞;對一幅墨梅圖分外珍惜;因不能回國而難過得哭起來;離別前把最寶貴的墨梅圖送給外孫女;船快開時,又遞給外孫女繡着梅花的手帕。最後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

本文在寫作上有以下特點:

1、 緊緊圍繞外祖父在國外思念祖國這一思想感情展開回憶,中心突出。

2、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借梅花來表情,藴意深刻。

本課是六年制小語教材第十一冊第二單元的第四篇課文。該單元遠雖然體裁不同,但都表達了中國人相同的愛國之情。本組的重點訓練項目是“前後照應,首尾連貫”。但是本組有側重於從訓練作文的角度提出,不僅讓學生明白課文是怎樣做到“前後呼應,首尾連貫”的,並能在今後的作文中注意做到。

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內容,單元訓練重點及新大綱對高年級閲讀教學的要求,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1、 通過外祖父愛梅花,體會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

2、 懂得梅花的高尚品格,學習這種品格。

3、瞭解課文“前後照應、首尾連貫”的特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其中目標1、3為本課教學重點;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在愛梅花送梅花圖中寄託外祖父愛祖國的思想感情這兩點是學生理解的難點,也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完成目標的具體措施:

本課的教學任務將分在以下五個環節中完成。

第一環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有了一定的自學能力和閲讀能力。因此,讓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圍繞“課文講了幾件事?表達了怎樣的思想感情?”分組認真讀課文,在充分的閲讀中整體感知,並對所提問題展開討論和交流。

第二環節:學生彙報,教師點撥 各小組選代表將集中了組員智慧的見解發表出來,其他組員可以適時補充,別的小組可以發表不同的理解和看法,鼓勵學生髮表獨立的見解,充分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對其中問題做以點撥,如:作者小時候,外祖父為什麼常常教她唐詩宋詞?外祖父為什麼讓我擺弄古玩,而墨梅圖卻碰都不讓碰?老人為什麼把心愛的圖畫送給外孫女呢?————— 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

第三環節:重點感悟,領會含義 重點讀“是啊,鶯兒,你要好好保存!

總要有梅花的稟性才好”這段話,想想這句話講了幾層意思,進一步體會外祖父對梅花品格的闡述和通過梅花寄託的愛國之情,並從中領會課題“梅花魂”的含義。

第四環節:拓展引申,品味情感 為使學生旁徵博引,學以致用。另外一段情境是由梅花精神引申開去感悟有着梅花精神的人物。我以江姐這一人物為例,使學生領會到像江姐這樣堅貞不屈的人就是有中華民族氣節的,由此再往返憶中華幾千年的氣節人物,學生就很輕易的入境了。學生舉例説出中華民族具有梅花高潔氣節的人,讓學生產生讚揚並學習這種品格的動機和願望。也使學生明白外祖父愛梅花即是愛祖國這一思想感情。

第五環節:總結全文,學習寫法 出示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學生讀後,讓他們説出開頭和結尾有什麼聯繫?學生也許只能説出“聯繫緊密”之類的籠統感受,教師可進一步指出:開頭講由梅花想到外祖父,結尾又從梅花想到外祖父的愛國心,這樣首尾連貫,前後呼應,更加突出了身在異國他鄉的華僑老人思念祖國的思想感情。

至此完成教學目標1。2。3。

教學目標4的完成分散在整節課的教學活動中。新課標明確指出:中高年級要重視默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重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本篇課文感情充沛,文辭優美,尤其適合於學生誦讀,在體會到華僑老人眷戀祖國的感情之後,讓學生帶著這位老人未了的遺憾反覆誦讀;在理解課文思考問題時,學生可默讀,在讀中感知感悟;在體會老華僑對祖國的眷戀之情時,讓學生表情朗讀;特別是第二自然段和外祖父講述梅花品格的一段話(這梅花—————總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這兩節內容,意思含蓄,感情深刻,最能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和藴含感情。因此,是作為朗讀重點,通過小聲讀,細體會,誦讀表感情等多種方式,來加深學生的理解,充分體現閲讀課文的特點。由於課文年代久遠,學生的感情沒有被充分調動起來,

其實《梅花魂》這篇文章情真意切,所以備課時我力圖營造一個個的情境,拉進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與外祖父的距離。比如學生對於梅花不畏嚴寒的精神只是停留在文字層面,感受不深刻,所以我就創設了將寒冬的蕭條和梅花的傲放對比的圖片,當學生看到在冰雪的欺壓下,梅花仍是那麼秀氣,這個似乎是有點出乎他們意料之外的,所以有的孩子不禁發出了讚歎聲,我就及時的讓他們讀課件上打出的文中重點句子,我看到有不少孩子已經被這梅花所感動,都和着音樂吟誦起一句句讚美語言,真正的感受到了梅花精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