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記説課稿

來源:文書谷 1.2W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教學取得成功、提高教學質量。怎樣寫説課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石潭記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小石潭記説課稿

小石潭記説課稿1

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課時進行教學。課文作者通過仔細入微的觀察,運用多種技巧,生動地描繪出小石潭的優美景觀。編入教材意在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技巧,領會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所教班級學生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⑴知識目標: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掌握課文的記敍順序。

⑵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景物的技巧。

⑶美育目標:體會小石潭優美的景色,培養審美情趣。

⑷情感目標:把握作者的感情變化。

3、教學重點、難點:

⑴重點:

①掌握課文的記敍順序。

②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細緻描寫事物的方法。

⑵難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確定依據:根據單元要求及課文內容我確定以上幾點為教學的重點、難點。

説教法

這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距離現在時間較長,學生自學較難以理解,且興趣不濃。為堅持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主要運用創設情景、啟發點撥的方法。整體思路是:情景導入→出示目標→啟發提問→教師點撥→討論探究→總結擴展→佈置作業。這樣設計,使學生思維進入課堂,明確任務,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識,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説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指導和點撥下,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默讀去自學課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歸納,總結,識記感知課文的內容,以達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是教學的主人”的教學效果。

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

我設計的導語是:“如果你疲憊,如果你煩悶,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己經樹立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應該保護自然、敬畏自然,這樣導入就把課堂和學習的內容拉近我們的生活,創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方向。

三、整體感知

1、播放課文朗讀錄音。目的是使學生能讀準字音,感悟本文的作者的情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2、自讀課文,落實詞義,讀通全文,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新詞詞義,能通譯課文。

3、默讀課文,把握內容,掌握寫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為研讀揮襯課文奠基礎。

四、研讀,探究

1、找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賞。這題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析美的能力設計的。

2、作者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描寫事物?這研討題是本節課的重點。目的是通過討論使學生掌握課文的描寫技巧,並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在行文中,作者前後一樂一憂,該如何理解?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為讓學生準確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及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根據學生實際:“起點較低”,這幾道研討題,提出並落實到各組討論,教師還不斷在旁邊提示、點撥,然後讓各組代表發言、儘量使師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

五、總結、擴展

總結和擴展設計為:

總結:本文生動描繪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奇特,潭水清冽,景物秀麗,游魚活潑。

擴展: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於作者觀察細緻。如魚在水中“然不動,爾遠逝,往來忽”的情態;溪水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細緻觀察是難以描寫出來的。

總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擴展的設計是加強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的習慣。學到致用,應用細緻觀察到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六、佈置作業

1、一詞多義(略)。

2、翻譯句子(略)。

作業的設計為積累學生的文言詞,加強學生對文言的翻譯。

小石潭記説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

早上好!

我説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以下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遊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悽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敍了作者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3、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4、通過對課文的品讀,感受祖國山河的美,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

羅素説過:被動地接受老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指出“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在體驗學習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課前資料交流、開放式討論、提問法、練習法等。

四、 教學對象分析

(一)學情分析:

我所任教的兩個班,人數均在55人以上,且學生語文素質參差不齊,有一部分學生在課堂上樂於表達自己的閲讀體會,而另一部分學生則習慣於在課堂上保持言語沉默,甚至思維 “休眠”,因此不斷激發學習興趣獲得成就感尤為重要。

(二)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國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在課後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2、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3、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採取師生互動的形式,與作者同遊、與作者對話,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4、人人都來當導遊,寫寫導遊詞並與同學、老師交流,提高寫作、口語表達能力。

五、課前預習

1、通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對照課文註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並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利用網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於文言文閲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佈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於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課時安排:一課時

七、教學工具:多媒體

八、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文

伴隨着一曲《高山流水》展現一組充滿大自然魅力的山間圖片,教師緩緩導入,隨之課件展示課題 。

這一環節的設計旨在通過圖片欣賞,引導學生感受自然美,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的導入語可以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

(二)、走進作者,瞭解寫作背景

1、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

2、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如果學生交流能較好地完成這一環節,教師補充省略。

我設計這一環節,為下面深入文本,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作了鋪墊。

(三)、走入《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1)請一名學生朗讀,教師組織學生聽讀、評議,教師最後總結;

2)範讀,教師放伴有音樂的朗讀錄音並給予聽讀要求;

3)學生齊讀,然後男女學生朗讀比賽。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要達到這一目的,最有效的手段是誦讀。我設計這一環節旨在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文章的語氣語感,為進一步理解課文奠定良好的基礎。

2、細讀課文、疏通文意

1)小組交流、疏通文意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交流的方式是:着重翻譯前四段,每人一段,將翻譯過程中不能解決的字、詞或句記錄在本子上,準備在全班交流中提出來。

2)集體質疑

學生提出疑問,由學生幫助解決,教師點撥,同時引導學生劃出本課的重點字、句;框出通假字,找出常見的一詞多義和詞類活用,教師進行歸類板書。(課件展示板書)

新課標要求學生 “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我設計這兩個環節,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能在老師的指導下,掃清字詞障礙,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並積累和掌握一些文言文中常見的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和通假現象,培養學生依據文脈推斷詞義的能力。

3、當堂檢測

發放印好的練習,要求學生在五分鐘內完成,(練習內容有文學常識一題,重點實詞、虛詞共10個,2個句子翻譯),做好之後全班校對。

控制論告訴我們,“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因此我設計課堂練習,既檢查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效果,又獲得了信息反饋,有效地達到了教學相長。

(四)與柳宗元同遊

1、再讀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

1)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

①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②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

2)自主閲讀3分鐘後,在學習小組內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髮言。教師做定性評價並板書明確。

本文是文言文遊記中的佳作,作者對小石潭觀察入微,描摹細緻,我設計這兩個問題目的在於引導學生去探究文章的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2、學做導遊,介紹“小石潭”

1)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設計一段導遊詞,允許發揮想象作形象的描述,以引起“遊客”的遊玩興致。

2)請4——5名學生給全班同學導遊(時間允許的話可以多請幾位學生)

新課標指出“能就適當的話題即席講話,有自己的觀點,有一定的説服力”,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一舉多得。

(五)品味文章,與柳宗元對話

1、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説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

如果你也坐在潭邊,會有什麼感受?

