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九篇

來源:文書谷 1.2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説課稿,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説課稿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必備】説課稿模板九篇

説課稿 篇1

説教材

《我最好的老師》是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第五組課文中的一篇略讀課文,本文是美國作家大衞.歐文回憶自己少年時代學習生活時寫的一篇文章。課文講述“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課文具體描寫了懷特森老師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學過程。第一天上課,懷特森老師給我們講授“貓蝟獸”這種動物,我們根據課堂筆記做的隨堂測驗竟然都得了零分,原來懷特森老師講的關於貓蝟獸的一切都是編造的,他希望我們從這個零分中吸取教訓,學會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具有懷疑的能力。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能讓學生認識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個側面──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懷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説學情:

學生進入國小階段最後半年的學習,已經基本具備了識字能力,識字方面已經不需要老師做太多指導,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也是六年級學生急需要培養的能力。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所以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説學習目標

1、正確讀記“編造、破綻、強調、教訓、駁倒、論證、權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饒有趣味”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3、認識到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的科學態度,是現代人必備的素質,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貴品質。

説學習重難點

通過自讀自悟理解課文內容,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理解作者為什麼認為懷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師。

説教法、學法

1、 在這堂課上主要探究老師的“個性”和“最好”。在學習中,充分利用情感這一平台,讀找體會重點詞句,轉換句式,拓展寫話,接受和建立新的價值觀。

2、運用感性手段引導學生體會抽象的科學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讀還原當時情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驗與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説學習流程

一、口語交際:

經歷了這麼多老師,你心目中的好老師具備什麼特點?(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引出課題。)

二、導入新課,板書課題

這節課讓我們去認識一位最好的老師,跟老師一起書寫課題。

三、出示學習目標

請同學們讀讀課文前面的閲讀提示,找出本節課的學習目標。(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明確學習目標,有目標可依。)

四、自主預習,初讀感知

1、自由練習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讀流利,並畫出課文中的好詞(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處理文中的生詞)。

2、不理解的詞語,通過查字、詞典,聯繫上下文或小組討論等方法解決。

3、整體感知課文,瞭解課文的大致內容。(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讓學生談出自己的學習發現。)

五、讀議結合,深刻理解“最好”

1、作者用哪些事實説明懷特森先生是我最好的老師?

2、老師在讀這篇課文時,也不禁被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所折服,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

3、懷特森先生的哪些言行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讀、劃、議)

4、學生在小組內交流彙報(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通過自學、小組交流、彙報等形式來解決課文重點。)

六、迴歸整體,加深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1、古今中外,善於發現問題並研究問題的人往往不迷信書本、不迷信權威,你知道哪些事例?(二年級學的《畫家和小牧童》中敢於給戴嵩指出錯誤的小牧童;四年級學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中敢於挑戰權威的伽利略等。)(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讓學生通過回憶更深刻的理解文中重點句子)

2、結合本單元前三篇課文,談一談你對科學精神又有了哪些認識?(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孩子們對科學精神的認識。)

七、總結收穫,拓展延伸

1、你喜歡這樣的老師嗎?學生自由暢談。(設計這一環節,主要讓學生談自己本節課的收穫。)

2、閲讀《嗅蘋果》,讀後交流自己的體會。

嗅蘋果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

笑容可掬的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隨後取出一個蘋果。他用手指捏着,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説:“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後,他回到講台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氣味兒?”

有一位同學舉手回答:“我聞到了,是香味!”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台,舉着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停,蘇格拉底第三次從講台走到學生們中間,讓每一個學生再嗅一嗅蘋果的氣味。

經過三次“嗅一嗅”之後,除一個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都説聞到了蘋果的香味。

那位沒舉手的學生環顧周圍看了看,覺得一定是自己錯了,於是也隨波逐流地趕緊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説:“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麼味兒也沒有。”(這一環節的設計,一方面是培養學生的閲讀能力,另一方面主要是再次引導學生明白怎樣堅持真理。)

3、選下面的一個題目寫一寫。

《我看懷特森先生》 《由<我最好的老師>所想到的》

《假如我是懷特森先生的學生》 《怎樣看待書本和權威》

(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見解,仿照本文的寫法學習作文)

説教學建議:

1、這篇課文的語言淺顯流暢,富有情趣,初讀課文可以採用自由讀,讓學生把課文讀通讀順。課文中的一些新詞的意思,可以結合課文研讀,聯繫上下文理解。

2、根據課文的寫作特點,研讀課文按照兩種不同的思路展開。一種是抓住“人”展開。核心問題是“為什麼説懷特森老師是一個最好的老師?”可以分三個層次來理解,第一層次是瞭解懷特森老師的特點,“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舉動”,可以在課文裏找一找哪些描寫表現了這個特點;第二層次是瞭解懷特森老師獨特的教學方法的真正用意,可以讓學生讀讀懷特森老師的話,找出關鍵的.句子,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比如,“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不要讓自己的腦子睡大覺,一旦發現問題,就應該立刻指出來”;第三個層次是讀懂“我”對懷特森老師的讚揚,體會獨立思考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的重要。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在課文中找一找描寫“我”和同學行為、心理變化的句子,體會“我”和同學對懷特森老師從不理解到接納到感激讚揚的變化過程。

另一種研讀的思路是抓住“事”展開。也可以分三個層次推進。第一層次是“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讓學生自己去讀懂課文,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這件事,教學時要突出這件事的矛盾和令人費解之處,可以讓學生質疑:“懷特森老師為什麼要向學生講授錯誤的信息呢?”;第二層次是“這件事説明了什麼”,可以從懷特森老師的解釋中初步瞭解這件事的意義,還可以通過設身處地的體驗和想象,認識到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的重要;第三層次是“這件事對‘我’和‘我’的同學有什麼影響”,引導學生深入地閲讀課文,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比如,“促進了學習”“終身受用”“明白了一個個道理”。

3、要把課文放到本組教材的整體中去考慮,本組課文是圍繞“科學精神”編排的,因此研讀課文的方向不能僅僅停留在讚揚懷特森先生是一個好老師,而是要進一步讓學生認識到“每一個人都應該具有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事物真偽的能力,同時也應該具有懷疑的能力”是科學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

