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7篇

來源:文書谷 2.14W

作為一位傑出的老師,就有可能用到説課稿,是説課取得成功的前提。那麼寫説課稿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説課稿模板7篇

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讓幻燈片動起來》,我説課的內容包括:説教材、學法、教法。

首先我來説教材: 內容《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一級Ms Office教程》第五章PowerPoint 中的通過使用自定義動畫為幻燈片中的各個對象設置動畫效果的教學內容。

本章是圍繞製作多媒體作品展開的,前面已經學習了創建幻燈片和美化幻燈片,本節課是對前面兩節知識的延伸,是在靜態幻燈片的基礎上添加動畫效果。同時它也是為後面學習超級鏈接和給幻燈片添加多媒體奠定基礎。

從本課教學知識的內容看,只給出了知識點,沒有具體教學任務,學生學習起來十分的枯燥,根據以往的經驗,本課可以在10-15分鐘完成教學任務,但是我們知道,自定義動畫包括進入、退出、強調、路徑四種類型。那麼,如何設置動畫效果。這就是本節課的 .由於自定義動畫每一種類型的動畫包含幾十種動畫效果,四種類型就有上百種動畫效果,並且因為其中的一些動畫效果可以無限改變,那麼動畫效果的數量就更多了。我們中職的學生往往會給幻燈片的各個對象設置很豐富的效果,結果造成整體效果雜亂無章,使人眼花瞭亂。因此, .下面説教學目標:我將教學目 :

知識目標:

1.使用自定義動畫設置動態效果

2.使用自定義動畫修改動畫順序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自我表現的能力;

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的協作學習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

接下來就是如何教與學的問題:

我是如何做的呢?

中職的學生對於製作動畫效果的興趣比較濃厚,但是青少年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教學中我一方面運用直觀生動的形象,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的注意力始終集中在課堂上;另一方面要創造條件和機會,讓學生髮表見解,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學法指導:

1、小步子、多練習

2、小組合作、探索學習

教法:

採用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

學生根據"學着做"自主學習

給出一些有針對性的問題作為導線,

引導學生思考、討論,

並將學生操作過程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提出來共同探討,

讓學生在探究與實踐中解決問題。

對於教學中的難點問題:自定義動畫靈活、合理的運用,我通過展示優秀作品,讓學生評析它為什麼好,好在什麼地方,使學生在評價與交流的過程中掌握知識。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任務驅動,層層深入

3、課堂練習,鞏固創新

4、歸納總結,梳理知識

5、知識的遷移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首先讓學生打開上節課美化好的《美麗的家鄉》幻燈片,我再通過大屏幕投影設置了動畫效果的《美麗的家鄉》幻燈片。問學生,這張幻燈片與你們的有什麼區別,哪個更好?

【設計的目的】通過對比,反生強烈的反差,利用學生強烈的好奇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新知識的慾望,為能順利實現後面的學習做好鋪墊。

2、任務驅動,層層深入

任務一:使用自定義動畫給照片添加動畫效果。首先在老師的提示下讓學生根據"學着做"自主學習。

如果遇到困難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途徑解決:

A、與同學交流

B、向老師求助

【設計的目的】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另一方面又使那些能力較弱的學生在別人幫助下也能完成任務。

在學生完成了上述操作後。

問:大家想過可以使多個自定義動畫效果能一起使用嗎?我們試一試。

【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能利用多種方法來處理信息,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

揭示任務二:多個自定義動畫設置同時使用的'動畫效果

(天空閃爍的星星添加放大縮小、()忽明忽暗的強調效果)

這個環節我首先通過示範講解,加深學生的理解,然後讓學生通過練習掌握了基本操作方法。問:

你能通過自定義對話框改變動畫的播放順序和播放效果嗎?

【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創新的能力和創新意識,也促進學生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意識。

任務三:通過自定義對話框改變動畫的播放順序和播放效果

用到了更改刪除重新排序按鈕

要求學生根據"學着做"自主學習。對個別學生進行單獨輔導。

提示學生注意觀察對話框中各部分的操作方法,鼓勵學生能有所創新地完成任務。

小組內互相交流、評價,展示優秀作品,讓作者説出設計的意圖。通過全班共同評讓順利完成任務的同學示範講解,和全班同學一起交流。

【設計的目的】讓學生在自學後有一個交流,使學生對學習的內容有更深一步的理解,同時讓沒有完任務的同學掌握方法。

3、 課堂練習,鞏固創新

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每組選四張幻燈片中的一個,設置感興趣的動畫效果。

價,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動畫效果的靈活、合理的運用。最後教師點評,鼓勵學生能有所創新地完成任務。

【設計的目的】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的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的能力和創新意識。

4、 歸納總結,梳理知識

問:今天我們主要學習了哪些知識?

教師與學生一起簡短回顧本節課的主要知識點。將前面所學的零散知識彙總,使學生所掌握的感性知識上升為理性知識。

提醒學生要靈活、合理運用動畫效果。

5、 知識的遷移

今天我們學習了讓幻燈片"動"起來,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選一篇你最喜歡的課文,根據你對課文的理解制作一系列的幻燈片,並設置動畫效果。

附板書:

方向

設計理念:

説課稿 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師:

大家好!我説課的題目是《守株待兔》。

對於教材的深入解讀是上好一堂課的前提,那麼,在正式內容開始之前,我要先談一談對教材的理解。

一、説教材

《守株待兔》是部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五課的一篇寓言。《守株待兔》這一則寓言故事主要講述的一個種田的人在一次偶然得到了一支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他就自認為不用耕作,守在樹樁胖等着兔子的到來,最後結果是毫無收穫,還被人恥笑。這篇寓言藴含着哲理:要想有所收穫,必須要付出,不能心存僥倖,因此,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懂得寓言所藴含的道理,形成正確的學習習慣。

二、説學情

分析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我所面對的學生是三年級的學生,這一階段的學生形象思維在不斷髮展,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特點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在討論中理解文本。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媒體,結合文本,創設情境,比如,在講解文本時,可以播放相應的圖畫,這種直觀的形象更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可以讓學生勸一勸這位農夫,激發學生的思維。例外,這是一篇文言文,幫助學生理解文言文的語言特點,積累文言詞彙也是一教學重點。

