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集合七篇

來源:文書谷 1.46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説課稿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説課稿集合七篇

説課稿 篇1

我説課的課題是《千里友情一線牽》。説課內容由六部分組成包括説教材、説教學理念、説教學目標、説學情、説教學方法、説教學設計。

一、説教材

本課選自粵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下冊“信息與傳媒”單元,本課教材通過各種活動引導學生了解現代通信技術給我們生活帶來的方便,感受現代通信方式魅力,學習如何正確使用現代通信技術並懂得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本課直接指向課程標準中關於“學習對生活中遇到的道德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的目標要求。

二、説教學理念

結合社會生活實際,設身處地的感受;師生溝通互動,明理得體驗。

三、學生狀況分析:

本班的孩子對於現代通信技術有一定了解,能夠熟練使用多種現代通信技術。但是,孩子們對於現代通信技術的法律法規的認識還很不夠。

四、説教學目標:

本課要達到的教學目標有三個:

1、瞭解現代通信的主要類別和形式及特點,感受現代通信給人們生活帶來的變化。

2、能正確運用書信等基本通信方法,遵守通信的基本禮貌和有關法律法規。

3、瞭解古代人們的主要通信方式。

五、説教學方法

本課主要教學方法有三個即情境教學法,合作探究法, 體驗感悟法。

六、説教學設計

教學準備:

1、佈置學生了解:現代通信方式有哪些?各有什麼優缺點?

2、收集郵票的故事。

教學過程:

教學中,“溝通互動”是很有民主性和人文性的教學策略。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此環節正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擔當起學習的主人而設計的。通過“溝通互動”不僅能讓學生的心門儘量打開、又能使學生的道德情感盡情流露,還能讓老師的語言盡顯魅力。通過“溝通互動”不但能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又能提高學生的珍愛生命、環保意識和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根據本課內容以及班情學情,我設計了五大板塊的溝通互動:

溝通互動一:小調查

1、每位同學回家問家人以往的主要通信方式是哪些?現在又主要運用什麼方式與外界溝通?這些變化給自己的生活帶來了哪些方便和不便?

2、把調查結果在班級進行交流,總結。

(目的`在於讓學生了解現代通信技術的作用,給我們帶來的方便。)

溝通互動二:看得見的信使與看不見的信使

1、學生説説對現代通信的瞭解程度,引導歸納出兩大種類:一是看得見的郵政類,是看得見的,一是電信,主要通過光波、電波傳遞,是看不見的信使。。

2、同學們將通信方式分類,説説各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是:通過暢談看法、合作探究問題的方式,使學生了解網絡,瞭解網絡對我們的好處。達到本課的教學目標。】

溝通互動三:給遠方的朋友寫封信

1、請同學們各自選擇一位遠方的朋友或不認識的朋友

2、瞭解收信人的準確地址、郵政編碼。正確書寫信封。

3、寫一封信充分表達自己的意願,學習正確的書信格式。

4、選擇合適的郵遞方式。

溝通互動四:郵票中的故事

1、收集不同郵票,瞭解每張郵票後面的故事。

2、交流自己最喜愛的郵票和故事,感受方寸之間的學問。

3、引導同學們總結郵票的基本種類和基本知識。

【情景再現,學生觸景生情,更易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溝通互動五:古代通信故事打擂大

1、學生課前收集古代人們傳遞信息的方式和相關的人物與故事。

2、交流自己的故事,看誰的故事最有趣,最吸引人。

探究活動:

為什麼現在郵局的服務枱越來越小?

1、學生自由分組交流討論

2、同學們分工合作,瞭解現在郵政的情況,瞭解現在與過去有何不同?為什麼服務枱越來越小?

3、交流彙報。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一)教學背景:醛是有機化合物中一類重要的衍生物。在中學化學所介紹的含氧衍生物中,醛是各種含氧衍生物相互轉化的重要一環。它既可氧化成羧酸,又可還原成醇從而深化了有機化學中氧化還原反應的含義,也是後面學習糖類知識的基礎。醛可以發生多種化學反應,在有機合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節內容選擇乙醛作為醛類的代表物質,是因為乙醛的結構性質較典型,醛基與烴基相連。而甲醛結構及性質有自己的特性,故不選用甲醛作代表。從教材結構看,乙醇、乙醛和乙酸之間有衍變關係為下一節課介紹同系物及甲醛打下基礎。