4、課文藴含的科學精神是比較抽象的,教學中要多運用感性化的教學手段。比如,課文中一些富有情趣的描寫,可以通過設身處地的體驗和想象,用有感情的朗讀來還原當時的情境,在情境中體會、感悟;課文的結尾很有特點,“我立刻看着那位朋友的眼睛,並告訴他:‘不,你的看法錯了。’”可以讓學生想象當時“我”的眼神和説話的語氣,嘗試朗讀,體會我對懷特森老師的讚揚和對獨立思考的科學精神的認同。

説課稿 篇2

教學目標:

1、在課文的語言的環境中,認識本課“戴、帽、綢、羅、棋、挨、拂、欲、莖、膨、掘”11生字,摘錄描寫荷葉、荷花的詞句。

2、通過朗讀,能瞭解蓮的全身都是寶。理解文中“高低參差、緊密相挨、千姿百態、含苞欲放”等詞語的意思,並能積累有關的詞句。

3、能正確地朗讀課文,重點朗讀6~9,體會荷花、荷葉的句子。

教學重點:學會文中的生字,理解詞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描寫荷葉、荷花的有關詞句。

教學難點:1、學習6~9小節,説説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蓮的。

2、拓展説話:荷花的姿態。

教學準備:學生查找藕的資料;教師製作多媒體課件等。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入,揭示課題,學習1~5小節。

1.(多媒體出示四則謎語)師:看,老師給你們帶來四則謎語。藉助拼音,讀讀謎面,然後把知道的謎底悄悄告訴同桌。

(1) 自由讀。

(2) 這裏藏着三個字寶寶,誰來做小老師,領讀這三個生字? (卡片出示帶拼音的生字。)

“帽、綢”:是形聲字。

(3)“戴”:我們可以戴什麼?(出示練習、手勢交流)

2、選你喜歡的一則謎語讀一讀。

3、師: 這四則謎語,分別是什麼?

4、生交流謎底,板書:藕 荷葉 荷花 蓮蓬

5、師:把這四個謎底合起來就是一種水裏的植物,它叫什麼呀?

師揭示課題:對,它的名字叫——(蓮),又叫——(荷)。

板書:41 它的名字叫蓮 齊讀課題。

師總結:四則謎語是一種植物,好像不大可能,其實那是根據植物不同部位的特點作謎面的。

二、學習6~9節

師過渡: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看,聽一聽,瞭解這種叫“蓮”的植物吧。

1.播放課文6~9節,想一想:課文是從哪幾方面介紹蓮的?

2、你對蓮的哪個方面最感興趣?請四人小組根據學習單進行學習。

(課件出示:1、讀一讀,劃句

2、説一説,理由

3、再讀讀,體會)

3.全班範圍內交流最感興趣的內容,並説説喜歡的理由。

(1)藕:

指名交流、朗讀。

師:讀了句子,你知道了什麼?

指名回答

師小結:原來藕是蓮的根莖,它在夏末秋初長成。

(邊説邊板書:蓮的根莖 夏末秋初)

師:關於藕,你還知道些什麼?

學生交流藕的資料。

(2)荷葉

A、指導朗讀:句子中有些詞語寫得很好,你能讀讀嗎?(輕聲讀、指名讀)

B、你們讀出了荷花的什麼特點?(師隨機出示板書:綠、多、圓、表面光滑)

C、什麼叫“高低參差、緊密相挨”,看圖理解

D、滲透比喻的修辭手法。

……

(兩大組比賽讀。)

E、指導背誦:現在,描寫荷葉各種特點的詞語溜走了,你還會讀嗎?(看課件指名説)

(3)荷花

過渡:翠綠的荷葉襯托得荷花更加美麗了。描寫荷花的句子你找到了嗎?

指名交流。

師引生讀。

師:作者用貼切的詞語描繪了荷花哪些不同的姿態?

看圖理解詞語:含苞欲放

師:荷花的姿態真美,讓我們讚美它。(齊讀)

師:(多媒體出示多幅荷花圖和説話句式)請你先講給你的同桌聽。

指名説。

總結:荷花姿態真多,真是——千姿百態!

(出示板書:千姿百態)

過渡:荷花謝了,就露出了——蓮蓬,誰找到了蓮蓬的句子?

(4)蓮蓬

指名交流朗讀。(媒體出示句子。)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句子,邊讀邊想,句子告訴你什麼?

生交流。

(隨機出示板書:藏有蓮子 二三十顆 生命力強 )

師:老師從網上找到一些關於蓮蓬、蓮子的資料,讓我們資源共享吧。

(出示媒體)

三.總結全文,反饋延伸

1.師生共同小結。

2.師:課文中有許多優美的詞句,生動地描繪了美麗的荷花、荷葉,課後,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詞句摘錄在本子上,讀一讀。

板書設計:

藕 蓮的根莖 夏末秋初

41 它的名字叫蓮 荷葉 綠 多 圓 表面光滑

荷花 千姿百態

蓮蓬 藏有蓮子 二三十顆 生命力強

説課要點

1、説教材

《它的名字叫蓮》是九年義務教育課本(實驗修訂本)二年級第二學期第7單元“讀課文 摘錄詞句”的第2篇課文。本篇課文主要寫了歷代為文人雅士所讚美的蓮。課文一開始以四則圍繞蓮的'謎語展開,激發了學生學文的興趣。第6節主要以優美的語句描繪了蓮的美。第7-9小節介紹了蓮的其它部分,使學生對蓮有更多的瞭解。

2、説學情

學生學習語文已經有一年半的時間,識字能力已經比較成熟,能在生活中、閲讀中自主、有效地識字。另外,他們已經能閲讀較多且較長的文章,大部分學生喜歡閲讀,也有了一些閲讀技巧,已較能讀懂、讀好,如何繼續提高學生的閲讀理解能力,教會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分析、整理,還需繼續在平時教學中指導、滲透。

3、説教學目標

本着對教材的分析和對學生的定位,我制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見教學目標)。因為本課中四字組成的好詞語較多,優美的語句也比比皆是,我結合本單元的要求,即“讀課文 摘錄詞句”,教學中幫助學生如何摘錄這些好詞好句,並積累內化。另外,本文知識性也較強,進行交流拓展,讓學生更加了解蓮,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4、説教法