2)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

王國維説:一切景語皆情語。面對如此優美景色,作者卻是“情愴幽邃”。請結合寫作背景,説一説你的理解?(可以從文中找出相應的語句)

新課標要求學生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我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小石潭記説課稿3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第六單元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小石潭記》是柳宗元的著名山水遊記“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作者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小石潭的各種景物,着意渲染它的寂寞、淒寒、幽愴的氣氛,借景抒發自己在貶官失意時的悲涼、悽愴的情感。全文不足200字,卻清晰地記敍了作者出行、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生動、細緻,充滿詩情畫意。

新教材入選這篇,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二、 教學目標及重點、難點的設定

根據新課標提出的“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等要求。結合本單元的教學和課文自身的特點,本篇文言文的教學目標設定如下:

1、 能正確朗讀課文,疏通文意,積累常見的文言實詞、虛詞,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 學習對景物入微地觀察並抓住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對美的鑑賞能力;

3、 理解作者在貶居生活中孤獨悲涼的心境;

本文個別語句晦澀,詞語活用現象較多,是學生理解課文的一大障礙,因而疏通文意、積累文言實詞、虛詞是本課的重點;由於年代久遠,加之本文作者感情流露又很含蓄,理解文中的樂與憂是本文教學的難點。

  三、教學方法設計

隨多媒體的推廣運用,不少語文課都引入音樂,但常常是教師配 好曲子堂上一放,確實能啟發學生感悟,那麼反過來,引導學生選擇相應的曲調配上,不也同時引導了學生感悟作品情感嗎?如果可以以曲調感悟,那麼以美術、以影視等等其它藝術形式不也可以幫助解讀文學作品嗎?所以我設計讓多種藝術形式走入文本,營造課堂品味文學美的.氛圍;通過合作探究,瞭解、瞭解文風,啟迪思維。

新課標指出 “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把握遊記散文的優美意境,培養學生閲讀鑑賞能力和對美的感受能力,在課堂上,我十分重視調動學生對各種藝術形式的感受力,引導學生將《小石潭記》改編成一首樂曲、一幅圖畫、一部風光片以喚起他們對美的切身感受,在情感體驗與探究學習中整體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從而達到提升個人語文素養、提高藝術感知力的目的。

根據該課的教學目標、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心理特徵,我採用的教學方法有:誦讀教學法、情景激勵法、課前資料交流法、開放式討論法、提問法、練習法等。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對於國中生來説,學法的指導和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這是他們走向主體性學習的最根本的途徑。通過教學應使學生能熟練朗讀課文並能在課後背誦,能運用已有的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進行自主的學習。在本課教學中貫穿自學探究,引導學生自學、教會學生學習是我們的目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為此我設計的學習活動有:

1、藉助工具書和註釋,在自己領悟的基礎上與學習夥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讀課文,培養語感,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3、嘗試用其它的藝術形式解讀文學作品,體會抑鬱憂傷的感情基調。

4、利用合作、討論、探究的方法,與作者同遊,體會課文抓住特點描寫景物、借景抒情的寫法,提高寫作能力;

  五、課時安排

二課時

六、教學工具:

多媒體

  七、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為學生合作疏通字詞句義。

1、 朗讀課文,藉助工具書給生字注音;

2、 對照課文註釋與工具書,口頭翻譯課文,讀懂課文大意;並整理出預習中解決不了的疑難字詞;

3、 佈置預習任務利用網絡或書籍,收集有關柳宗元與《小石潭記》的資料。

對於文言文閲讀,新課標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閲讀淺易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背誦優秀詩文”,“能利用圖書館、網絡蒐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資料”,“瞭解課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識和文化常識”。之所以佈置這樣的預習題目,它的好處在於使課堂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課時藉助其他藝術手段解讀文學作品。

(一)、走進音樂世界,感悟情感基調

1、 聆聽的配樂朗讀,展開想象,在自己的心靈深處會傳來一曲什麼風格的音樂?

2、 找出點明情感的語句,質疑:柳宗元來到小石潭到底是樂還是悽?