三、説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基於新課標理念,我確定如下的三維教學目標:

1.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重點字詞,梳理文章大意。

2.通過朗讀,理解文章主要內容;創設情境、小組合作,懂得其中藴含的道理。

3.懂得不勞動就不會有收穫這一道理。

四、説教學重難點

結合本單元的教學要求,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確定了本節課的重難點是:

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掌握重點字詞。

難點:理解文章主要內容,懂得其中藴含的道理。

五、説教學方法

新課程教學中的指導思想是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基於學情以及教學目標的確立,在教學中我將引導學生採用以下的教學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情境創設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著名的特級教師於漪曾經説過,“課的'第一錘要敲在學生的心靈上。”因此,在導入環節為了激發學生的思維,吸引學生的主要力,我採用的是談話導入法,並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同學們,我們都愛聽故事,那誰能給大家分享一下你們喜歡的故事呢?(《逃家小兔》《鄭人買履》《狐狸與烏鴉》),感謝同學們的分享,大家都聽得很入迷呢,那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就是課文就是一篇寓言故事,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寓言故事講了什麼內容吧。(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整體感知是賞析文章的前提,通過初讀,可以使學生初步瞭解將要學到的基本內容,瞭解文章大意及思想意圖,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上的把握。

首先,我會帶領學生解題,齊讀課題,想一想:“守株待兔”是什麼意思呢?你們有什麼疑問呢?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守株待兔”是守在樹旁,等待兔子的到來。預設學生也會提出疑問:為什麼要等兔子到來呢?兔子真的會來嗎?

接着,就是初讀文本,我會播放名家範讀,引導學生圈畫難認或難理解的生字詞。為了解決生字詞,我會通過多媒體出示生字詞,指名讀,並對重點生字詞和文言詞彙進行強調,引導學生積累。

然後,我會指名讀,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因為這是一篇文言文,所以對於斷句我會進行指導。

最後就是疏通文意,讓自讀課文,同桌交流,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

在這一環節的一系列問題的解決能夠為深入研讀環節做好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表達方式理解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為了讓學生能夠懂得寓言中的道理,並能夠自主地分析,我會創設相應的情境,激發學生的思考,基於此,我設置了層層深入的問題:

1.想一想,這個種田人守在樹樁旁,在想什麼呢?學生自由地發表自己的想法。

2.同桌交流,分享感受。學生可能會答出:

①農夫很懶惰,想不勞而獲。

②農夫是等不到兔子的,會被餓死的。

③上次的兔子撞到了樹樁上,只是一個意外。

3.你們都是從哪裏知道的,農夫不會等到兔子的呢?要求學生用原文中的話回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4.讀完這個故事你懂得了什麼道理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我會進行總結,要想有所收穫就不能懶惰,要有所付出。

5.這樣簡短的文章卻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個寓意深刻的故事,這種文體的故事跟我們平時所聽到的有什麼不同呢?得出文言文語言簡潔,內涵豐富。

這幾個問題的設置是基於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文本的,環環相扣,更符合學生的發展特點。

(四)延伸作業

語文教學沒有明確的終結點,而是引導學生從這個問題走向另一個問題。促使學生將學習延伸到課外,構建起大語文學習觀。所以我的拓展延伸為:結合課文和生活實際,你能勸一勸農夫嗎?

(五)小結作業

最後,我會讓學生談收穫,我進行總結,結束本課。作業是課堂的眼神,為了讓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我佈置了這樣的作業:將這個故事寫成現代文,下節課分享。

七、説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深刻性。它是教學內容的濃縮。通過板書,學生能直觀抓住要點摒棄繁瑣,我的板書就力求體現這一點:

以上就是我説課的全部內容,謝謝各位考官的認真聆聽!

説課稿 篇3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是四十二中的範映雪,今天我給大家説課的題目是音樂綜合課《船歌》。

教材分析:

本課我所用的教材是湖南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歐洲音樂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桑塔露琪亞》是一首屬於船歌體裁的聲樂作品。本課是在第一課時歌曲學習的基礎上,擴展介紹《桑塔露琪亞》所屬體裁的內容和發展。

本 課的教學目標是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景誘發情趣,展示船歌的起源。在不同船歌的比較欣賞中引導學生用文字、詩歌、繪畫、圖譜、律動的形式參與體驗音樂情緒,分析船歌節拍,總結船歌風格,感知音樂要素。其次是通過“欣賞辨別”反饋學習信息。在船歌《桑塔露琪亞》的演唱中,深化情趣體驗,並能對歌曲的情緒 與風格進行簡單評述。

本課的重點是要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各種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充分挖掘他們的藝術潛能。本課的難點是讓學生從欣賞中總結出船歌的特點並能進行簡單的分辨。

本課以音樂教學為主,同時涉及了語文、美術等方面能力的培養。

教學方法:

在教學中我主要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創設情景,誘發情趣,為學生展示船歌的起源。讓學生們完整而充分的聆聽兩段屬於同一體裁的'其他兩首作品,然後自己總結歸納出船歌這種音樂體裁的特點。

學法指導:

音樂課應重視對學生的音樂實踐,所以我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並且自由發揮。讓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散文、詩歌、繪畫、圖譜等方式表達對音樂的感受,充分挖掘他們的才能,使每個學生都能在更寬廣的領域發展自己的藝術潛能。

《音 樂新課程標準》倡導讓學生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作品,使學生在音樂審美過程中獲得愉悦的感受與體驗;啟發學生在積極體驗的狀態下,充分展開想象;保護和鼓勵學生在音樂體驗中的獨立見解。所以在這節課介紹完船歌起源後,我讓學生完整聆聽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和中國的《烏蘇裏船歌》。讓學生對同一體裁的幾首 作品有了初步體驗後,老師帶領學生在以音樂審美為基礎上,從作品的音樂基礎知識入手分析和總結船歌的音樂特點。