本課的教學時間是2課時,所以,進行教學時內容相對可以安排得更加豐富,訓練更加到位一些。

我緊緊圍繞識字和閲讀展開教學,在讀中識字、在讀中體會、感悟。不同要求的讀,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思維和情感活動,在多法品讀中有所理解與感悟。並在讀中積累語言,學會運用語言。

課文主要以抒情為主,為了營造一個優美抒情的課堂氛圍,我的課堂用語也力求優美、豐富。我還結合低年級學生年齡特點,利用多媒體,採取多種教學,創設生動情境,營造活躍課堂,讓每個學生積極主動地學,每時每刻都主動投入在學習活動中。

5、説學法

二期課改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掌握,"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要讓學生吃到更多的魚,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教學生學會打魚。

6、説實施

我把本文分為了三個部分實施教學,首先是一開始的四則謎語,其次是對第荷葉和荷花的語句的品讀。讓學生在讀中品,讀中學,感受蓮的美,積累好詞好句。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我讓學生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從學生喜歡的句子出發隨機學習課文句子。採用各種形式的讀,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在朗讀中多角度體驗文本,在賞讀中培養審美語感。

最後,第7-9小節的學習側重在蓮的知識的拓展方面,讓學生多瞭解蓮的特點、習性等等,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説課稿 篇3

一、教材分析。

《泉城》是蘇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用書四年級上冊第八課。課文是一篇寫景狀物的散文,介紹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觀。作者在細緻觀察的基礎上,描寫了濟南名泉的奇麗景色,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學目標:

基於課程改革和語文新課程標準的理念,結合本篇課文的內容,針對中年級學生語文學習的特點,我確定了本課的教學目標。

1、瞭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觀,體會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發熱愛祖國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點,會用“有的……有的……”練寫一段話。

3、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第1自然段的句式特點,會用“有的……有的……”練寫一段話。

難點:引導學生合作探究,體會作者用詞的精妙。

四、教法、學法

為了完成本節課的教學目標,達到強化重點,突破難點,我力求在通過創設一個信息量大且極具感染力的網絡環境,強化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自身感悟、小組合作等多種學習方式下積極主動地去獲取、整理、加工信息,最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和信息素養。

五、教學準備:

為了彌補學生認知上的不足,我製作了《泉城》的學習課件,其中包含“四大名泉”(部分畫面)、“課文賞析”(對文中的重點詞語進行解釋並顯示圖片,比如: 白浪翻滾、晶瑩剔透) 、“拓展延伸”( 老舍的.《趵突泉》)等幾個版塊,為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合作學習和擴展性學習提供了資源,搭建了平台。在圖、文、聲、像等多元信息的共同作用下讓學生充分感知,再由這些感性認識深入到對文章中心的感悟。

六、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主要是帶領學生學習生字詞,掃清文字障礙,讀通課文。 下面我重點説説第二課時的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課

1、同學們,雲南省的省會昆明因為四季如春,所以被稱為春城。你知道山城、冰城、羊城分別是哪裏嗎?那麼,我們山東省的省會濟南又被稱為什麼城呢?上節課我們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濟南為什麼會被稱為泉城?

2、屏顯句子:濟南的泉水天下聞名,所以人們稱濟南為“泉城”。誰能加上“因為”連起來説一説。

【設計意圖】:一是讓學生回顧課文的主要內容,二是讓學生學習使用簡單的常見的關聯詞。

3、過渡:大家想不想去泉城旅遊觀光啊?好,老師今天就帶領你們去欣賞一下濟南的泉水。説到濟南,自然會想到濟南的七十二泉。

(二)、精讀第一段(加強朗讀,讀中品味)

1、屏顯句子:説到濟南,自然會想到濟南的七十二泉。學生齊讀句子。【設計意圖】:讓學生仔細觀察發現句式的特點,讓學生聯繫平時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進行語言的積累和知識的擴充。另外對活躍課堂氣氛有一定幫助。

2、自由讀第一自然段,思考:作者從哪幾方面寫泉水的,這些泉有什麼特點?

3、屏顯句子:這些泉有的白浪翻滾,好像銀花盛開;有的晶瑩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聲音洪大,聽起來如虎嘯獅吼;有的聲音低細,聽起來如秋雨瀟瀟。

A、讀一讀這個句子,思考:這些句子有什麼相似之處?

B、學生交流討論:

(都有“有的”;前兩個句子寫泉水的形態,後兩個句子寫泉水的聲音;先寫看到的聽到的,再寫想像到的。)

C、回憶一下,平時的課外活動時間或者是體育課上,你們都做些什麼活動呢?學生練習用上“有的”説一句話,如果能在後面加上自己想象到的,那就更好了。

【設計意圖】:在以往的閲讀教學中,學生只要理解詞義,能感情朗讀,便大功告成了。久而久之,學生的思維必定僵化。這一次,我讓學生再仔細讀這一句,找一找是否有什麼相同之處。學生一般能找出:⑴有四個“有的……”。⑵前兩個“有的……”是講泉的形態,後兩個“有的……”是描述泉的聲音。⑶每一個“有的……”都是先講看到或聽到的情景,再講作者的想象。引導學生髮現句式的特點,幫助學生悟透句式特徵之後,我引導學生將目光轉移到歡騰的操場上,仔細想想同學們開展了哪些活動,是怎麼開展的?又採用先扶後放的方式,引導學生用四個“有的……”説話。並拓展學生的思路,把視野放得更寬廣些,除了説運動項目,還可以説其它的內容。如天上的雲、果園裏的水果等。通過訓練使學生更深層次地積累語言。

D、練習有感情地朗讀第一段。再讀最後一小節。

【設計意圖】:在感情地朗讀課文是學生學習語言、感悟語言、培養語感的最有效的途徑。

4、過渡:濟南的泉水不僅多,而且也很美。在濟南的七十二泉中,最著名的要數珍珠泉、五龍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了。你最喜歡其中的哪一個泉呢?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真正交給學生,給學生自由選擇學習內容的機會,以充分體現課堂教學的開放性。