本節課只處理乙醛,是由於銀氨溶液的配製,乙醛的'氧化反應特別是銀鏡反應書寫表達是本節內容重點、難點,便於難點突破,並擴展學生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理解。而羰基的加成是親核加成,與乙烯的親電加又有區別。故講解乙醛的加成反應,只宜侷限在加氫還原上。給學生後續性學習打下基礎,並拓寬學生認識問題的廣度和深度。

(二)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1)瞭解乙醛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2)認識乙醛的分子結構特徵,掌握乙醛的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

能力目標:通過實驗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能綜合應用化學知識解釋一些簡單基本問題。如工業用葡萄糖(含醛基)代替乙醛制鏡。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科學方法。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關注與社會生活有關化學問題,結合本節內容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主義教育,形成科學的認識論,認識物質由個別到一般,再由一般到個別。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三)教學重點:乙醛的分子結構,加成和氧化反應。

教學難點:銀鏡反應的書寫。

二、説方法:

學生自主參與

教師採用提問、觀察法、實驗探究、發現法、講述、啟發式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過程。

例如.上課可提問寫出生成乙醛的方程:乙醇催化氧化。啟發學生思維導入新課,也達到了複習的目的。

例如.指導學生看書可知,乙醛被銀氨溶液氧化,分析出是被銀離子氧化,此處可能有學生會問為什麼非要銀氨溶液呢?可羅列出一系列銀鹽及AgoH,組織學生討論並結合實驗(如乙醛中加入AgNo3),探究發現並掌握銀氨溶液的配製。

例如.乙醛與銀氨溶液反應被氧化具有還原性,能不能被Kmno4氧化呢?溴水呢?最後用實驗探究結論。

教學中還應指導學生由結構研究性質,性質決定用途。認識事物由個別到一般,教給學生科學的認識論和方法論,教會學生學習。

例如.乙醛的銀鏡反應可以由化合價與得氧的聯繫分析引導學生掌握該方程式書寫。

三、説引導學生參與策略

強化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研究乙醛分子的結構,從而推導其化學性質,通過指導學生自學啟發學生思考,實驗探究掌握銀氨溶液的配製及原理。引導學生書寫銀鏡反應,邊分析邊書寫突破難點。擴展有機化學中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概念。

四、課堂主體參與(過程)

(一)以提問方式複習回顧前面已學有關制乙醛反應:

乙醇催化氧化

(二)在學生由自主預習基礎上總結新課內容

1、研究乙醛分子結構:

(1)分子裏碳氧雙鍵類似於碳碳雙鍵具有不飽和性可加成。

(2)醛基上碳氧雙鍵對醛基上H原子有影響,使得碳氫鍵極性增強,易斷開加入氧原子被氧化成羧基。之所以加氧是因為反應要向生成穩定物質方向進行,乙醛表現強還原性。

2、乙醛的性質

(1)物理性質:可通過展示實物觀察認識乙醛物理性質,特別是乙醛與水互溶。

(2)化學性質:

(a)與H2加成,從化合價分析碳元素由-1價降為-2價被還原,聯繫得H原子,引出有機分子得H原子或失去氧原子都叫還原反應。反之舉例乙醇氧化成乙醛,碳元素化合價升高,失去氫原子引入有機分子得氧原子或失氫原子叫氧化反應。乙醛得氧叫氧化反應具有還原性。

(b)氧化反應(強還原性)

指導學生看書分析乙醛銀鏡反應方程式,乙醛被氧化實質是被Ag+所氧化。有的學生可能會問為什麼是銀氨溶液?而不是一般含有Ag+鹽溶液呢?可啟發學生列出銀鹽如Agcl等,只有AgNo3可溶,Ag+溶度大似乎可行。實驗探究:演示乙醛加入AgNo3結果肯定不行,可告訴學生這是酸性環境,不行。鹼性環境呢?演示AgNo3中加入NaoH或NH3·H2o,生成白色物質很快變為黑色渾濁。引導學生分析討論生成了什麼物質?有的認為AgoH,有的翻了書後溶解性表認為AgoH不存在,可告訴學生常温下AgoH不穩定很快分解變為氧化銀。從而使學生理解書上有關數據使用及藥品滴加順序,明確實驗是鹼性環境,掌握銀氨溶液配製的有關注意事項。

分析銀鏡反應時注意難點突破:①乙醛分子得到氧被氧化析出Ag,絡離子釋放出NH3、oH–,鹼性環境乙醛成酸後又成鹽乙酸銨。NH3極易溶於水難放出氣體。②乙醛得到1個o原子被氧化升2價,Ag+→Ag降1價故Ag(NH3)2oH係數配2,4個NH3分子有1個成鹽,剩3個NH3分子,2個oH–提供一個氧原子給醛成酸,剩2個H原子,1個o原子成1分子水。讓學生從氧化還原原理分析過程中科學地掌握一個很難方程式,避免死記硬背。