本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由情景導入、聽賞與表現、複習歌曲三部分組成。其中情景導入包括多媒體展示、遊戲環節組成,聽賞與表現由船歌欣賞、船歌辨別組成。通過這樣的安排,讓學生完成參與——體驗——創造的欣賞教學模式。

首 先我將採用模擬導遊的方式導入課題。“大家好,歡迎參加意大利民間音樂旅行團!我是你們旅遊第一站的導遊,希望我們共同去領略那裏優美的民間音樂和風俗民情。“同學們的注意力很快被集中到了教學內容上。接着是一個遊戲搶答環節,老師會提問意大利的哪個城市是著名的旅遊勝地,並以“水城”著稱,同時它也是音樂中“船歌”這種體裁的發源地?在ABC三 個選項中同學們用排除法很容易選出正確答案威尼斯。這一環節設計是為了引導學生自然過渡到正課程序,此外也可以利用這一選擇的設計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課外知識。接下來進入聽賞與表現的正課環節,老師將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展示意大利威尼斯的秀麗風光和獨特的交通工具貢多納小船。在威尼斯風光做背景的襯 託下,在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亞》的熟悉旋律中,老師將介紹這首歌曲是屬於船歌體裁的聲樂作品,從而引出船歌的起源。老師説出旁白:“請大家注意這種兩頭尖尖,船身狹長的‘貢多納’小船,正是因為威尼斯河道狹窄,縱橫交錯而產生的。船歌就是起源於船工們所唱的歌。”老師引導大家聽賞中外另兩首船歌:柴可夫 斯基《六月船歌》和中國的《烏蘇裏船歌》。要求學生在欣賞音樂時,用你們喜歡的文字、詩歌、圖譜、繪畫的方式表達你們對音樂的感受。在欣賞中還要關注音樂要素,聽辯樂曲拍號。學生分成四個小組,選一人執筆。

帶着問題聆聽音樂,小組議論進行分組展示和發言。接着我又引導學生在聽辨、發言的基礎上總結出船歌的 特點。通過這一部分的安排,在教學內容上,就把語言、律動、音樂、美術、多媒體技術有機的結合在了一起,使新課標中提倡學科綜合的精神得以體現。這樣的教學,既能面向全體學生,又能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展現他們的個性和創造才能。學生有了自己體會到的感受,也為後面聽辨音樂環節打下了基礎。接下來我就讓學生 參與進來做個音樂遊戲:聽一聽下面三首樂曲中哪首是船歌?在教學方法上,我着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精神,讓他們自己大膽去判斷和發言。老師對他們的發言都耐心聆聽並且發出會心的微笑。在同學們對本課知識有了一定認知後,老師指揮、引導學生深情並茂的演唱歌曲上節課學習內容《桑塔露琪亞》。歌曲前半段用身體配 以輕微搖擺。再次唱出這熟悉、優美的旋律,學生感情自然又加深很多。學生們在心理上都得到滿足、肯定、愉悦。最後,我採用引導激勵法的語言作為結束語:今天我們對船歌進行了欣賞分析。同學們用各種方法參與了對音樂的體驗和感受。船歌有很多種類,它和人們的生活、情感密切相關,請同學們回去找一找,還有什麼 不同風格的船歌,下次我們再進一步欣賞交流。在老師充滿期望的眼神中,讓同學們感受到音樂的博大精深,增強探究的慾望。

以上設計肯定還有一些不足之處,敬請各位專家老師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瀑布》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北師大版第四冊的第12單元清清的水主體課文,本課是葉聖陶先生寫的一首優美的詩歌。詩歌先寫了瀑布的聲音,後寫了瀑布的形態,並且以一連串的比喻讚歎瀑布的雄偉壯麗。本文語言凝練,意境優美,描寫生動,是一篇另人賞心悦目的詩歌,有利於學生走進語言、感悟語言、積累語言,從而發展語言。學生初讀這首詩,既會被那清新的語言、美妙的意境所吸引,而文中一連串生動巧妙的比喻更會使他們眼前呈現出瀑布栩栩如生的壯觀場面,從而引發反覆吟誦的興趣,但學生年齡小、見識少,不可能所有的學生都可能親眼見過瀑布,需要教師創設情景加以點撥。本課要求學會十個詞語、十個生字、會寫九個生字,教材這樣安排,體現了在語言環境中識字這一指導思想,練習獨立識字的能力,使學生理解了字和詞、詞和句之間的關係和比喻的巨大作用,從而促進語言的發展。

2、教學要求: (1)認知要求:學會9個生字,讀準字音,認清字形,瞭解在語言環境中的意思,正確書寫。會認10個字。 (2)技能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提高獨自識字的能力。 (3)情感要求: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3、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本課詩文優美,富於想象的特點,制定的教學重點是培養學生有感情的朗讀,使學生在讀中體會,讀中理解,讀中想象,在讀中得到美的薰陶和情感的昇華。又因為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理解詩文內涵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把理解詩句展開想象作為教學難點,而突破難點的關鍵是創設情境,使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二、設計理念

在本堂課中,我堅持以審美為核心,以興趣愛好為動力,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富有個性的學習,主要注重以下幾點:

1、體現各學科交流,語文的綜合性。

圖畫藝術實踐是學生走進圖畫,獲得審美體驗的基本途徑。在本課中我設計了“我想聽”、“我想畫”、“我想讀”、 “我是小畫家”等學生感興趣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大膽富有激情參與,培養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自信心。

2、師生互教互學,平等互動,共同發展

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體現了一種人與人之間平等交流。在本堂課中師生互教互學,採用師生共同繪畫,教師創設情境,交流彼此情感、體驗與觀念,共識、共享、共進,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3、改變學習方式,自主探究,交流合作

本次課程改革提倡以弘揚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為宗旨的自主學習。為達到這一目的,本課教學主要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強化學生的參與意識,採用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式畫、讀、説等主動學習,引導學生創編,分組合作進行交流討論,讓學生變被動學習為探究學習,合作學習。