(三)、選讀第二段:(示範引路,明確學法)

1、選學生最喜歡的先學(如:趵突泉 )。播放“趵突泉”的圖片及文字資料,説説自已看了後的感受。

【設計意圖】: 把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強的多媒體技術應用於課堂,輔助課堂教學,使學生通過視頻更直觀地認識到趵突泉的位置和特點,有助於化解教學難點,提高學習積極性。

2、自讀課文,思考:這一自然段共有幾句話,分別寫了什麼?學生自讀,同桌交流。

3、指名學生全班交流。(先介紹趵突泉的位置,再介紹趵突泉的特點。)

4、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通過配樂朗讀課文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讓學生入景、入情地感知課文內容,將學生引入如詩如畫的情境,為學生領悟課文內容打下基礎。)

5、練習以導遊的身份介紹趵突泉。(配樂播放趵突泉的圖片及文字資料,讓學生邊看邊解説。)

【設計意圖】:首先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自悟,體會趵突泉的特點。其次讓學生以導遊的身份介紹趵突泉,實際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課文內容進行加工、重組,訓練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四)、自主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遷移運用,嘗試學法)

讓學生根據學習第二自然段的方法,自主學習第三、四、五自然段。 合作探究五龍潭、黑虎泉、趵突泉分別有什麼特點?

(五)、回讀全文,昇華情感

讓學生回讀全文,結合板書,説説自己現在最想説什麼?先讓學生在小組內説,再指名説。

(六)、拓展練習,課外延伸

1、練習用“有的……有的……”寫一段話,最好能加上自己的想像。

2、回家後,給爸爸、媽媽當導遊介紹趵突泉。

【設計意圖】:體現了由課內到課外的延伸。

附:板書設計:

泉水多、美

8、泉城 ←――――――――――――― 濟南

聞名天下

説課稿 篇4

各位評委、老師:

你們好!我是尚市鎮中心國小的王方。我説課的課題是《分數的基本性質》,接下來我將從説學生、説教材、説教法學法、説教學程序、説板書設計、説反思等幾個方面來進行説課。

一、説學生

學生在學習本內容之前已經理解了分數的意義,明確了分數與除法之間的關係、商不變的性質等知識,這些為本課學習作了鋪墊。而五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質疑—探索—釋疑—應用”這一完整的學習過程。

二、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分數的基本性質》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中的內容,在國小數學中起着承前啟後的作用。它既與整數除法商不變的性質有着內在聯繫,也是後面學習約分、通分、分數計算的基礎,在整個分數教學中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教學目標:

結合對教材的'分析,我確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能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改變分數的分母與分子,而使分數的大小不變。

過程與方法目標:

讓學生經歷分數基本性質的發現、歸納過程,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和能力,滲透遷移的教學思想。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讓學生在主動探索新知識的過程中獲得成功的體驗,體會分數的基本性質在生活中的應用。

3、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分數的基本性質,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解決實際問題。

難點:學生通過猜想和動手驗證,抽象概括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4、教學準備:

學生準備三張形狀大小一樣的紙片、彩筆,老師準備課件、分數卡片。

三、説教法學法

教法:

本着 “以學定教”的思想,我以自主探究為主線,以發展創新為宗旨,主要採用創設情境、引導探究、引導發現、組織討論、組織練習等教法,讓學生全程、全面、全心地參與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學法:

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基於這樣的理念,本課學生的學法主要有:自主發現法、操作體驗法、合作交流法、自學嘗試法等。當然,由於學生思維方式的不同,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選擇,允許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數學。

四、説教學過程

為實現教學目標,我將本課的教學程序設計了以下四個環節:

(一)創設情境,引發猜想

首先我為學生帶來一個《猴王分餅》的故事:猴王做了三個大小一樣的餅,它先把第一個餅平均切成兩塊,分給猴1一塊;又把第二個餅平均切成四塊,分給猴2兩塊;接着又把第三個餅平均切成八塊,分給猴3四塊。聽完故事,我問道:“同學們,哪隻小猴分的餅最多?”來引發學生的猜想。

設計意圖:“疑是思之始,學之端”。這樣設計,旨在把枯燥的數學知識貫穿於學生喜愛的故事情境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學習的慾望。

(二)自主探究,尋找規律

活動一:動手實踐,驗證猜想

讓學生動手摺一折(將每張紙分別平均折成兩份四份和八份)、塗一塗(用筆將其中的一份兩份和四份塗上色)、比一比(比較塗色部分的大小),發現三隻小猴分的餅是一樣多的。同時得到三個相等的分數: = =

活動二:觀察比較,發現規律

引導學生帶着問題觀察這三個分數,並在小組內展開討論:這三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他們的大小卻相等,你們能找出它們的變化規律嗎?

活動三:對比歸納,提示規律

1、運用課件引導學生分別從左往右看,從右往左看:分數的分子和分母是怎樣變化的?

2、小組合作,歸納出分數的基本性質。

3、自學教材,對比分析,並舉例説明,着重理解為什麼要“0除外”?

活動四:應用鞏固,體會規律

我以學生為主角,把全班學生平均分成了兩大組,請其中一組起立。站起來的學生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引導學生用不同的分數來表示。

設計意圖:通過四組活動,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在活動中,通過多種評價方式,及時肯定並促進學生的學習。

(三)多層練習,鞏固深化

1、例2:讓學生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把 和 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變的分數。

2、明確《猴王分餅》的道理,並拓展延伸:如果小猴子要五塊、六塊、十塊……又該怎麼分呢?