Ag+能氧化乙醛,可設問Kmno4、溴水能否氧化乙醛?可選用Kmno4滴入乙醛中探究結果,以此擴展學生思維,不侷限於某一點。此處選用銀氨溶液原因有二:其一Ag+弱氧化劑能氧化乙醛,弱氧化劑能氧化乙醛,則Kmno4、溴水強氧化劑也能且褪色。説明乙醛還原性強。其二,工業上可採用該原理制水瓶膽,不過工業上是用葡萄糖代替乙醛。

乙醛與cu(oH)2反應着重分析得氧乙醛成酸升2價,故2mol

cu(oH)2,其中4moloH–有1mol氧原子成酸,1mol氧原子成cu2o,剩2molo原子、4molH原子故生成2molH2o

(三)課堂自主探究問題

1、銀鏡反應改寫離子方程式、講評反應環境

2、乙醛催化氧化成乙酸

(四)小結

醛既有氧化性,又有還原性。與烴的含氧衍生物衍變關係:

醇→醛→羧酸

(五)課後思考:依據反應原理設計實驗證明乙醇氧化可制乙醛。

五、學生自主小結

一、乙醛

(一)乙醛的分子結構o

分子式:c2H4o結構簡式:cH3c―H或cH3cHo

(二)乙醛的性質

1、物理性質

2、化學性質

(1)與H2加成(氧化性)cH3cHo+H2cH3cH2oH

(2)氧化反應(強還原性)

cH3cHo+2Ag(NH3)2oHcH3cooNH4+2Ag↓+3NH3+H2o

cH3cHo+2cu(oH)2cH

3cooH+cu2o↓+2H2o

磚紅色

2cH3cHo+o22cH3cooH

總結:略

説課稿 篇3

《珍珠鳥》是蘇教版國小語文第七冊第6單元的一篇課文。這是馮驥才筆下的一篇散文。通讀全篇,我始終被作者的筆牽引着,被人對動物的關愛之情籠罩着,與作者一起悉心體察着這可愛又怕人的鳥的一舉一動。

由於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到親人、愛人的理想境界。鳥兒有了人的靈性,我們見到的不再是調皮的小鳥在玩耍,而是稚子偎依在父母幸福、温馨的懷抱裏。作者由衷地發出了感慨:“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我想:這篇文章已不僅僅是反映人對動物的瞭解、認識了,它還啟發着我們對“人與動物”的和諧共存作深入思考。根據本課教材的編寫特點以及四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我個人認為,可以將教學目標預設為以下幾點:“知識與能力”目標:①學會本課生字詞,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②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四個自然段。

“過程和方法”目標:在老師的恰當引導下,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情感和態度”目標:體會作者與珍珠鳥之間親近、温馨的情感,領悟人和動物是完全能夠和諧相處的。我認為,學習這篇課文,關鍵在於能夠讀懂最後一句:“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它是全文的核心,也是我們理解和教學上的難點。如果沒有“我”對珍珠鳥的喜愛,就談不上“我”和鳥之間發生的故事,談不上信賴創造出美好的境界。所以本文的教學重點應該是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與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接下來,我就談談對於這篇文章的教法。説起教法,我記得魏書生老師有句話:“真正的閲讀是與作者心靈的對話,如果讀書的人是正在成長的學生,而書的作者是民族與世界、人類的大師和巨匠,那麼,這樣的讀書實際上是一個文化傳遞、精神傳遞的過程,要能形成作者——教師——學生三者之間對話交流的互動關係。”所以,教師教學中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興趣領會、認同作者的情感,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

教學本課,我主要採用以下教學方法:

(1)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法教學互動流程以“問題”為主線,激發學生探討問題的願望,引導學生在自主、互助、合作的學習中互相啟發,並獲得新的感受。(2)朗讀鑑賞的教學方法

A、瞭解、感悟文本都離不開讀,讀是一切的基礎,結合本文可以通過讀來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B、本文是一篇美文,乃靈秀之作,美詞佳句值得細細品味、鑑賞。

C、討論(質疑)能夠發揮學生個性,更好地理解、感悟文本。

説完了教法,我來談談主要的學法:

(1)自主參與《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2)讀中品味針對這篇散文的特點,我認為學生最重要的是學會賞析優美語句和語段,品味文章語言,通過對文句的賞析理.