4、加強學科綜合,突出個性,拓展視野

新課程提倡淡化學科界限,強調學科間的聯繫與綜合。在本課中,我設計了“感受”和“綜合表現”兩個部分,讓學生通過讀、説、畫等多種形式參與,這樣一來,把學生的普遍參與與發展不同個性的因材施教有機結合起來,促進其個性的發展,同時將音樂、美術、文學相互滲透,強化學生藝術通感,拓展了學生藝術視野。

三、設計思路

1、自主學習,情境感受

感受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在課的開始部分,我創設優美、寧靜的夜空情景,讓學生受到情感的陶冶,同時“我想聽”、“我想畫”、“我想讀”這三個教學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先開始哪個環節的學習,充分發揮其主體性。

2、探究學習,大膽表現

表現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這一教學內容中,讓學生根據歌詞自編動作表演,發展學生的表演潛能以及創造性的潛能,同時注重調動學生參與積極性,培養其自信心,使他們從中享受到美的愉悦。

3、拓展學習,主動創造

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對於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的創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這部分教學中我採用讓學生介紹與月亮有關的知識,來拓展其視野,想像在月亮上還看到了什麼,為太空添畫,發展學生創造性思維,增強學生創造意識。

4、個性學習,綜合展示

在課的結束部分,我為學生設計了展示自我風采的舞台,根據學生興趣愛好的不同,讓他們用自己最感興趣的方式唱、演、畫等來學習,表現音樂,這種個性化的學習就為學生提供發展個性的空間,促進綜合素質提高。

四、説教法

從學生實際出發,我準備採用情境教學模式進行教學,運用:圖畫、音樂、多媒體等手段,創設情境,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入情、入境,給學生提供展開想象的空間,降低學生理解詩句的難度。教具使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五、説學法

本課要引導學生學習和運用的學法是誦讀法。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本課詩句優美,讀來朗朗上口,通過多種形式的誦讀提高閲讀理解能力,加深對美的感受,同時又使學生的朗讀能力得到提高。

六、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引入新課首先板書:一個“瀑”字。然後告訴學生:這是一個“瀑”字,它是要求會認的字,要求學生讀準字音,説説準備用什麼方法記住字音。接着讓學生説説見過什麼樣的瀑布?這樣使識字和生活聯繫起來,師生共畫瀑布,學生學會了字音,初步認識了字形,理解了字意。教師介紹瀑布是由河牀突然陷落或由水從高山峭壁上飛流而下形成的,水流的很快,又叫飛瀑。接着又板書“布”,引導學生説出瀑布像什麼一樣?(遠遠看去像一條白布),從而使學生體會到比喻的作用和使用比喻的方法,即抓住事物的共同點,使句子更具體生動。我運用多媒體出示畫面:瀑布畫面,讓學生感知瀑布。我充分利用文中的語言、圖畫,運用多媒體展示,範讀課文,使學生在賞心悦目的氛圍中產生了閲讀本課的興趣。

(二)動情朗讀,理解詩句,豐富想象朗讀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方法,加強朗讀訓練,應遵循“讀通、讀熟、讀懂、會讀”的教學思路,以讀代講、以讀促講,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加深理解。我準備分三個階段進行教學:

1、初讀階段:讀通課文句,整體感知文。 在閲讀教學中初讀課文就是識字的第一步,要求學生讀準字音,滲透字形字義。首先我讓學生藉助拼音嘗試出聲自由地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不破詞,不丟字,不添字,知道課文有幾句話。 然後通過幾次自由朗讀,讀通課文,注意課後生字的讀音,動手圈出本課生字。朗讀是一種基本技能,要求學生多讀多練才能習得,讓學生動手畫生字,就是在初讀課文的同時,滲透了字形字義。最後及時檢查,反饋學生對生字讀音的掌握情況。包括兩方面:一是生字的讀,二是全文的朗讀情況。

2、細讀階段:突出重難點,理解詩詞句。 今天,我準備説在教《瀑布》這課時,我是這樣進行重、難點教學的。這一過程主要在我的教學程序第二個環節:動情朗讀,理解詩句,豐富想象中的第二個階段:細讀階段,突出重難點,理解詩詞句中進行。我準備採用“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突出重點;採用情境教學模式引導學生突破難點,我是這樣引導的:請同學們再讀這三小節,想象這三小節的意思,把你最喜歡的句子多讀幾遍,如果不懂哪個字或哪個詞,在旁邊做上記號。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應該讓學生自己去體驗、去思考、去理解、去表達,體現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主導課堂而不主占課堂。在討論:“你最喜歡哪個句子?為什麼?”時,讓學生充分發表感受。

可能有學生喜歡第一句:還沒看見瀑布,先聽見瀑布的聲音,好象疊疊的浪湧上岸灘,又像陣陣的風吹過鬆林。為什麼喜歡?學生可能會説出:瀑布的聲音很響很大很急。(隨機放錄象,看瀑布,聽瀑布的聲音)並告訴學生“疊疊的、陣陣的”是疊音詞,比較陣的風和陣陣的風、疊的浪和疊疊的浪的區別,通過誦讀對比,看有什麼不同,讓學生感受“陣陣、疊疊”程度更深。相機指導:第二個“陣”、“疊”讀的時候要重一些,應讀的急促有力,給人以風急浪湧的感覺,啟發學生想象,除了這兩個比喻外,你覺得瀑布的聲音還像什麼?