3、考慮到學生素質的差異,我設計了四組分層闖關訓練。

我的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實現預定的目標。還能使學有餘力的學生有所提高,從而達到拔尖和減負的目的。

(四)課堂小結,加深理解

讓學生暢談收穫,並用分數來表示本節課所體驗到的收穫與快樂。這樣設計,不僅是對自己在課堂上知識獲取的一個回顧,同時也評價了自己在課堂上的表現,對教師的教學行為與課堂的教學效果也給出了評價。

五、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突出了重點,有助於學生歸納、整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

六、説反思

反思本節課的教學,我認為教學設計體現了“趣”、“實”、“活”三個特點。故事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折、塗、比等多種活動,為學生搭建了一個自主探究的活動平台;課上得富有實效,學生體驗到了成功的樂趣。

各位領導、老師們,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1、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數學課本第一冊第二單元《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中的《9的認識和有關9的加減法》第二課時(見教材P48頁)。

2、教材分析

本單元教材主要包括數10以內數、認數字、寫數字、10以內各數的組成、10以內的加、減法以及連加、連減、加減混合計算。這部分教材是國小生開始學習數學的最基礎的課題之一。在這一階段給學生打好基礎,對進一步學習數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單元的重點是教學生寫數字和熟練地口算10以內的加、減法。一般來説,兒童在入學前都會數10以內的數,有些還能認數字,即使有些還不認識,逐步記住數字的字形,也不困難。而寫數字就比較困難了。初入學的兒童對數字的結構和筆順不易掌握,另外,手指也不靈活,拐彎不圓滑,要寫得整齊勻稱就更難一些,因此,教學生寫數字要作為一個重點。

10以內的加、減法是進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是學生必須練好的基本功之一。為了使學生較好地掌握10以內加、減法,教材在講認數的時候,出現數的組成,在知道數的組成的基礎上講加、減法。因此,學好10以內的數的組成具有重要的作用。

我今天教學的.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9的組成、基數與序數的含義、指導9的寫法。

在教學9的組成時,教材強調要通過讓學生動手擺,自己歸納9的組成。初步培養分析、綜合的能力。

在教學基數與序數的含義時,教材要求把序數與基數結合在一起,使學生對兩者的區別和聯繫有進一步的認識。

在指導9的寫法時,因為9與6容易混淆,要加強分辨字形的練習。

根據編者意圖以及一年級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要求:

⑴通過操作發現9的組成。

⑵通過説一説、對一對、連一連、拍一拍等遊戲熟悉9的組成。發展學生的思維,初步培養學生對應的思想方法和分析、綜合的能力。

⑶會寫數字9。

本課的重、難點:發現9的組成。

3、練習安排

圍繞本節課的重、難點,在練習的安排上,我採用學練結合的方式,其中,在9的組成的練習上,我先讓學生説9的組成卡片,再對口令,然後連線,最後擊掌,採取了多種方式,循序漸進,逐步提高要求,使學生在愉悦的學習環境中由不熟悉到熟悉,從而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

在作業的安排上,我安排了練習九第1題和在□中填數,使學生對9的組成作進一步的練習。

二、説學情1、現有基礎:學生通過9以內的數的學習,對9以內的數的組成以及發現過程已十分熟悉,對基數和序數的含義已有一定的認識,但寫數時,還不夠圓滑、勻稱。

2、學習動力:一年級學生處於智力開發的初級階段,自覺性很差,動力明顯不足,需要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學習能力:一年級學生剛剛入學,他們思考、觀察、表達、練習、概括的能力尚未形成,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培養。

三、説教法根據本課知識特點和國小生的年齡特點,以及一年級國小生的認知規律,我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1、動手操作,引導探索,發現規律。

“兒童的智慧集中在手指尖上”,這個説法是有道理的。數學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它具有抽象性。而一年級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同時也還保留着直觀動作思維的形式。因此,教一年級學生學習數學時,如果教師能為他們創設一個實踐操作的環境,讓他們動手擺一擺、弄一弄,用多種感官進行學習,使之在探索中對未知世界有所發現,找到規律,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同時,也學會了學習。

2、寓學於樂,逐步提高。

寬鬆和生動活潑的氣氛,可以使情緒具有“動機和知覺作用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並指導行為”。我們在生活中也經常會感到,在心情良好的狀態下學習和工作時,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而情緒低落或鬱悶時,則思路阻塞,操作遲緩。所以,在課堂教學中營造生動活潑的學習氣氛,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四、説學法教師的任務不僅要使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要學生會學。通過本節課的教學,使學生掌握下列學法:

1、使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學會發現規律、掌握規律。

2、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學會分析、綜合、整理。

五、説教學程序本節課為新授課,具體步驟如下:

1、複習:9以內數的順序。

2、新授:

⑴學習“9”的組成。

先讓學生用學具擺一擺,學生找出四種不同的擺法,再引導學生歸納、整理按順序填在書上。

⑵熟悉“9”的組成。

通過填數的組成卡片、對口令、連線、擊掌等形式逐步熟悉“9”組成。

⑶區分基數與序數的含義。

把基數與序數結合起來進行教學,進一步加深對基數與序數含義的理解。

⑷指導“9”的寫法。

加強9與6的比較,指出9的上面象個0,下面象個1,但要連續起來寫,還要注意筆順。

3、總結:對本課所授內容進行回顧。

4、作業:可自行安排(略)

説課稿 篇6

首先非常感謝大家給我這個機會,與老師們交流探討這節課。

《我們的小纜車》是教科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一課時的內容。教材原本有兩個主要活動:1.安裝一個小纜車,引出重力的概念。2. 研究拉力大小與小車的運動之間的關係。通過這課學習,使學生理解重力的產生,小車又是如何運動起來的,以及拉力大小和小車運動快慢的關係,為後面深入研究彈力、反衝力、摩擦力等奠定一定的基礎。但從教具的實際情況和課程容量來考慮,我刪減了安裝小纜車這部分內容,簡單明確了重力的概念,重點放在重力與拉力的轉化和實驗的設計、實驗操作的指導以及數據的整理和分析上。

對運動和力,學生其實並不陌生,他們在生活中有着許多自己的感性經驗。但他們並沒有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實驗手段來研究過小車運動與力之間的關係。因此,在教學時,我始終把握一條主線,就是如何引導學生對研究的問題產生興趣,提出問題,繼而設計實驗,知道如何去研究,最後在研究活動中有真正屬於自己的發現。只有把這條主線把握住了,我們才能避免上出跑環節、跑流程,以完成實驗為教學為目的的科學課。這些都是我的親身體驗。