可見,學習的基礎是自主,而學習的關鍵也是自主。在教學中採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合作學習法,可讓學生在自讀中感知,在合作中領悟,在探究中啟迪。

説課稿 篇4

一、設計意圖:

紙牌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常玩的一種娛樂用具,孩子們經常接觸到,也玩過。新《綱要》科學領域中提出了:幼兒對周圍事物和現象感興趣,有好奇心、求知慾;能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大班的孩子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心,他們常常會問許多的為什麼,為什麼積木會站起來?紙牌為什麼站不起來?為了滿足孩子的好奇心,我設計了《魔法紙牌》這個活動,通過活動,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又能拓展孩子們的認知經驗,讓幼兒瞭解到撲克牌不僅僅用來娛樂,還是高尚的益智用具,同時挖掘撲克的所藴涵的教育元素,拓展幼兒的思維,通過幼兒感興趣的遊戲活動,使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讓孩子在愉悦的過程中體驗學習和遊戲的快樂,以獲得個體不同程度的發展。

二、説目標

根據大班幼兒知識經驗基礎及認知特點,結合《綱要》中關於"對周圍事物感興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慾,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及主動參與活動"的指導思想,同時,我根據幼兒的興趣,充分挖掘多種教育資源,把活動中的科學及藝術領域有機結合我確立了目標

1、大膽探索紙牌站立和建構的各種方法。

2、瞭解可以通過改變物體形狀增強其平衡性。

3、積極思考,敢於嘗試,願意交流,互相學習。

三、説準備

為實現以上三個目標,我為孩子們準備了充足的撲克牌,激發幼兒觀察、探究的興趣,"引導幼兒利用身邊的物品和材料開展活動"。同時還準備了小紙牌的故事和課件,整個活動以小紙牌旅行為線索,由淺入深,層層遞進,不斷挑戰,引導幼兒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斷探索。隨着紙牌旅程的進行,小朋友幫助紙牌解決困難。活動情景化、遊戲化,在情景中引題,在遊戲中學習,讓幼兒在輕鬆自由的氛圍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合作的快樂、遊戲的快樂。

並且,我在課前與孩子進行聯誼,讓他們欣賞我的魔術,並且會對紙張進行變形,繼而能把經驗遷移到紙牌上。整個活動體現了教育來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理念。

四、説過程。

整個活動我分三個環節。

一、以紙牌魔法導入,激發幼兒的興趣。第一環節出示撲克,激發興趣,以紙牌魔法,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興趣,並請幼兒討論回答,再現已有的生活知識經驗,勾起幼兒好奇心,引領幼兒進入第二環節欣賞撲克,瞭解特徵。玩是孩子們的天性,請孩子們自由地欣賞牌,再現幼兒的已有經驗。

二、以紙牌的故事為線索,引導大膽探索。第二環節是活動的重點所在,主要以幼兒自主探究,教師積極地引導來開展活動。

因此我設計了3次探索活動。

(一)第一次探索讓紙牌站立的辦法。隨着小紙牌產生了想要站起來的願望,激發幼兒的正能量,讓幼兒發散思維,幫助小紙牌實現願望站起來。

(二)第二次自由探索讓紙牌站得更高的辦法。小紙牌又一次遇到了困難,他想站得更高。這一環節把難度增加到用多張牌進行壘高。在這一環節中,小朋友進行知識遷移和提升,藉助更多的紙牌,讓紙牌站得更高。

(三)第三次合作探索讓紙牌疊成紙牌樓的辦法。第三環節難度又增加了,並且鼓勵幼兒之間進行合作、學習。《綱要》中指出"學習科學的過程應該是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教師要讓幼兒運用感官、親自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幼兒之間的合作,並積極參與幼兒的探索活動"。幼兒主動進行科學探索,體驗科學活動的趣味性、知識性。