也可能有的學生喜歡第二句“三路忽然一轉,啊!望見了瀑布的全身!畫面出示瀑布遠景圖片,讓學生觀察,引導學生説出瀑布很白、很雄偉、很壯觀。重點是第三句的理解:這一句的理解既能突出重點,又是突破難點的關鍵。學生的想象力是有差異的,缺乏想象力的同學可能理解不了“這般景象沒法比喻,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這是培養學生想象力的大好機會。對於想象力豐富的同學來説,這句詩有豐富的想象空間,同時也應讓學生感受到比喻方法的重要作用。這時我綜合運用圖畫、語言再創設情境:作者懷着對瀑布的嚮往來看瀑布,先在遠處聽見瀑布那震耳欲聾的聲音,接着山路忽然一轉,瀑布映入眼簾,想一想作者當時的心情會是怎樣的?瀑布的美讓作者沒法用語言表達,你覺得他用千丈青山襯着一道白銀來描述瀑布風景畫一樣的美好嗎?你有什麼樣的感受?學生一下子就會想象出青山、白銀,還會感同身受的説出自己彷彿親眼看到瀑布一樣,不僅激發了學生想象,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感情。再通過動手繪畫瀑布,訓練學生的想象與繪畫的能力,從而進一步真切地感受到瀑布的美。俗話説“詩情畫意”,詩與畫是不可分割的整體,引導學生以繪畫表達詩的意境,意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從不同角度去理解詩句的內涵,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可能也有的學生喜歡第三小節,“站在瀑布腳下仰望,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時時吹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這一小節集中體現了瀑布的美,是全詩的畫龍點睛之筆,引導學生聯想陽光照射在瀑布上發射的璀璨的光芒,體會作者對瀑布的讚歎之情,相機指導“好偉大呀,一座珍珠的屏!”應讀的緩慢優美、深情,給人無限的遐想。“時時吹來一陣風,把它吹得如煙,如霧,如塵。”這一句是作者來到瀑布腳下近看瀑布時的感受,通過指名讀,全班討論讀法、評讀,總結出這句話應讀的輕柔、緩慢,好象使人感到站在瀑布旁邊,無數小水滴輕輕濺落在臉上,使人精神為之一爽,又使人感到無窮的回味,給整個瀑布增添了朦朧的詩意。接着配樂朗讀,進一步體會詩的意境。通過想象,擴展了作品的境界,使詩的形象顯得更加鮮活,詩的意境更加開闊,而感情也隨之飛馳,昇華。起到了分析講解所不能起到的作用,順利的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3、品讀階段:品讀詩文句,培養語情感。 詩是美的,兒童詩的語言美,必須通過各種方法的讀才能感受到,所以要重視學生的朗讀直至背誦。

(1)引讀。 二年級學生的朗讀往往需要教師的指導。在老師範讀的基礎上,有效的朗讀方法是引讀,在這裏引讀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採用邏輯引讀法,老師讀前半句,學生讀後半句。領讀過程中,保留了節奏美,加上自己的想象去讀,在想象中去讀,受到強烈的美的薰陶。

(2)美讀。 美讀是一種欣賞性的讀,要求以聲傳情。把美讀放在引讀之後,是因二年級國小生朗讀水平的需要,在範讀、引讀的基礎上進行美讀降低了難度,同時教師要加以引導,避免個別學生出現唱讀現象。這一個環節,通過“以讀代講、讀中促解”的教學方法,課堂上沒有繁瑣的一問一答,沒有分析講解,課堂上書聲琅琅議論紛紛,真正體現了“修正版大綱”的精神:要讓學生充分的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

(三)自學生字,巧識字形,樂趣橫生,學會生字。 在初讀、細讀的過程中,學生們已多次感知了生字的音形義,而且二年級的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獨立識字的能力,應避免分析字形的枯燥。我在指導學生學習生字時,採用學生自學為主,彙報交流自己的識字方法,以幫助學習能力差一些的同學,實現每個學生都能順利地完成識字任務,體現教育面向每個學生。由於孩子年齡較小,在鞏固識字階段,我採用了遊戲識字的方法,利用書後的生字條,“什麼字的前面什麼字,什麼字的後面什麼字?”拍手遊戲,師生配合,生生配合,在輕鬆的氣氛中識記生字。激勵學生結合字形字義,巧識形聲字,提高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四)積累語言,運用語言。師再次出示瀑布的畫面,去掉聲音,引導學生運用原有的和這節課所積累的語言為畫面解説。活化教材,活化課堂,巧妙開發語文課程資源,使語文真正走入學生的生活中去,使學生理解學習語文的真正價值、意義,從而樂學語文,學好語文。

説課稿 篇5

一、 説教材

1、教材分析

《珍珠鳥》一文主要寫了由於作者對珍珠鳥的悉心照顧和真切關愛,讓小鳥由怕人到喜人、近人、親人、愛人,最後到與人融為一體的經過。從而譜寫了一曲人與自然之間愛的頌歌,並由衷地發出了“信賴,往往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慨。文章從對“人與鳥”的關係敍述中,啟發學生在“人與動物”和諧共處方面作深入思考。

本單元的三篇課文分別是《誠實與信任》、《珍珠鳥》和《九色鹿》。這三篇課文都是圍繞“誠實守信”這一主題而展開的。《誠實與信任》、《珍珠鳥》寫的是人與人、人與鳥之間的誠實與信任,《九色鹿》是一個民間故事,它雖寫的是一個背信棄義的故事,但民間故事傳達出的是人們渴望人與人、人與動物之間誠實守信的美好理想和希望。四年級正是學生思想道德形成的關鍵期,學懂這三篇課文旨在培養學生的健康人格,正確引導學生學會做人的道理。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新課改教學要求,結合學生思維情感、認知發展的需要和教學實際情況,我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進行考慮,確定了以下知識、能力和情感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最後四個自然段。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的寫法,能用“居然、不由自主”寫一段話。

(2)過程與方法目標:培養學生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調動已有的知識儲備,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引導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學習體會“言外之意、言中之情”的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讀中體會鳥與人之間的親密關係,感受到“相互信賴,和諧相處”的美好。

3、教學的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2)教學難點:理解“信賴,往往創造出美好的境界”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二、説教法

1、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還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如展示珍珠鳥的圖片及課文主要內容的圖片,讓學生有感性的認識,為更好地理解課文提供幫助等。在教學設計時,注重培養學生整體感知課文的能力,培養學生快速閲讀課文的能力,通過快速閲讀篩選關鍵信息,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和基本內容。

2、採用“讀——賞——聯——議——悟”的教學組織方式。

(1)讀:引導學生快速閲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這是一節課最基礎的部分,讓學生通過帶着問題讀課文,篩選有關信息,逐步引導學生理解“人與鳥”之間的關係。

(2)賞:本文詞彙豐富,對動物的描寫精當、傳神,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及時積累、總結,以豐富學生的語言倉庫。同時,“擬人化”手法的運用也是本文的一個亮點,領悟、賞析並學習“擬人化”的手法也是教學目標中的一點,所以應到學生賞析文章中優美的詞句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