實驗課老師們普遍感覺不好上,不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實驗器材麻煩,二是課堂秩序難管。我們這個實驗的器材也經過了多次改進。實驗小車是學校原有的,但是車輪和車身分離,不方便我們做這個實驗,所以我們用封口膠在這下面粘了一下,做了個加固。我們區樑豔老師自制了一種牙膏盒小車,這個是我仿做的,也可以做這個實驗。跑道可以直接使用學生的課桌面,量出相應的起跑位置用粉筆做個記號,就行了。只是配置重物時就需要老師多次預作,像這個牙膏盒小車,由於自重小,靜摩擦小,可以選擇在裏面放鈎碼,搭配較厚的鐵墊圈,也可以直接使用回形針做重物,拉動空車。老師們看到我們這個跑道是用地板來充當的,它的正面和背面光滑程度不同,所以除了本課,在後面研究摩擦力時也可以使用,六年級研究斜面時它也可以作為斜面,使用範圍很廣,所以學校領導非常爽快就同意了這項投資。老師們平行班多,畫表格很麻煩,可以直接用折的方法,這是我們試講時所用的表格。大家看,也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課堂管理是科學老師重要的課題。其實這也是我自己的弱項。像今天這樣安靜、有序的課堂在我們日常教學中是非常難得的。我的體會是:想要學生按照老師的設計進入學習,關鍵就看老師的設計是不是精準,是不是到位,能給學生下這個套,讓他跳進去而不自覺,還跳得非常開心、非常迫不及待。在極具邏輯性的'課堂脈絡下,注意教學細節,設問精準,語言簡潔,學生很容易進入研究情景,自然就比較遵守紀律了。我們最開始是一次出示所有實驗器材,都放在材料筐裏。前2次上課都沒有問題,第3次試講的時候,那個班的孩子對秒錶特別感興趣,在實驗一最少幾個墊圈就能拉動小車時就拿出來用,其實他們根本沒有明確的使用目的,就是玩,於是我只有停下全班的實驗,講紀律要求,又重複實驗一的研究主題和研究方法。這樣不僅干擾了學生正常的研究活動,也極大地影響課堂秩序,浪費教學時間。所以最後選擇分步發放器材,去掉這些隱藏的干擾。

尊重實驗數據是我們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的重要一環。剛開始研究最少幾個墊圈就能拉動小車時,有的小組結果不一樣,是2個才能拉動,有孩子直接否定別人的數據,我就會問他:為什麼你認為他們肯定做錯了?慢慢引導學生思考,發現影響實驗數據的這些因素。這樣在後面出現不同尋常的數據時,學生才不會一口咬定自己是對的,別人和我不一樣就是錯的,而是認真思考有沒有導致實驗數據差異的原因,這種差異會有多大,進而選擇是否採納這組數據,或是重複實驗。這其實就培養了學生尊重事實,求真的科學品質。

上這節課最大的感受就是:實驗課老師要少説,讓學生多説多做,老師原來也可以很輕鬆。因為功夫在課前。

今天這節課:

就學生參與情況來看,本課學生全都參與到研究活動中來,很積極地思考、動手,但可能是因為場合的關係,很多孩子還是過於拘謹了,分組實驗時都不敢離開自己的座位,扭着身子展開實驗,課堂氛圍也不是特別活躍。

就研究活動的成效來看,學生的研究活動的目的性和計劃性都比較強,最後都從探究中有了自己的體驗和發現,還是很有成效的。不過個人比較遺憾沒有出現“特殊數據”,導致準備的很多“台詞”都沒用上。

需要改進的地方有:

1、 板書的規範性和書寫都需要再加強。

2、 書寫班級數據大表時,時間還是用得比較多,具體改進措施還要繼續思考!

3、 實物演示和投影時不能只是籠統地問一句“能看見嗎”,自己要好好看看大屏幕,確定學生是不是能看得見。注意教學細節。

説課稿 篇7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四、五自然段。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4個字只識不寫,能結合具體語境理解生字組成的詞語。

3、藉助文本,感悟“我”對雪兒的感情,體會“我”的美好心靈和可愛形象。其中目標1和2是教學的重點,目標3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為了較好的實踐新課標的理念,達到教學目標完成的最優化效果,我預定兩教時完成任務。

第一課時,我準備安排“緊扣課題,導入新課”、“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再讀課文,瞭解內容”、“佈置作業,鞏固練習”四個基本環節。第一環節中,我先揭示課題,而後讓學生輕輕念念將要認識的這個好朋友的名字,説説有什麼感受,由此讓學生帶着喜愛和探究之情進入第二環節的學習“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揭開雪兒的神祕面紗。在學生自讀的基礎上我將檢查效果,通過指名讀、同桌讀、小組讀、全班讀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把課文讀正確、流利,特別是“阻、剩、任、盼”等生字的字音要重點指導。同時,還要處理好一些長句子的停頓,如“你看它那雙翅膀被春風高高地托起,在藍天中劃出一道美麗的弧線。”在讀的過程中還要藉助多種方法理解“明媚”、“艱難險阻”、“信使”、“弧線”等詞語的意思。接着進入第三環節的`教學,我將讓學生採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次朗讀課文,瞭解各自然段的意思,理清故事發展的順序。並重點品讀第一自然段,抓住“只剩下、多麼嚮往”等關鍵詞句感受在我十分孤獨、寂寞情況下雪兒來到我的身邊,為第二課時的學習作好鋪墊。最後,將預留5、6分鐘時間讓學生書寫生字。個別易錯字由老師重點指導。

説課稿 篇8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節課是主要介紹了相反數的概念,求一個數的相反數的方法及符號的化簡。

2、本節教材內容的地位和作用

“相反數”是國中數學的重要內容,它是在研究了負數的基礎上,遵循過渡時期學生的認知特點,既把國小所學的正數、零和國中的負數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又為學生以後順利掌握絕對值的意義,進行有理數運算打下基礎。在以後將要學習的二次根式、方程、函數和相關學科等知識領域都有所滲透。因此,這節課內容對今後的學習具有重要作用。

3、教學重、難點的確定及成因

重點:理解相反數的意義及雙重符號的化簡難點:“-a”的理解和雙重符號的化簡

由於相反數在許多知識領域都有着廣泛的應用,要能準確地運用它,就得深刻理解它的含義,又因為雙重符號的化簡是進行有理數運算的前提。因此,“理解相反數的意義”和“雙重符號的化簡”都是本節課的重點。因為學生剛進入國中,認知能力有限,抽象思維能力弱,對於“-a”和雙重符號不容易理解,所以我確定它們為教學難點。而充分利用各種教學手段,精心選材、組織教學,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是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關鍵。