3、 為了更好的解讀的感情基調,請學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關作家、作品的資料;教師視學生交流的內容作補充(用多媒體展示柳宗元的生平、“永州八記”以及寫作的背景)。老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首抑鬱憂傷的古典樂曲。

通過想象音樂的曲調,引入對柳宗元宦海失意的經歷的瞭解,使學生懂得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魚兒,帶給他淡淡的喜悦是短暫的;空寂的環境、冰冷的石頭,勾起他濃濃的愁緒,這才是他永遠抹不去的痛。從而解讀的感情基調。而資料的整理、彙報、交流,又是對學生蒐集、處理、利用信息資源一次有益的鍛鍊。

4、 請學生飽含感情的自由朗讀,教師放一曲《高山流水》的音樂請一名學生配樂朗讀,並給予聽讀要求——將《小石潭記》繪成一幅畫。

古人云:“三分詩七分讀”。文言文教學應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讓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感悟,初步把握的情感基調。

(二)、走進美術世界,感悟情景交融

1、 複習課文翻譯。疏通文意,找出文中描寫到的景物有哪些?這個畫面的風格如何?展示中相關的畫面,教師總結《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從而加強學生的藝術直觀感受。

2、 學生自由發言。談談自己最喜歡的景物是什麼,並説出原因。在學生髮言過程中,老師相應做出引導總結出言簡意豐景中含情的語言特色,比喻擬人方法的運用使更生動。

3、 質疑:為改名如何?改稱:秀竹潭、歡魚潭、茂林潭如何。通過這個環節讓學生體會到潭因石而美,人因石而感,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寫作特色。

4、 隨筆寫作練習:找出自己最心神嚮往的景物或是最能使自己展開想象的景物,進行描寫。在這個環節中鍛鍊學生靈活模仿語言特色的寫作能力。

新課標要求學生 “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説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這一教學步驟,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作者在文中流露出來的思想感情,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三)、與柳宗元同遊

1、 請學生在教師展示的圖片中齊讀課文,感受課文所描寫的寂靜清幽的景色特點。

2、 學做攝影師,拍攝“小石潭”的自然風光篇。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忠於柳宗元的原著把握好你的鏡頭?請找出你鏡頭變化的內容。學習小組展開討論,小組代表總結髮言。從而明確本文是一部遊蹤清晰的風光片。(由“篁竹”遠遠的廣鏡頭,逐漸地拉近到潭底、潭周,並漸近到特寫潭中魚,然後又把鏡頭再拉遠,“望”潭之源,最後把鏡頭拉高拉遠。看來柳宗元不僅是一位作家,還是一位導演,由“西行”到“而去”,清晰的遊蹤讓景物也移動變換起來,這叫“移步換景”法。)

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有利於鍛鍊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四)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學習

1、 教師總結:是一首抑鬱憂傷的古典樂曲。《小石潭記》是一幅寂靜清幽的圖畫,《小石潭記》是。

2、 宗元懷才不遇失意的悲涼鬱悶,透過文字顯現出來了。柳那麼還有那些中國文人用文字來書寫心中壯志難酬的情感?(李白——王安石——劉禹錫——辛棄疾——李商隱——韓愈——陸游……失意的文人只有藉助他們的筆,寄情于山水,或抑鬱、或灑脱、或大氣……)

新課標要求學生“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我設計這一環節一方面為了讓學生回顧本節課學習的要點,另一方面能夠引導學生對過去已讀過的古代詩文作品加以總結、梳理,培養學生對內涵的拓展延伸。

小石潭記説課稿4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課時進行教學。課文作者通過仔細入微的觀察,運用多種技巧,生動地描繪出小石潭的優美景觀。編入教材意在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技巧,領會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所教班級學生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i.知識目標: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掌握課文的記敍順序。

ii.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景物的技巧。

iii.美育目標:體會小石潭優美的景色,培養審美情趣。

iv.情感目標:把握作者的感情變化。

3、教學重點、難點

v.重點:a、掌握課文的記敍順序。b、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細緻描寫事物的方法。

vi.難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確定依據:根據單元要求及課文內容我確定以上幾點為教學的重點、難點。

  二、説教法

這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距離現在時間較長,學生自學較難以理解,且興趣不濃。為堅持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主要運用創設情景、啟發點撥的方法。整體思路是:情景導入,出示目標,啟發提問,教師點撥,討論探究,總結擴展,佈置作業。這樣設計,使學生思維進入課堂,明確任務,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識,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説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指導和點撥下,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默讀去自學課文;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歸納,總結,識記感知課文的內容,以達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是教學的主人”的教學效果。

  四、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

我設計的導語是:“如果你疲憊,如果你煩悶,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己經樹立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應該保護自然、敬畏自然,這樣導入就把課堂和學習的內容拉近我們的生活,創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方向。

(三)整體感知

a)播放課文朗讀錄音。目的是使學生能讀準字音,感悟本文的作者的情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b)自讀課文,落實詞義,讀通全文,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新詞詞義,能通譯課文。

c)默讀課文,把握內容,掌握寫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為研讀揮襯課文奠基礎。

(四)研讀,探究。

找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賞。這題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析美的能力設計的。

a、作者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描寫事物?這研討題是本節課的重點。目的`是通過討論使學生掌握課文的描寫技巧,並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b、在行文中,作者前後一樂一憂,該如何理解?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為讓學生準確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及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根據學生實際:“起點較低”,這幾道研討題,提出並落實到各組討論,教師還不斷在旁邊提示、點撥,然後讓各組代表發言、儘量使師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

(五)總結、擴展

總結和擴展設計為:

總結:本文生動描繪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奇特,潭水清冽,景物秀麗,游魚活潑。

擴展: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於作者觀察細緻。如魚在水中“然不動,爾遠逝,往來忽”的情態;溪水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細緻觀察是難以描寫出來的。

總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擴展的設計是加強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的習慣。學到致用,應用細緻觀察到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六)佈置作業

1、一詞多義(略)

2、翻譯句子(略)

作業的設計為積累學生的文言詞,加強學生對文言的翻譯。

  五、説板書:

板書設計為

順序 景物 寫法 抒情

發現小潭: 隔、聞、伐、取、見 [移步換景]

潭水:清澄(側面)

潭中景物: [特寫鏡頭]