(3)聯和議:聯繫現實,拓展課文學習的範圍,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聯繫生活實際或自己閲讀過的相關材料,以拓展教學空間和教學內容。學生就“人與動物”的關係和人與人之間信賴的創造等話題展開議論並發表自己的觀點。這個環節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涵,並進行課外延伸,鍛鍊了學生説和議的能力。

(4)悟:最後由學生總結自己的感悟與心得,積累閲讀方法,豐富自身情感。

三、説學法

1、語文教學應該讓學生越學越聰明。怎樣才能學得聰明起來呢?我認為就是要引導學生讀出“言外之意”、悟出“言中之情”,透過語言文字看到背後的意思。教師應着力訓練,遵循“示範——嘗試”循序漸進的原則,逐步培養學生的感悟能力。

2、在學法指導上,指導學生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徵,有順序地觀察;觀察動物的生活習性,注意動詞運用要準確、傳神,發揮想像和聯想,仿寫時,可加入作者自己的主觀感受,做到神形兼備,妙趣橫生。

四、教學程序

根據教學目標和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遵循教學原則的基本要求。在第二課時教學,我將圍繞書後練習第4題,説説珍珠鳥是怎樣逐步信賴“我”的?這一話題展開教學。因此,我設計了四個板塊來進行本課教學。分別是:第一板塊:整體感知;第二板塊:讀中感悟;第三板塊:自讀自悟;第四板塊:仿寫段落。

板塊一:設疑導入

從課文最後一節入手,齊聲讀一讀,再提出問題,引入對課文的學習。

板塊二:整體感知

課文四、五、六三個自然段,主要寫珍珠鳥和我的關係,從漸漸親近到親密最後到親暱的過程。學生自由朗讀,悟出珍珠鳥在我的照料和呵護下發生變化的過程。

精讀部分是課堂教學的最重要部分。在本節課我將重點指導、分析課文第4自然段,因此,我設計了教學的第三板塊:讀中感悟。

板塊三:讀中感悟

1、聽讀課文第四自然段。指名朗讀,教師評價。讀書要品味,要能從語言文字裏讀出味道來,這叫“言外之意、言中之情”。

2、 教師出示第四自然段:

① 比如文中的這個“只”字,你能從中讀出點什麼意思來?

(“只”是僅僅的意思,説明珍珠鳥的活動範圍很小,它很害怕人,很膽小。)

再看這個“竟然”?

(“竟然”是出乎我的意料的.意思,説明珍珠鳥膽子大了,不大怕我了。)

“索性”(乾脆,説明珍珠鳥膽子越來越大,對我完全放心了,不再害怕我了。)

“反而”?(跟我預料的相反,説明珍珠鳥對我完全信任了,一點都不怕了。)

② 問問學生,將“只”、“竟然”、“索性”、“反而”這些詞語聯繫起來,你又有什麼體會?

(珍珠鳥的膽子越來越大,對我越來越信任,我也越來越喜歡珍珠鳥。)

3、 教師再出示第四自然段:

提醒學生,如果你再細膩一點,你還可以從這些詞語當中體會到新的意思。

比如通過“籠子周圍----屋裏----小桌上----杯子上----筆尖----手指”?

(從這些詞語可以看出,在空間距離上珍珠鳥離我越來越近,實際是珍珠鳥在心靈上也與我越來越親近了)

4、此時,再讓學生練習讀一讀,鼓勵他們一定會有新的感受。學生自由朗讀後,教師指名朗讀,並作積極的評價。

5、指導背誦。學生在明白作者寫作思路後,也便於記憶。

在學生已掌握課文第四自然段寫法的基礎上,我在教學課文五、六自然段時,將採取由扶到放的方法。下面我就談談我的第四板塊教學:自讀自悟。

板塊四:自讀自悟

1、首先我讓同學們自由讀一讀課文第五、六自然段,注意課文中的詞語、句子,用心體會一下。可以讓學生相互交流一下再組織班級的交流。

2、 教師引導學生交流自己體會到的詞句的含義。

如:“再三”,表示珍珠鳥對我的留戀;

“扭動、擠開、鑽進去”,體現我對珍珠鳥的喜愛;

“居然” 、“竟”,體現珍珠鳥已經完全信任我,沒有一點防備。

只要學生有道理,都要及時地加以肯定。

3、 接着,指導學生朗讀課文5、6自然段,看誰能將課文中的“味”讀出來?朗讀,背誦。

4、 讀到這裏,我將出示一個小問題:這三小節寫的都是“珍珠鳥對我越來越信任,與我越來越親近”,那麼到底是為什麼呢?齊讀1-3自然段。

5、從那些詞句中你能感悟出“我”對珍珠鳥的喜愛?有感情朗讀。

板塊五:仿寫段落

1、 其實,還有比親近更親的,看!這是“親吻”!出示一位小女孩正在親吻一頭犀牛的照片。提問:我們一下子就想起這麼一句話:(齊背課文最後一句話)。

信賴,不就能創造出美好的境界嗎?

2、 你曾經歷過或看到過人與動物美好相處的畫面嗎?現在請你仿照課文第六自然段,將畫面寫下來,能用上“居然、不由自主”等詞語。我將指導學生將這件事與書上的故事作比較,找出相似的地方,談談體會,再將事情寫下來。

3、 學生仿寫片段在全班朗讀交流,此時多媒體一張張切換人與動物和諧共處的畫面,配以優美的音樂旋律,結束今天的課堂學習。此時課堂氣氛推向高潮,給學生以最好的人文薰陶。

五、教學啟示

總之,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以《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和蘇教版國小語文教材所昭示的那樣,以“有指導的讀書活動”為主線,融字詞句訓練於其中,強調朗讀感悟,要求以讀為本,以講助讀,以説、寫促讀,提倡活記樂背,增加積累,注重説、寫結合,促進遷移運用。一句話,這就是走“以讀為本、內化語言”之路。