二、教學目標分析

根據教學大綱要求,教材的具體內容及七年級學生的認知特徵,確定本節課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

(1)、讓學生理解相反數的意義及其特徵性質;

(2)、會求一個數的相反數;

(3)、能根據相反數的意義,化簡含有雙重符號的數。

能力目標:

(1)經過觀察、思考、分析、發現等學習過程,培養學生分析

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通過對“-a”的理解,培養學生抽象思維能力。

(3)由實例出發引導學生得出相反數的特徵性質,培養學生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通過一系列探求活動,使學生獲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體驗

成功的喜悦,建立自信心。

(2)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三、教法分析與學法指導

“啟發引導突出問題遵循原則鼓勵探索”將始終貫穿於整個教學環節,本節課採用了啟發、探討式教學方法,藉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在教學中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和興趣特點,以設疑提問的方式激勵學生去想、去思考,以小組討論、自由辯論等方式,鼓勵學生積極發言,主動參與。

俗語説:“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本節課主要指導學生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觀察、思考以及由特殊到一般的類比推理方法,養成大膽參與,主動學習的習慣,變“學會”到“會學”。

四、教學過程分析

教學過程設計流程:略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多媒體顯示:兩個小動物從某地反向行走3米。提問:“兩個小動物都行走了3米”能完全表述此動畫意思嗎?用數學語言怎麼表示?

再問:+3和-3包含了幾層意思?

將互為相反的兩個數融入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之得到初步感知。觀察:+3和-3在數軸上的位置關係。

再觀察:數軸上與原點的距離是2的點有個,分別在原點的邊,這些點表示的數是;與原點的距離是5的點有個,分別在原點的邊,這些點表示的數是。

引入數軸,將實際問題抽象到數學問題,為下一步概念的形成鋪設道路。質疑:這樣成對的點(數)有多少?它們之間會有什麼關係?

設置懸念,試圖勾起學生求知慾,順勢導入新課。

(二)、自主探索,形成概念

問題一:+3和-3,+2和-2,+5和-5每組數有什麼相同?什麼不同?

讓學生分組觀察討論,各組代表發表見解,引導學生髮現它們“符號不同,數字相同”。

問題1:+3和-2這組數也具有上述特點嗎?問題2:“符號不同”體現在數軸上是什麼意思?

隨着分支問題1、2的'深入,學生可以進一步認識到每組數都含有“只有符號不同”和“方向相反”兩個意思。這樣,學生通過解決一系列問題,對每組數的特點由最初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問題3:+3這個數有上述特點嗎?

使學生認識到相反數是成對出現的。

綜合以上各點引導學生得出相反數的概念,強調關鍵詞“只有”和“互為”。觀察思考: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和原點有什麼關係?

在引入新課中已有所鋪墊,學生可以很容易發現:數軸上表示相反數的兩個點分別在原點左右,到原點的距離相等,是關於原點對稱的。同時配以多媒體動畫,既直觀形象地闡釋相反數的幾何意義,又充分利用數軸將點和數聯繫起來,滲透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

練一練:1、寫出下列各數的相反數

6,-8,-3。9,5/2,-2/11,100,0

在正確理解概念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很快作答,如果對“0”有疑問,可藉助數軸加以解釋説明。

(三)、繼續探究,深入理解

問題二:從練習1中,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如果學生有困難,可引導分類,明確問題的指向,滲透歸納整理的思考方法。引導學生理清思路,進而發現:一個正數的相反數是一個負數,一個負數的相反數是一個正數,0的相反數仍是0。

問題三:從練習1中,你還能發現什麼?

再次引領學生觀察、討論練習1的分類結果,發現:在一個正數的前面添上“-”號就成為它的相反數。由此類推出:在任意一個數前面添上“-”號就表示原數的相反數。

填一填:+55,100+100,+bb(填上=、<或>)

讓學生髮現:在一個數前面添上“+”號表示這個數本身。

例題:-(-68),-(+0。75),+(-3/5),-(+3。8),-(-x),+(-m)説一説:上面這些數表示的意義?做一做:化簡上面這些數試一試:化簡-{+[-(-9)]}活動安排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有理數的意義到雙重符號乃至多重符號的化簡,起到分散難點,逐一突破的目的。辯一辯:-a是負數嗎?

以自由辯論的形式,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鼓勵學生説出不同的看法,教師適時調控,疑點自會愈辯愈明。最後,讓學生歸納總結髮現:當a為正數時,它的相反數-a是負數;當a為負數時,它的相反數-a是正數;當a為0時,它的相反數-a仍然是0。

問題四: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的和是多少?

雖然此內容教材沒有涉及到,但為了學生對相反數有一個更深的認識,我認為經過通俗易懂的詮釋,學生完全可以理解接受。多媒體動畫演示:一動物從某地向東走4米,記作+4米,再轉身向西走4米,記作-4米。使學生看到此動物又回到原地,輕鬆發現:+4+(-4)=0。然後,讓學生舉例説出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類推出相反數的特徵性質:對於任意一個數a,都有a+(-a)=0。

(四)、鞏固練習,拓展思維基礎知識題:

1、判斷正誤

(1)a的相反數是負數()

(2)任意一個數都有相反數()(3)正數與負數互為相反數()

(4)若兩個數互為相反數,則這兩個數一定是一個正數和一個負數

()

2、一個數的相反數小於原數,這個數是()A、正數B、負數C、零

3、如果a+b=0,那麼()

A、a、b兩個數中一個為正數,一個為負數;B、a、b兩數中至少有一個為0;C、一定有a=b=0;D、a、b互為相反數。

能力提高題:

4、如果x+(-4)=0,(+16)+y=0,試求x2+y的值。5、若-x=7,則2x=。

發展思維題:如果a、b表示有理數,在什麼條件下,a+b和a-b互為相反數?