游魚: (動靜)

溪身:曲折蜿蜒

小潭溪流:[形象比喻]

岸勢:參差不齊

潭中氣氛:幽深冷寞[寓情於景]

小石潭記説課稿5

  一、 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課時進行教學。課文作者通過仔細入微的觀察,運用多種技巧,生動地描繪出小石潭的優美景觀。編入教材意在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技巧,領會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所教班級學生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i、知識目標: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掌握課文的記敍順序。

ii、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景物的技巧。

iii、美育目標:體會小石潭優美的景色,培養審美情趣。

iv、情感目標:把握作者的感情變化。

3、教學重點、難點

v、重點:a、掌握課文的記敍順序。b、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細緻描寫事物的方法。

vi、難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確定依據:根據單元要求及課文內容我確定以上幾點為教學的重點、難點。

  二、説教法

這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距離現在時間較長,學生自學較難以理解,且興趣不濃。為堅持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主要運用創設情景、啟發點撥的方法。整體思路是:情景導入rarr;出示目標rarr;啟發提問rarr;教師點撥rarr;討論探究rarr;總結擴展rarr;佈置作業。這樣設計,使學生思維進入課堂,明確任務,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識,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説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指導和點撥下,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默讀去自學課文;通過自 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歸納,總結,識記感知課文的內容,以達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是教學的主人”的教學效果。

  四、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

我設計的導語是:“如果你疲憊,如果你煩悶,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hellip;hellip;”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己經樹立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應該保護自然、敬畏自然,這樣導入就把課堂和學習的內容拉近我們的生活,創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方向。

(三)整體感知

a)播放課文朗讀錄音。目的.是使學生能讀準字音,感悟本文的作者的情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b)自讀課文,落實詞義,讀通全文,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新詞詞義,能通譯課文。

c)默讀課文,把握內容,掌握寫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為研讀揮襯課文奠基礎。

(四)研讀,探究。

1、找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賞。這題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析美的能力設計的。

2、a、作者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描寫事物?這研討題是本節課的重點。目的是通過討論使學生掌握課文的描寫技巧,並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b、在行文中,作者前後一樂一憂,該如何理解?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為讓學生準確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及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根據學生實際:“起點較低”,這幾道研討題,提出並落實到各組討論,教師還不斷在旁邊提示、點撥,然後讓各組代表發言、儘量使師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

(五)總結、擴展

總結和擴展設計為:

總結:本文生動描繪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奇特,潭水清冽,景物秀麗,游魚活潑。

擴展: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於作者觀察細緻。如魚在水中“然不動,爾遠逝,往來忽”的情態;溪水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細緻觀察是難以描寫出來的。

總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擴展的設計是加強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的習慣。學到致用,應用細緻觀察到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六)佈置作業

1、一詞多義(略)

2、翻譯句子(略)

作業的設計為積累學生的文言詞,加強學生對文言的翻譯。

  五、説板書:

板書設計為

順序 景物 寫法 抒情

發現小潭: 隔、聞、伐、取、見 [移步換景]

潭水:清澄(側面)

潭中景物: [特寫鏡頭]

游魚: (動靜)

溪身:曲折蜿蜒

小潭溪流:[形象比喻]

岸勢:參差不齊

潭中氣氛:幽深冷寞[寓情於景]

小石潭記説課稿6

我説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敍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細緻,寫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

  二、素質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註釋疏通文義,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抑鬱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遊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説,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今天我説的是第二課時。主要採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具體實施將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

  五、説教學過程

1、導入(在第一課時我們瞭解了作者與背景資料疏通了文意。所以本課以檢查字詞句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2、整體感知走近《小石潭記》

朗讀讀清文章線索;這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賞讀描繪一幅美景。要求學生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允許發揮想象作形象的描述。

設計意圖: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達到美育的目的。

3、與柳宗元同遊

再讀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

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主要是探討寫景的方法)

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作者是用什麼手法來寫的?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引導總結)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體會感情,與柳宗元對話

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向學生質疑:前文的“樂”,後文的“憂”一樂一憂,為何?)

第四段中的哪一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面對如此優美景色,作者卻是如此憂傷你能不能結合寫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鬱從何而來呢?

設計意圖:作為一個貶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遊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聞水聲”固然能使作者“心樂之”,游魚的“往來翕忽”也能讓作者獲得與之相通的快樂,但是,作者的身份和處境,卻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覺與內在心靈的感受的反差。越是優雅清靜的環境,越讓作者感覺到難以承受的冷清與孤寂。在引導時我聯繫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景“小橋流水人家”就是這麼温馨的場景越發激起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柳宗元也是一樣因美景而生感傷,心情的猛然觸動,使作者幾乎要逃離剛剛還帶給他快樂的小石潭,所以他有“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的感慨。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如果學生能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於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

2)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説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其境。如果你也坐在潭邊,你能體會柳宗元當時悲涼的心境嗎?請以“柳宗元,我想對你説”,與柳宗元對話。

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想聽聽學生們對柳宗元這一生活態度有什麼看法,也想知道他們怎麼看待生活中的逆境。這體現了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5、師生共同總結:(談收穫)

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寫作上借鑑本文描寫景物的手法。

6、課外作業:(收集有關山水的名句)

1、你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着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在欣賞中積累,在積累中運用。提高鑑賞能力,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在學生探究、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寫出,此板書設計將文章的寫作順序清晰地表現出來;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及寫作方法,並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七、反思