説課稿 篇6

《大浪和小浪》這一活動是根據新綱要中對藝術領域的要求而設計的,活動的設計是為了體現教師寓教於樂、幼兒寓學於樂,各領域有機結合在一起,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的教育理念。在整個活動中體現了師幼互動,幼幼互動的原則,使活動氣氛輕鬆自由又具有藝術性。總的來説,本次活動可以用三個“快樂”來概括:創設快樂的活動,營造快樂的氣氛,引導幼兒快樂大膽地表現。

一、説教材

(一)內容的選擇

新《綱要》上説:“要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藝術形式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台州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海濱城市,這裏的孩子們都見過大海,能經常和家人一起到海邊游泳、玩耍,所以,他們對於大海有着非常豐富的感性經驗。特別是海面上此起彼伏的海浪和“嘩嘩”的海浪聲,更是給孩子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我選擇《大浪和小浪》這個活動內容。

(二)目標的制定

幼兒是在藴涵豐富審美的刺激中成長起來的,能在適宜的環境中選擇並獲取適合他們發展的信息,並主動地在藝術活動中表現出來,以展現他們的個性。本次活動的目標為:

1、辨別音樂的低潮和高潮,通過適當的方法表現音樂不同的力度。

2、感受音樂中情緒起伏的變化,盡情地融入遊戲情景,在音樂中情緒宣泄得到平衡與滿足。

(三)活動的準備

根據大浪和小浪的特點,我選取了兩段不同性質的音樂:小浪的音樂輕柔、緩慢並以還浪聲作背景,聽後給人以非常優美、舒適的感覺;大浪的音樂比較急速,聽後頓時能激發

幼兒的情緒。為了給幼兒創造一個逼真的環境,我選擇了藍色的綢布來輔助幼兒進一步理解音樂,讓幼兒的情緒得以宣泄。

二、説重點難點

(一)重點:活動的重點是引導幼兒用適當的方法表現音樂不同的力度。活動前,幼兒對大浪小浪已有了一定的感觀經驗,通過了幼兒之間的談話、教師的朗誦講述、音樂的欣賞、身體動作的表現、遊戲等形式,幼兒對大浪小浪音樂不同的力度有了較深的理解。

(二)難點:活動的難點是能合着音樂節拍玩遊戲。特別是大浪的音樂,速度快,又易激起幼兒的情緒,幼兒在興奮的狀態下很容易忽視音樂的節拍自玩遊戲,所以在欣賞理解音樂後,教師還要用適當的語言提醒幼兒,用鼓勵表揚的語氣來引導幼兒,從而解決難點。

三、教法學法

整個活動結合了各類教育功能,把語言、藝術、健康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啟發幼兒熱愛大自然,積極探索大自然的情感。

(一)正確示範法

示範法對老師來説是示範,對幼兒來説是模仿。幼兒有好模仿的天性和本能,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適當提供正確的、熟練、富有表情、能正確體現作品音樂形象的示範,供

幼兒模仿,在音樂教學中是一個很重要的教學方法,但一個幼兒都是具有與眾不同的天資,都有創造的需求,所以示範要適當,不能只讓幼兒單純機械和模仿,排除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更不能排除幼兒對主體對元素的能動發現以及不同於他人的`獨特的組合能力。

(二)遊戲法

大班時期,我們能明顯的感受到幼兒對音樂方面的喜好。通過觀察發現,幼兒在户外活動或與小朋友遊戲時,會不自覺的唱起歌曲並隨之蹦蹦跳跳,所以我選擇了遊戲化的教學方法。幼兒可以在玩中學會音樂遊戲,這種邊玩邊學的教學方法,使幼兒玩得高興,學得輕鬆。

四、活動流程

(一)説説海的故事

激發幼兒通過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談話,為下面欣賞音樂及創遍動作做好鋪墊。

(二)欣賞分析音樂

讓小朋友欣賞音樂,老師配合朗誦講述一段海浪情景,語調與音樂情緒協調。老師運用表情引導幼兒感受音樂力度、情緒發生變化,用手勢幫助幼兒理解音樂旋律。

(三)舞蹈《大浪和小浪》

在理解音樂的基礎上,幼兒用自己創編的動作進行舞蹈,給幼兒自由表現的機會,鼓勵幼兒用不同的動作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四)遊戲《大浪和小浪》

運用藍綢進行遊戲,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合作能力,又能讓每個幼兒都有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幼兒的情緒高漲,他們能在遊戲中宣泄情緒得以滿足。

説課稿 篇7

一、説教材

環保、生態早已成為全球的熱點問題,應從孩子教育起。《松鼠和松果》是新課標人教實驗版一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童話的形式,講述了兩隻具有環保意識的小松鼠一邊吃松果,一邊埋松果的故事,突出體現了保護生態環境這一單元教育專題。

(一)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和教材特點,結合一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制定瞭如下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認識“聰、活”等11個生字,會寫“以、後”等6個生字。

2、能力目標:通過識字、閲讀等活動,培養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朗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想象能力,初步培養學生簡要複述課文的能力。

3、情感目標:通過感悟課文內容,使學生認識到植樹造林,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教學重難點

識字,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二、説教材

根據一年級學生的認識能力和個性特點,我以“引導學生自主識字、合作交流、邊讀邊悟”的教學方法為主,精心組織學生開展趣味性、互動性的語文活動,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本課教學始終與日常生活實際密切聯繫,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知識的生活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環保,維護生態平衡的積極性。教學中充分發揮字詞卡片和多媒體的作用,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提高課堂效率。

三、説教學程序

圍繞本課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以下幾個教學環節。

(一)激情導入,展開教學

猜謎語是學生最喜歡的一項活動。開課時,我給學生出了這樣一則謎語:樹上樹下采果歡,大大尾巴真好看。高高跳下不受傷,只因帶了降落傘。(打一小動物)學生很快就猜出來了,一齊興趣盎然地大聲喊:“松鼠!”我緊接着鼓勵同學們:“真聰明!那你知道松鼠最喜歡吃什麼嗎?”學生馬上又齊聲回答:“松果!”老師隨即在黑板上貼出松鼠和松果的圖片。這樣,很快就引出了課題。