三、欣賞紙牌樓的吉尼斯世界紀錄,鼓勵幼兒再創造。

在這一環節中把玩牌與跟吉尼斯紀錄結合在一起,瞭解到關於搭建紙牌樓的獨特性以及無窮的創造性,將活動再次推向高潮,通過活動,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需要,又能拓展孩子們的認知經驗,讓幼兒瞭解到撲克牌不僅僅用來娛樂,還是高尚的益智用具,同時挖掘撲克的所藴涵的教育元素,拓展幼兒的思維,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力以及創造美的能力,鼓勵幼兒再創造,使活動得以繼續延伸。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的題材來自於早期教育美術版中提到的一個操作創意“魔法紙牌”,它用插接的方法把撲克牌拼接成許多有趣的造型,我覺得比較有趣。於是我便添加上了活動目標,賦予活動流程,把該操作活動設計成一個藝術創意活動。之後在與鄧老師的交流中,她告訴我他們班的孩子有很多都很會玩撲克牌,建議我去了解一下孩子的玩法,後來我發現孩子們還會用一種摺疊的方法拼搭撲克牌,於是我把早期教育上提到的插接法和小朋友的摺疊法都吸收到該活動中,力求通過更多方法的'啟發讓班內的孩子們玩出更多的創意。於是我把活動第一目標定位能有創意地用拼、搭、插的方法設計出各種造型。在備課過程中,我發現一個作品的完成離不開耐心細緻,一步一步的努力,這個活動不僅要鍛鍊孩子的創意更需要提升這種創意背後的精神即耐心、合作、細緻、踏實……於是我把在操作時體現耐心、合作、細緻精神作為第二目標。接下來是我對本次執教之後的一點反思:

1、活動內容過於滿、多,把本次活動定位兩課時較為合適。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後面兩個環節,第一、二部分如果作為課前準備,或者乾脆作為第一課時去完成,這樣後面兩個環節能更有效的去達到活動制定的目標。

2、在細節處理上還必須花功夫。比如我在示範的時候,我發現讓孩子看着我做完一個作品比較費時,畢竟一個活動更多的實踐留給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聽課老師建議我在教育準備的時候做完一個成品,這樣可以示範完基本步驟後,直接出示成品,既清楚又明瞭。

3、用不同的方式拼搭出不同的撲克牌造型,玩的就是一種創意的精神,每次在教導孩子的時候,我自己也在不斷地自我學習、向孩子學習。我們説創意學不來,但是創意的精神是可以學習的,創意的能力是可以練習的,比如撲克牌這個東西,我相信還可以執教一堂數學活動,比如10以內加減、組成等,還可以設計成一個藝術活動,比如欣賞各式各樣的撲克牌造型,設計撲克牌造型等,甚至是音樂活動用撲克牌打節奏……換一種方法,換一個角度,創意之花無處不在。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

《個人與集體》處於浙江省編寫的義務教材國中語文第四冊第三單元議論的方式和方法中第二課《小駁論兩則》的第二則。

第四冊是整套教材總-分-總的最後一冊分,側重於議論文的教學。第四冊相對集中地編排了兩個議論文單元,即第一、三單元。第三單元從議論文的方式方法入手,讓學生懂得議論的主要方式和議論的基本方法,並能在聽説讀寫中初步學會運用。該單元的第一篇《反對自由主義》是立論,瞭解立論的特點、立論文的結構及論證方法。本文是駁論,要求在學習立論的基礎上了解駁論的特點、駁論文的結構及批駁方法。因本課處於小駁論的第二則,要求鞏固駁論的特點,進一步理解駁論文的結構及批駁方法,並區別立論和駁論的差異。

教學目標:

一、認識人人為自己,也就是人人為大家的錯誤,樹立集體主義的觀念。

二、回顧駁論的特點,理清本文的層次,進一步理解駁論文的結構及批駁方法。

教學重點:

進一步理解駁論文的結構及批駁方法。

教學難點:

形式新穎的批駁方法。本則小駁論的作者別出心裁,借鑑數學公式,驗算數學題的方式批駁錯誤觀點。文章活潑多姿,用語幽默生動。因這種寫法學生理解起來有點難度,故把它定為難點。

二、學情學法:

八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也接觸過不少議論文,但大多學的是立論文,即用論據來論證論點的正確性。對駁論文還是初次接觸,雖在前一則已學過駁論的概念,初步瞭解了駁論文的結構及簡單的批駁方法,對駁論方法之一--駁論點有所瞭解。但因抽象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強,所以學習本課可教給學生比較分析的方法,即通過與第一則比較的方法學習本篇課文。這樣既可降低教學難度,也鞏固了前一則學過的方法,又學會了本篇課文的批駁方法。最後通過與立論文的比較,全面掌握議論的方式和方法。

三、教學方法:

根據教材內容、教學目標以及八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本人的特長,教學本課宜採用討論法。教師圍繞教學目標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討論分析。在討論中,教師及時給予啟發、引導。這種方法,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把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動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符合當前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四、教學程序設計:

本文的教學時數為一課時。

教學要點:

1、新課導入。回顧上一課時的內容。複習駁論文樹靶--批駁--結論的基本結構,複習駁論文駁論方法之一--駁論點,補充介紹駁論的`另外兩種方法--駁論據、駁論證。複習的目的是與遺忘作鬥爭。遺忘的規律是先快後慢。要鞏固第一天所學的知識,第二天就應及時複習,使記憶內容在頭腦中留下深刻的痕跡,不致遺忘。另外,複習上篇的內容使學習本篇有了自然的引導,為本課的比較分析作了鋪墊。

2、分析討論本文的主要內容和結構層次。教師可設計下列問題供學生討論:

⑴文章批駁的錯誤觀點是什麼?持這一論點的人有什麼理由?這個觀點的實質是什麼?

⑵全文可分為幾個部分?注意與上文比較異同。

通過討論、分析,學習駁論據這個駁論方法,進一步掌握駁論文的結構,落實教學目標。

3、討論本文的批駁方法。教師可利用課後練習三的第1和第3小題。第1小題,用什麼方法批駁錯誤觀點的?第3小題,本文批駁的形式很新穎,作者是借鑑什麼方法寫的?

討論時,讓學生聯繫中學其他學科的知識,借用數學中的等式求證的方法,使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兩個概念的本質更為明確,暗示出論據的荒謬性,講解歸謬法。檢驗公式時用了假設的三個典型事例,講解例證法,使學生掌握本文的批駁方法,落實教學目標。

小結時,將本文與《駁實惠論》比較,比較它們的異同,使學生對駁論文的批駁方法有個全面的瞭解。

4、總結課文。總結的內容分兩個方面:⑴駁論文的結構和批駁方法;⑵與《反對自由主義》比較,明確立論與駁論的區別,完成課後練習四。

課文總結概括了本文的內容,使整節課內容統一,結構完整。另外,通過比較,使學生更全面掌握議論的方式及方法,落實單元教學目標。

5、佈置作業:課後練習六。可先引導學生討論,明確迷上蟋蟀的危害,然後提示學生借鑑課文的結構方法和批駁方法。

佈置的作業緊扣教學目標,鞏固了課文的內容,深化了課文的內容。

説課稿 篇6

《杏兒熟了》這篇課文,主要寫杏兒成熟時,鄰居家的小淘淘等小夥伴來偷摘杏兒,不僅沒有受到奶奶的責備,還得到了奶奶送的杏兒,表現了奶奶寬厚、善良的品格。課文的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淺顯易懂,語言優美,學生可以從中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下面我就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材的自我把握、教學設計理念、教法與學法、教學程序等幾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課時的安排和教學目標的設定

本課是這一冊第七單元的一篇重點課文,這一單元的重點是如何概括段落大意,我覺得概括段意並非難點,關鍵是讓學生如何對課文進行正確的分段。要想讓學生準確地分段,首先還是在於讓學生深入地把握住課文的內容。課文內容能深入人心了,分段自然能輕鬆了,概括段意也能水到渠成了。所以我根據單元的訓練重點,計劃用兩課時完成這篇課文的教學。今天我上的是第一課時,設計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能有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深入感知課文的內容。

能力目標:以讀感悟,理解句子“果子大家吃才香甜”的意思,感受奶奶善良寬厚的品格。

情感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對奶奶深深的思念之情,懂得與人分享。

這些目標中的教學重點難點是:

掌握課文內容;理解句子“果子大家吃才香甜”;感受奶奶寬厚善良的品格。

安排的第二課時目標就是落實單元訓練重點,分好段落,説好段意和進一步體驗與人分享的快樂。

二、我對教材內容的把握

課文先寫了杏兒的多和好,再通過一件事來反映奶奶寬厚善良的品格,最後寫了我在奶奶的影響下,懂得了與人分享的道理。表面上以杏兒熟了為線索,其實課文最想反映的是奶奶這一人物的品格。奶奶是全文的中心,讀懂了奶奶這一人物,課文的內容也就全掌握了。我分析了課文後發現,奶奶的寬厚善良都能融入到一個“笑”字中。在第一段中有一個“奶奶忍不住笑了”,第二段中有一個“奶奶的嘴角上露出了微笑”。抓住這兩個笑,就能學懂第一段中奶奶因杏兒多而笑,因孫子的`天真而笑;也能學懂第二段中奶奶面對小淘淘他們這些小饞猴露出了寬容的微笑。但第三個笑,課文中沒有寫。第三大段中有沒有笑呢?有,雖然奶奶已經離開了我們,但孫子的行為足以讓奶奶又一次露出微笑,怎麼才能讓學生體會到這一笑呢?我就在學生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寫下小作者想對奶奶説的話,如果奶奶聽到這些話,看到小孫孫的行為,不是就笑了嗎?再來看這三個笑,一個比一個深入,一個比一個有價值,從笑杏兒多的人人都能做到的笑,到體現奶奶品格的寬厚的笑,最後是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意味深長的看不到的笑。讀懂了這三個笑,學生的理解層層推進了。鑑於我對課文的這一分析,所以在設計教學過程時,我就緊緊抓住奶奶的“笑”來貫穿整個教學流程,讓學生讀懂全文內容。