授完本課覺得成功之處是:分析文章重點時,是引導學生在賞析詞句的基礎上來理解寫景的手法。如第一段對一連串的動詞的揣摩,第二段對“潭中魚可百許頭”中“頭”字的探討,魚的量詞怎麼能用“頭”呢?引導學生用“條”、“尾”、等量詞,聯繫課文語境進行比較閲讀。得出用“頭”字,寫出了魚的可愛之態,照應了怡然不動的特定鏡頭。又思第三段對“犬牙”一詞也進行質疑,為何不用“豬牙”,或“貓牙”呢?這裏要看哪種牙形容“岸勢”最為形象。一比較還是原文最為精妙。

通過揣摩、探討與分析思考,學生對移步換景,特寫鏡頭,側面描寫,運用修辭這幾種手法寫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點就迎刃而解了。

不足之處:

在難點的把握上學生的自主性體現得不夠好。

小石潭記説課稿7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課位於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古代詩文,除最後一課是五言古詩外,其餘四課是古代遊記和名勝記,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敍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緻,寫出了小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心。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2、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註釋疏通文義,學習對自然景物入微的觀察、細緻描摹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目標:採用朗讀—質疑、釋句—賞析—探究的教學模式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得抑鬱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設計意圖:依據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體現語文學習的整體性特點,要突出學生學習提高的新內容,要明確便於落實和檢測的特點來設計的。

3、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遊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另一個重點是疏通文義。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説,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

二、學情分析

八年級學生已係統的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已有一定的文言知識的積累,能借助註釋和一定的文言知識初步讀懂課文。學生對文言文的分析和理解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不是很濃厚,在教學文言文時注意培養學生的興趣。

三、教法設想

“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建構主義認為學生不是被動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動的。再者,心理學研究表明:一節課中學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時間大約為二十分鐘,所以要不斷的變換教法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我認為,教學千法,朗讀為本。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所以對重點的突破主要採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在難點的突破上,引導學生結合作家的經歷,寫作背景來達成。

  四、學法指導

新課標提出要“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閲讀淺近的文言文,能借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容。”因此,學習本文的方法主要是自主閲讀法、質疑探究法。在疏通文意時,引導學生對照註釋及藉助工具書學習,採用朗讀法,圈點勾畫法,學生的活動形式主要是四人小組合作。在賞析課文內容時採用探究閲讀法,創造性閲讀法。這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閲讀文言文的能力。

五、教學過程

1、導入

以學過的詩《江雪》導入,多媒體展示《江雪》。引出唐代詩人柳宗元。

設計意圖:利用已學過的柳宗元的詩導入,學生有一種親切感,從情感上拉近與作者的距離,引起共鳴,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快速進入情景。

2、走近柳宗元,瞭解背景

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柳宗元的資料。學生交流後,多媒體呈現有關柳宗元的資料。要求學生將收集到的材料整理到“作家資料窗”中。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世稱柳河東。唐代著名文學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自幼聰慧好學,21歲中進士第。他與韓愈、劉禹錫是同事。永貞元年,柳宗元積極參與王叔文為首的政治革新活動,但找到保守勢力的反對。革新運動失敗,柳宗元被貶到永州,永州之貶,一貶就是十年。在這期間他寫下了《永州八記》(《始的西山宴遊記》《鈷鉧遊記》《鈷鉧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澗記》《石渠記》《小石城山記》)《江雪》、《捕蛇者説》等大量詩文。柳宗元的散文與韓愈齊名,堪稱我國曆史上最傑出的散文家。《永州八記》已成為我國古代山水遊記名作。這些山水遊記,融合了作者的身世遭遇、思想感情,寄予自己的不幸遭遇,傾注怨憤抑鬱的心情。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通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瞭解寫作背景,有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3、整體感知走近《小石潭記》

(1)朗讀課文

自讀(掃除文字障礙)——聽讀——齊讀

指導: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的學習誦讀是極其重要的,誦讀是文言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基本任務。教會學生誦讀文言文的方法。

(2)自讀課文,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圈點勾畫出疑難詞句,小組內質疑,記錄不能解決的難題,在交由大班討論。(實物投影)教師點撥,強調重點字詞句。

指導:a.用“猜”、“看”、“查”的手段知道詞義。

猜:憑藉已有的語言積累,根據對上下文大意的把握,猜測關鍵詞的意思。

看:利用好課文下的註釋及文前文後提供的相關材料。

查;,並且還要選準所需的義項。文章讀得多了,詞語的積累越多,猜測率就越高,詞典也會翻得越少。

b.採用卡片積累詞語是學習文言文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多媒體呈現卡片)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而不是由老師灌輸。引導學生養成查工具書看課下注釋的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的習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利用小組合作方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新課標指出“憑價學生閲讀文言文,重點在於考察學生記誦積累過程,考察他們能否藉助註釋和工具書理解詩文大意。”

(3)課堂檢測鞏固基礎(重在詞義句義)

解釋下列家點的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心樂之

4、以全石以為底卷石底以出以其境過清無從致書以觀以中有足樂者

5、清水尤清冽以其境過清

6、可潭中魚可百許頭不可知其源

7、許潭中魚可百許頭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用現代漢語解釋下列句子

1、悽神寒骨,悄愴幽邃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

3、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設計意圖: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通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另外,也要重視新舊知識的聯繫。