這樣的導入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到下一步學習中。

(二)初讀課文,自主識字

松鼠和松果之間會發生什麼故事呢?最有好奇心的`孩子們已經迫不及待地要打開課本了。於是,我迅速帶領大家走入課文中。這一教學環節是分四個步驟進行的:

首先,學生藉助拼音自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思考交流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接着,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再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畫出文中的生字。

然後,小組合作學習,討論交流識記生字的辦法。

最後,老師檢查學生初讀課文的情況。方法有指名認讀帶音節生字詞,脱音節開火車認讀,全班齊認讀,在認讀的過程中,同學們互相糾正錯誤讀音。老師重點強調了“潑”的讀音,它在“活潑”一詞中讀輕聲,單獨時讀一聲。還比較了“摘”和“栽”這兩個字,學生通過拼讀音節,看圖片和做動作演示,區分了它們的讀音和字義。

在組織交流記字方法時,我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學生爭先恐後地舉手發言。大家的方法有利用熟字加偏旁,減偏旁來記字,音近字、形近字比較記憶,還有的用換偏旁、換部件、編字謎的方法來記字。其間,我還引導學生將“聰”字進行分解編成了一首小兒歌:“小朋友,上課聽講要專心,耳朵認真聽,眼睛仔細看,嘴巴大膽説,心兒細細想,人人都誇你聰明。”以此來幫助學生記憶這個字。

在識字的過程中,學生已經能夠將前後知識進行聯繫,並且積累了一些識字方法,培養了學生獨立識字的能力。

為了鞏固學生對生字的掌握,我又採用了分段讀文,做識字遊戲的方式使生字在不同的情境中復現,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記憶。

(三)感情朗讀,邊讀邊悟

疏通了生字障礙,朗讀課文就容易多了。這一環節是分這幾步來進行的:

首先,教師範讀課文,讓學生感受和體會朗讀課文時輕鬆活潑的基調。要求學生認真聽,體會小松鼠的情感變化。

第二步,學生分組朗讀,要求同學之間互相幫助,讀準字音,反覆練習,讀得流利。鼓勵大膽提出不懂的問題,小組討論解決,必要時,可請老師參與小組討論。

第三步,師生交換讀。學生提出自己最喜歡或感受最深的句子,大屏幕顯示,與老師交換讀。要求學生認真聽老師範讀,再仿讀。老師聽學生朗讀,根據情況提示學生注意,然後再範讀,學生再讀。在交換讀的過程中,教師相機引導學生聯繫重點詞句談談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這幾個句子作了重點指導:

1、每個松果都那麼香,那麼可口。(從“那麼……那麼……” 和“香、可口”談理解和體會。)

2、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樹,總有一天,一棵松樹也沒有了!(讀好感歎的語氣)

3、沒有了松樹,沒有了森林,以後到處光禿禿的,小松鼠,小小松鼠,小小小松鼠……他們吃什麼呢?到哪兒去住呢?(讀好疑惑憂慮的語氣,體會小松鼠的情感變化。)

4、將來,這裏會是一片更茂密的松樹林。(用自信的語氣去讀)

在交換讀的過程中,課件隨機出示課文插圖,生動活潑的動畫情景,不僅使學生興致倍增,還幫助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通過讀、看、想、議,學生了解到松鼠喜歡吃松果,但光摘松果,不栽松樹,松樹總有一天會沒有的。沒有松樹,將來的松鼠孩子們就沒有東西吃,沒有地方住。我還啟發學生想象松樹也像人一樣,也有一定的壽命,也會老,會生病死亡。於是,學生對只摘松果,不栽松樹的後果認識得更加深刻。

根據學生提出的疑問,課件又出示畫面,松果裏有松子,埋在地下就長出了小松樹,以此來幫助學生對松鼠想出的“每次吃松果,吃一個,埋一個”這個好主意的理解。然後學生討論松鼠想出的主意好在哪裏。通過觀察、討論,學生認識到這樣做既可以滿足松鼠自己的需要,也為大森林的長盛不衰,為子孫後代的生活打下了基礎。以後的松樹林會是什麼樣子呢?同學們經過豐富的想象,描繪出了一幅幅樹木鬱鬱葱葱,各種動物安居樂業的森林景象。多好的一個環保教育的素材呀!學生將課文與生活實際相聯繫,從中受到了啟發,體會到了人類在向自然索取時,一定不要忘記回報自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永遠擁有一個美好的家園!

《課標》指出:閲讀是學生、教師、文本三者之間進行對話的過程。要求語文教學應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倡自主學習、自悟學習、自得學習,強調了要重視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在以上環節的教學中,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邊讀邊悟,激發了學生主動參加植樹造林的活動,維護生態環境的願望,讓學生在能力和情感方面都得到了發展,落實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閲讀要求。

第四步,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方式有自由讀、接力朗讀、全班齊讀。然後練習簡要複述這個童話,學生先在小組內練習,可邊看課文插圖邊複述,然後選代表在全班複述,初步培養學生複述課文的能力。

通過以上幾個環節的教學,突破了本課的重難點,真正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四)實踐活動、拓展延伸

繪畫也是學生最喜愛的活動。本節課,我設計的實踐活動是“畫未來”,讓學生想一想,畫一畫,可以畫想象中的小松鼠住的這片松樹林的未來,也可以畫想象中自己最熟悉的一個地方的未來。

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設計這項活動的目的是使學生將語文與生活相聯繫,同時也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動手能力。

(五)板書設計

這節課的板書設計就是在黑板上松鼠和松果這兩張圖片之間寫上“吃”和“埋”兩個字,“埋”字下邊打上箭頭,貼上松樹的圖片,表示埋下一個松果,就可以長出一棵松樹。整個板書圖文並茂,生動活潑,簡單明瞭。

總之,在以上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主動參與意識,教師採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學生運用“自主識字、合作交流、理解探究、感受體驗”的方式進行學習,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了學生動腦、動口、動手的能力。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突破了教學的重難點,使識字與閲讀課成為了學生最大的樂趣,將有限的課堂延伸到了無限的生活中,體現了新課程標準倡導的大語文觀。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