為了發揮分層教學的優勢,我設計了三種層次的題目:基礎知識題、能力提高題、發展思維題。基礎知識題主要考察基本概念的理解;能力提高題旨在訓練相反數知識的應用;發展思維題在列式、求解過程中兩次體現相反數的特徵性質,並滲透代數式知識,力圖鍛鍊學生綜合應用能力。以上不同層次的練習設置不但可以照顧差生,還可以解放優生,同時也能調動中層學生的積極性,努力達到抓兩頭,促中間的效果。

(五)、回顧總結,發展情感回顧:這節課有哪些收穫?學生回顧之後,教師加以評價,將零散的知識歸納整理,引導學生感知數學方法,體會辯證思想。

(六)、佈置作業,迴歸實踐

1、教科書第14頁的2題,18頁的3題;

2、生活中經常看到木塊漂浮在水面上,你能用今天所學的知識解釋這一現象嗎?

作業1題要求學生必做,2題提示用國小自然課所學知識去想,如果有困難,可以向家長、老師等請教。作業迴歸,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來源於實踐,又服務於實踐”,生活中數學知識無處不在。

五、教學設計説明

本節課教學設計是依據課程標準以及學生認知水平來確定的,內容編排從特殊到一般,由具體到抽象,層層展開,逐步深入。藉助多媒體動畫直觀形象的演示,將視覺與聽覺有機結合起來,從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激活他們的數學思維。並通過觀察、比較、分析、發現等學習過程,引導學生掌握思考問題的方法及解決問題的途徑。整個教學過程以四大問題為主體,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點,安排説一説、做一做、試一試、分組討論和自由辯論等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達到以知識為載體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説課稿 篇9

一,説教材

1,教材內容簡介

《烏鴉喝水》這篇課文是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篇充滿童趣的課文,長期以來就是國小低段語文的必選篇目,很適合學生閲讀。這篇課文描寫了一隻口渴的烏鴉到處找水喝,它發現了一個裝有水的玻璃瓶,可是由於瓶口太小,喝不到水。烏鴉通過動腦筋想辦法,把瓶子周圍的小石子往瓶裏裝,水升高了,烏鴉喝到水了。課文內容短小,容易理解,我準備設計了一課時完成教學。

2,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設計

根據新課標對本冊的要求,首先在識字上要認識"烏,鴉"等9個生字。會寫"可,石"等6個字。其次是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能用"漸漸"説句子。最後要讓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的道理。

基礎知識的掌握是關鍵,因此將認識,識記生字和朗讀課文,説句子放在了重難點。

二,説教法,學法

依據新課標的要求,我一邊靈活運用教材,創設情景,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成烏鴉,激發學生興趣,體會烏鴉的心情;一邊通過實驗感受動腦筋的過程。同時還通過動畫,音樂整合課堂,讓學生全面,全程地參與到每個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養成善於思考的習慣。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受了快樂學習。

三,説教學過程

我根據Ip資源設計了教學過程:

謎語激趣引入

首先我利用謎語"身穿黑袍子,長個醜樣子,懂得愛媽媽,是個好孩子"引入課文,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參與,另一方面,通過和烏鴉交朋友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初步感知內容

國小生對動畫片非常酷愛,因此,接着讓學生看Ip資源《烏鴉喝水》的動畫片,在這樣一個環節中,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通過觀看,讓學生初步掌握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並通過簡單的語言説説通過觀看,知道了些什麼。這樣一個過程,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印象。

學習生字

在教學過程中,識字是相當重要的一個環節,因此需採用多種方式進行鞏固。我先讓學生通過自己朗讀課文,認識生字,然後通過小老師教讀,同桌互讀,小組賽讀的方式,力求讓大多數學生能夠認識生字,最後巧妙地運用Ip資源中"烏鴉撿石子"的動畫進行詞語鞏固。

朗讀感悟

在朗讀中感悟是這篇課文的一個重點。要讓學生感悟,把課文通順,流利的朗讀是基礎,因此我讓學生用多種方式朗讀課文。當學生能夠流利地朗讀課文後,就要讓學生深入角色,把自己當做是烏鴉,那心情會怎樣。通過這樣的過程,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同時也就可以在讀中感悟了。學生通過閲讀課文理解烏鴉喝水這個過程"着急,高興"的心情,並理解重點詞語"漸漸",為了讓學生更容易理解這個詞語,我找到了一個透明塑料瓶和一些小石子,通過現場實驗,學生輕鬆地理解了詞語,並能用"漸漸"一詞説一些句子。課文學完後,利用很短的時間利用Ip資源教學生唱《烏鴉喝水》的歌曲,由於歌詞和課文內容一樣,學生在唱起來很容易,同時也幫助學生記憶了課文。

啟發想象,鼓勵創新

一年級的學生雖然年紀小,但已具有初步認知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對一些事物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簡單看法。於是,我運用"要是當時烏鴉身邊沒有小石子,該怎麼辦呢你能幫幫烏鴉嗎"這樣一個問題,啟發學生想象,並説説自己的看法。學生通過思考,想出了許多讓人讚歎的辦法。這時,又用"有一隻聰明的烏鴉也想到了辦法,你想知道嗎"這樣的過渡,讓學生觀看了Ip資源中烏鴉用其他辦法喝水的動畫短片。這樣,培養學生善於思考的習慣。通過小結,讓學生明白,遇到困難應該動腦筋想辦法解決,而不是依靠別人的幫助。

書寫指導

一年級下期的學生已掌握了漢字書寫的基礎要求,因此,指導過程較輕鬆。我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用自己的方法記憶生字,並把自己的好方法介紹給全班同學,這樣的交流過程,學生很喜歡,效果也不錯。然後我再範寫一個較難的字,讓學生模仿。這樣,有教師的指導,同時也有學生的.自主學習。

四,説教學效果

在我的教學中,我充分運用了Ip資源,讓在邊遠農村的孩子接受了先進的教育方式。在這樣"有謎語,有動畫片,有音樂…"的一個整合的課堂中上課,學生應該是一種享受,這不僅避免了學生由於枯燥引起的反感,也避免了低段孩子注意力集中的限制,讓學生對課堂充滿新鮮感,充滿興趣。在這樣快樂的學習過程中,不僅學到了語文知識,還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讓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的好習慣。這正是素質教育下的新課堂的體現。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