三、教學設計理念

理念一,語文教學應該重視語文的薰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今天的這一篇課文向我們展示了“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一價值觀。如何讓學生懂得這一句話內在的含義,首先就得理解奶奶對待小夥伴們的態度,懂得奶奶在把果子分給大家吃時的快樂,懂得奶奶這樣做讓大家都得到了快樂。學生懂得了的基礎上,再來感受這一份快樂,讓學生體驗打杏兒時的不容易但快樂的感覺;讓學生想像小夥伴吃杏兒的快樂場面。通過這樣的課堂感受,我想學生才會真正懂得“果子大家吃才香甜”這一道理,進而在自己的生活中懂得與人分享的快樂。

理念二,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語文課要注重讀,讀的魅力大家都深深感受過。今天,我首先讓學生自由讀全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這一步的讀,是淺顯的。課文的語言易懂,生字只有四個,對於四年級的學生肯定能讀通。所以在讀後,我讓學生説説你讀懂了什麼,學生都能較準確地説出課文的內容。第二次讀,我讓學生關注重點人物奶奶。這一讀,深入了一步,學生不但找到了寫奶奶笑的句子,還還思考奶奶為什麼在笑。接下去就是更深入地讀,讀好自己對重點理解來。這些讀,把奶奶的寬厚善良都感悟出來了。

理念三,語文教育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情感、體驗和獨特的、個性化的、多元化的理解。這一課的內容似乎都有一個標準的理解尺度,怎麼樣才能體現這一教學理念呢?在讀寫奶奶顫顫巍巍打杏兒這一句時,一般我們的理解都是應該讀出奶奶打杏兒的艱難。但仔細一想,這一句話還能不能體現出其他的感受呢?我讓學生閉上眼睛想像看到了怎麼樣的畫面,結果我想學生不但會看到了奶奶顫顫巍巍打杏兒的情景,還會看到杏兒一個接一個落下來的情景,看到旁邊小夥伴們歡快的情景。這些獨特的體驗,不是比一個標準的理解尺度更珍貴嗎?把看到的情景融入到朗讀中去,學生會讀得更有滋有味。

四、教法

“教有多法,但無定法”。根據課文的特點和本課時的目標要求,我主要採用直觀教學法、情感朗讀理解法、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從讀中感悟、品味,更好地理解課文。

五、學法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主要向學生滲透“讀中學”的方法,讓學生會讀,會學,在讀讀、想想、寫寫中調節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六、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圖片揭趣。

這一部分是課堂的開始,我努力創設一個輕鬆、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使學生進入一個最佳的學習狀態。

(二)“以讀為本”,初步感知課文。

無論教改改到何處,放棄了朗讀,就等於放棄了一切。“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所以在揭示課題後就讓學生去讀,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全文內容。

(三)抓住奶奶的第一笑,理解寫杏兒多的句子。

(四)抓住奶奶的第二笑,感受奶奶的品格,理解重點句“果子大家吃才香甜”。

(五)抓住杏兒笑了和奶奶的第三笑,感受我的懂事、成長。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綱要》中指出,要教育幼兒愛清潔,講衞生,注意保持個人和生活場所的整潔和衞生,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安全、營養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兒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秋季正是感冒的多發季節,設計這一課讓幼兒懂得怎樣預防感冒,瞭解預防感冒的基本小知識,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同時希望幼兒學習之後,更懂得講衞生,愛清潔,多鍛鍊身體等,讓感冒遠離自己。

二、説教法

這一課我主要採用引導法、啟發提問法、討論法、互動法、情景教學法來讓幼兒掌握預防感冒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主要起一個引導作用。另外,這一課呢,對幼兒來説,有點枯燥,於是為了提高幼兒的興趣我又設計上一則小豬嘟嘟因為不講衞生等而患上流感的童話故事,在有趣的故事中讓幼兒掌握預防感冒的方法。