4、研讀課文,分析品味過渡: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其境。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記》稱讚不以,請你説説小石潭的魅力在何處?指導:着重研讀課文第二段。先找出原句正確地讀一讀。從內容、感受、寫作技巧等多角度研究。設計意圖:這一段作者採用的是“定點特寫”,是全篇中最為精彩的。作者運用多種寫作技巧:正面側面描寫,動靜結合,擬人手法,由情及景,寫出了景物的特點。這樣的佳段要引導學生品讀。新課標也指出“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體會優美的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過度:如此優美得景色,讓人樂在其中,但我們從文中分明讀出了人物的另一種感受——憂鬱,文中的哪一句體現了憂鬱的感情呢?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鬱從何而來呢?(指導學生從景物的特點中尋找信息)

設計意圖:“一切景語皆情語”,引導學生將情和景結合起來,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於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引導學生從原文中找依據,意在培養學生的原文意識。

5、探究作品,創造閲讀

假如你是一位優秀的導遊或園林設計師,請你為小石潭設計景點。

指導:仿照曲苑風荷景點的設計

曲苑風荷——以夏日觀荷為主,有上百個品種的荷花,紅蓮、白蓮、灑金蓮、並蒂蓮等,蓮葉田田,人從橋上過,如在荷中行,人倚花姿,花映人面,花人兩相戀。

設計意圖:便於讓學生更加深入的理解文章語句含義,對課文內容進行創造性閲讀。新課標指出“提倡多角度、有創意的閲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閲讀質量”。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6、課堂小結

説説學習文章後有什麼收穫,總結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讀準字音,吐字清晰,聲音洪亮;

正確讀原文:讀出節奏,停頓正確;

會讀文章:讀出語氣,讀出感情。

讀相關材料:讀作者介,讀寫作背景,讀文史常識

疏通文意:猜、看、查

理解文意:結合背景,原文中找依據

7、課外作業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發現小石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遊潭之人

2、課外閲讀《始得西山宴遊記》與本文對比,從寫景特色、思想感情角度對比。

設計意圖:記誦積累是文言文學習的重點,故設計第一題作業。設計第二題是讓學生更好的掌握本文的寫景特色,也進行能力的遷移培養。

小石潭記説課稿8

  一、 説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小石潭記》是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的一篇古代借景抒情散文。可安排一至二課時進行教學。課文作者通過仔細入微的觀察,運用多種技巧,生動地描繪出小石潭的優美景觀。編入教材意在讓學生積累文言知識,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技巧,領會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2、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編寫意圖和所教班級學生實際,我制定教學目標為:

i.知識目標:落實字詞,疏通文意,積累文言詞,掌握課文的記敍順序。

ii.技能目標: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學會多種描寫景物的技巧。

iii.美育目標:體會小石潭優美的景色,培養審美情趣。

iv.情感目標:把握作者的感情變化。

3、教學重點、難點

v.重點:a、掌握課文的記敍順序。b、學習綜合運用多種技細緻描寫事物的方法。

vi.難點: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變化。

確定依據:根據單元要求及課文內容我確定以上幾點為教學的重點、難點。

  二、説教法

這是一篇古代文言散文,距離現在時間較長,學生自學較難以理解,且興趣不濃。為堅持課堂上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為主導;課堂教學是師生互動的過程。我在這篇課文的教學上主要運用創設情景、啟發點撥的方法。整體思路是:情景導入——出示目標——啟發——提問——教師點撥——討論——探究總結——擴展——佈置作業。這樣設計,使學生思維進入課堂,明確任務,自主合作、探究其中的知識,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三、説學法

在教師的引導,指導和點撥下,讓學生通過聽讀朗讀,默讀去自學課文;通過自 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歸納,總結,識記感知課文的內容,以達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是教學的主人”的教學效果。

  四、説教學程序

(一)導入

我設計的導語是:“如果你疲憊,如果你煩悶,不妨到大自然中走走……”在第三單元的學習中,同學們己經樹立一定的環保意識,知道大自然是我們生存的環境,我們應該保護自然、敬畏自然,這樣導入就把課堂和學習的內容拉近我們的生活,創造出良好的情景,激活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展示課題和學習目標。

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課學習的方向。

(三)整體感知

a)播放課文朗讀錄音。目的是使學生能讀準字音,感悟本文的作者的情感,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b)自讀課文,落實詞義,讀通全文,目的是使學生掌握新詞詞義,能通譯課文。

c)默讀課文,把握內容,掌握寫法。目的是讓學生明確本文的主要內容和寫作方法,為研讀揮襯課文奠基礎。

(四)研讀,探究。

1、找出你認為最美的一句加以分折欣賞。這題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析美的能力設計的。

2、a、作者如何運用多種技巧細描寫事物?這研討題是本節課的重點。目的是通過討論使學生掌握課文的描寫技巧,並運用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b、在行文中,作者前後一樂一憂,該如何理解?這是本節課的難點。目的是為讓學生準確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及寓情於景的寫作方法。

根據學生實際:“起點較低”,這幾道研討題,提出並落實到各組討論,教師還不斷在旁邊提示、點撥,然後讓各組代表發言、儘量使師生在課堂上互動起來。

(五)總結、擴展

總結和擴展設計為:

總結:本文生動描繪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小石潭結構奇特,潭水清冽,景物秀麗,游魚活潑。

擴展:優美的文章、往往得力於作者觀察細緻。如魚在水中“然不動,爾遠逝,往來忽”的情態;溪水時隱時現明滅可見的景象。若不是親臨其境、進行細緻觀察是難以描寫出來的。

總結這樣設計的目的是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擴展的設計是加強學生注意觀察生活的習慣。學到致用,應用細緻觀察到到實際的寫作中去。

(六)佈置作業

1、一詞多義(略)

2、翻譯句子(略)