三、説學法

要求幼兒採用討論法、表演法、互動法來學習這一課,在這一課中要注意突出孩子的主體地位,教師引導孩子在活動中積極討論、發言、總結,以真正掌握預防感冒的方法。

四、説教學程序

教學程序主要是從活動目標,活動重點、活動難點、活動準備、活動過程來設計的'。

我設計的這節課的活動目標主要有四個:

1、通過學習這一課,讓幼兒知道感冒後身體很不舒服。

2、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3、瞭解基本的預防感冒的小常識。

4、養成講究衞生的良好習慣。

這節課的活動重點是:讓幼兒懂得預防感冒的小常識。

這節課的活動難點是:怎樣使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並保持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以預防感冒和其他疾病。

這節課的活動準備是:

1、幾張感冒和如何預防感冒和洗手的幻燈圖片。

2、故事磁帶《小豬嘟嘟》(小豬嘟嘟患感冒的故事。)

3、課前瞭解家人感冒時的症狀。

這節課的活動過程我設計了四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讓幼兒知道感冒後的感受。

第二個環節是讓幼兒知道人為什麼會感冒。

第三個環節是讓幼兒懂得怎樣預防感冒。

第四個環節是老師總結並進行活動延伸讓幼兒把學到的知識帶回家。

並且為了引起幼兒興趣,我先讓幼兒在《洗澡歌》的音樂伴奏下做着小律動進入活動室,並告訴幼兒,講衞生,多運動,增強體質,可以預防感冒。然後進行第一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是讓幼兒知道感冒的感受

老師首先出示幾幅患感冒的幻燈圖片,讓幼兒觀察圖片中的人怎麼了,通過觀察,幼兒説出圖片中的人感冒了,老師告訴幼兒,秋冬或冬春交替季節,温差較大,人如果不注意,就很容易感冒,然後問幼兒自己或家人有沒有感冒過,有何感受或症狀,幼兒自由討論後指名幼兒講感冒時的感受和症狀。老師再講一下自己感冒時的感受,指出感冒後身體很不舒服,要求幼兒和自己一起小結一下感冒的症狀:發燒、嗓子痛、咳嗽、打噴嚏,人很難受,還可以補充幾點,有時候嚴重時,還會高燒不退,引起腦膜炎、鼻炎等,小朋友不能上幼兒園,大人不能上班或下地幹活等。通過這一環節讓幼兒知道感冒後身體很不舒服,懂得身體健康的重要性。

第二個環節是讓幼兒知道人為什麼會感冒

這一環節還是突出孩子的主體地位,先讓幼兒自由討論發言,人為什麼會感冒,然後教師與幼兒一起小結:不講衞生,不愛吃飯,天氣變化時不注意添加衣服都很容易感冒。

第三個環節是讓幼兒懂得怎樣預防感冒,這也是這一課的主要環節,還是以幼兒討論、互動、表演為主,突出孩子的主體地位,教師只做一個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讓幼兒通過第二環節的學習,知道感冒也是有原因的,那麼這個感冒可以不可以預防呢?幼兒討論,自由發言,説出自己認為可以預防感冒的方法,老師給予鼓勵,然後師幼共同總結預防感冒的方法,幼兒每説出一種,教師就出示一種相應的預防感冒的幻燈圖片,如果缺少,教師再補充幾種。最後再邊回放幻燈片邊與幼兒小結預防感冒的方法:(1)經常開窗通風,在冬天也要這樣做。(2)勤洗手講衞生。(3)多喝開水。(4)鍛鍊身體。(5)及時添加衣服。(6)感冒流行時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

最後教師再強調預防感冒一定要保持好這些良好的生活衞生習慣,這樣做無論流行什麼樣的感冒我們也不會怕,在這一地方再設計上《小豬嘟嘟》的童話故事,通過小豬嘟嘟患甲型流感的故事引出甲型流感這種病。

這個地方我是這樣設計的:小朋友,你們知道嗎?在森林裏,有一隻叫嘟嘟的小豬就因為不愛講衞生而得了一種叫甲型流感的病,怎樣得的呢?現在我們聽故事《小豬嘟嘟》(放錄音故事),聽完後要求幼兒討論:小豬嘟嘟為什麼得了感冒,引導幼兒討論後小結:小豬嘟嘟不講衞生,不喜歡活動,愛到人多的公共場所,像超市、遊樂場等,所以流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