作業的設計為積累學生的文言詞,加強學生對文言的翻譯。

小石潭記説課稿9

我説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蘇教版八年級(上)第四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以下六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敍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描寫細緻,寫出了小石潭及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貶居生活中孤寂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意在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的優美意境,提高審美情趣。

  二、素質教育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瞭解柳宗元的作家作品常識,能借助工具書、註釋疏通文義,學習抓住景物特點寫景,借景抒情的寫法。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抑鬱憂傷的感情;體會作者筆下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三、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本文是一篇山水遊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要的寫作特色,這應是本文學習的重點。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對八年級學生來説,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理解作者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應是學習的難點。

  四、教學方法與學法指導

文言文的教學朗讀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最基本的任務,今天我説的是第二課時。主要採用誦讀法、質疑法和討論法。具體實施將在後面的教學過程中展現出來。

  五、説教學過程

1、導入(在第一課時我們瞭解了作者與背景資料疏通了文意。所以本課以檢查字詞句導入)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落實基礎知識。這是文言文教學的一個重點。

2、整體感知走近《小石潭記》

朗讀:讀清文章線索;這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

賞讀:描繪一幅美景。要求學生選擇文中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允許發揮想象作形象的描述,設計意圖:我設計這一環節,既訓練了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也鍛鍊了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還提高了他們的審美情趣。達到美育的目的。

3、與柳宗元同遊

再讀課文,理解課文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

1)投影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主要是探討寫景的方法)

小石潭中有哪些景物,它們有什麼特點?作者是用什麼手法來寫的?

設計意圖:(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引導總結)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體會感情,與柳宗元對話

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向學生質疑:前文的“樂”,後文的`“憂”一樂一憂,為何?)

第四段中的哪一句體現了作者的感情?面對如此優美景色,作者卻是如此憂傷你能不能結合寫作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鬱從何而來呢?

設計意圖:作為一個貶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遊永州八景,他是人在景中,情在心中。“聞水聲”固然能使作者“心樂之”,游魚的“往來翕忽”也能讓作者獲得與之相通的快樂,但是,作者的身份和處境,卻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覺與內在心靈的感受的反差。越是優雅清靜的環境,越讓作者感覺到難以承受的冷清與孤寂。在引導時我聯繫馬致遠的《天淨沙秋思》中的景“小橋流水人家”就是這麼温馨的場景越發激起遊子濃濃的思鄉之情。

柳宗元也是一樣因美景而生感傷,心情的猛然觸動,使作者幾乎要逃離剛剛還帶給他快樂的小石潭,所以他有“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的感慨。這是本文教學的難點。如果學生能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來理解文中包含的情,這就是寓情於景,這樣就突破文章的難點。

2)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境,暢説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其境。如果你也坐在潭邊,你能體會柳宗元當時悲涼的心境嗎?請以“柳宗元,我想對你説”,與柳宗元對話。

意圖:設計這一環節,主要是想聽聽學生們對柳宗元這一生活態度有什麼看法,也想知道他們怎麼看待生活中的逆境。這體現了三維目標中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5、師生共同總結:(談收穫)

這堂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寫作上借鑑本文描寫景物的手法。

6、課外作業:(收集有關山水的名句)

你已學過不少描寫景物的古代詩文,試着把其中描寫山水的名句摘錄下來。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在欣賞中積累,在積累中運用。提高鑑賞能力,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

  六、板書設計

板書是在學生探究、討論的過程中逐步寫出,此板書設計將文章的寫作順序清晰地表現出來;能很好的幫助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及寫作方法,並較好的理解作者情感。

  七、反思

授完本課覺得成功之處是:分析文章重點時,是引導學生在賞析詞句的基礎上來理解寫景的手法。如第一段對一連串的動詞的揣摩,第二段對“潭中魚可百許頭”中“頭”字的探討,魚的量詞怎麼能用“頭”呢?引導學生用“條”、“尾”、等量詞,聯繫課文語境進行比較閲讀。得出用“頭”字,寫出了魚的可愛之態,照應了怡然不動的特定鏡頭。又思第三段對“犬牙”一詞也進行質疑,為何不用“豬牙”,或“貓牙”呢?這裏要看哪種牙形容“岸勢”最為形象。一比較還是原文最為精妙。

通過揣摩、探討與分析思考,學生對移步換景,特寫鏡頭,側面描寫,運用修辭這幾種手法寫景就掌握理解了。本文的重點就迎刃而解了。

不足之處:在難點的把握上學生的自主性體現得不夠好。

小石潭記説課稿10

我今天説課的題目是《小石潭記》,它是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六單元中的一篇文言文。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陳述我的教學設計和設計理念。

  一、教材分析

本課位於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本單元入選的課文都是歷來傳誦的名家名篇,它能代表中國山水文學情景交融的特點。《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永州八記”中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卻清晰地記敍了作者出遊、遊覽、返回的全過程。觀察入微,描摹細緻,寫出了“石潭”及其周圍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氣氛。形似寫景,實則寫情。作者在寫景中傳達出被貶居生活的孤寂和悲涼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新教材入選這篇文章,我認為意在讓學生學習名家名篇,培養學生閲讀古文的能力,品味文章優美的意境,提高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

二、教學目標設置:

1、知識能力目標:

1)積累文言文詞語,掌握實詞的用法和意義。

2)瞭解作家作品的常識,能借助工具書和註釋及已有的文言文知識和能力,疏通文意。

3)學習本文對景物入微的觀察,細緻的描摹的能力。

4)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及背誦全文。

2、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1)理解作者失意被貶,寄情山水而抑鬱憂傷的感情。

2)體會作者筆下的永州小石潭的優美景色,培養健康的審美情趣。

(設計意圖:依據新課標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三、重難點的確定:

本文是一篇山水遊記,其中抓住景物特點,用特寫鏡頭寫景狀物的方法是最主的寫作特色,這應是學習的重點。其次,疏通文意是重點之二。本文語言表達含蓄,寓意深刻,作者這種寄情于山水的思想感情是學生理解中的'難點。

四、學情分析:

八年級的學生已係統學習了三個單元的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知識積累和學習文言文的方法,具有一定的自學能力。對文言文的分析理解也有一定的能力。只是對文言文學習的興趣有待提高。所以,在教學中,要注意朋友興趣。

五、教法設想

羅素説過:“被動地接受教師的智慧,這種習慣對一個人的未來生活是一種災難。”新課標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思考。”因此,在課堂上要十分重視引導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以喚起他們的切身感受,激發他們質疑,辨疑的意識,在體驗和探究中學習,從而達到提高個人語文素養的目的。

六、學法指導:

1)教學千法,朗讀為本。特別是文言文,“讀書百遍,其意自現”,多讀是關鍵。

2)質疑法和討論:有疑才會去探索,討論能明辨是非。

3)點撥法:難點的突破還靠教師巧妙的引領和點撥。

4)卡片製作:知識複習鞏固。

七、課時安排:

3課時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

(導語:中華大地,山川秀美。“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竟折腰。”多少文人墨客,傾心謳歌。唐代詩人王勃即興寫就《滕王閣序》,使南昌滕王閣頓生光輝;宋代文豪歐陽修一篇《醉翁亭記》,讓滁州醉甕亭名揚天下;范仲淹的應邀之作《岳陽樓記》借景抒情,讓人心曠神怡。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在貶居永州期間,他寫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記》,《小石潭記》是其中的珍品。讓我們跨越時空,與柳宗元一起同遊“小石潭”,去領略永州優美的風景吧。)

(設計意圖:引用本導語意在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走近作者,瞭解背景:

(課件出示:圖片《江雪》引出作者,學生參考註釋及已有的資料,瞭解作者作品以及背景資料,並在小組交流。交流之後,課件呈現有關資料。)

(設計意圖:培養形式收集資料、整合資料的能力。通過對作家的生平介紹,瞭解寫作背景,有利於學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對難點的突破起到關鍵的作用。)

(三)、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播放課文朗讀(要求學生聽範讀,給生字注音,掃清文字障礙,把握句讀停頓。)

2、學生自讀課文(讀熟,讀流利。)

3、抽讀、齊讀(要求:讀準字音、吐詞清楚、聲音洪亮;讀出句讀、讀出語氣、讀出情感。)

(設計意圖:“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文言文教學朗讀為先,誦讀是基本方法和基本任務。教會學生讀文言文的方法。)

(四)、自主探究,疏通文意。

形式:四人小組合作學習,參考資料和課後註釋,疏通文意。圈點勾畫疑難句子,小組討論,如還不能解決的難句,全班討論,老師在點撥,同時老師強調重點詞句的理解翻譯。

(設計意圖:教會學生自學,培養學生自學的習慣和能力,培養合作意識。)

(五)、課堂檢測:(課件出示練習題)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

1)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2)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3)心樂之()

4)參差披拂()()

2、一詞多義:

“以”、“可”、“清”、“許”等

3、翻譯句子:

1)悽神寒骨,悄愴幽遂。

2)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3)其岸勢犬牙參互,不可知其源。

4)斗折蛇行,明滅可見。

(設計意圖:檢驗學生自學情況,調整掌控教學效果。教師插漏補缺、強調重點。)

(六)、與作者同遊:

1、再讀課文,理解課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徵寫景的寫法:(投影問題,引導思考)

1)本文寫景條理清楚,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2)小石潭有哪些景物?它有什麼特點?作者是怎樣寫的?

(小組討論,學生回答,教師評價並板書明確。重點品讀二自然段)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去探究寫作特點,感受小石潭的幽靜。)

2、學做導遊,介紹“小石潭”。(教師先作示範,學生仿寫:課內如完不成,課外繼續完成)

1)選一處文中自己最喜歡的景,設計一段導遊詞,可以發揮想象,做形象的描述,以引起“遊客”遊覽的興趣。

2)請3——5名同學給全班同學導遊。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書面、口頭表達能力。)

(七)、品味文章,與作者對話:

1、精讀感悟,體會以景寫情的寫法。

1)教師引導學生進入情景,暢説優美景色給人的感受:小石潭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彷彿置身其景。自古以來,多少文人墨客對小石潭稱讚不已。如果你也坐在潭邊,你會有什麼感受呢?

2)深入探究,走進柳宗元:

面對如此美景,作者卻是如此憂傷,文中哪句體現了作者的情感呢?你能不能結合背景,分析一下作者的憂傷從何而來呢?

(設計意圖:按新課標的要求:“學生對作品中感人的情景,能説出自己的體驗”,而且“對作品中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繫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我設計這個環節,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活動和感情活動中,通過對內容的分析,結合作者的背景資料理解文中包含的情感,就是寓情於景。這樣來突破難點。)

(八)、師生共同總結反思:

1、學了這一課,你學到了哪些知識,掌握了哪些知識?

2、通過對課文的分析及作者的瞭解,你有什麼啟發?

(九)、課外作業:

1、根據寫作思路背誦課文

2、翻譯全文。

3、收集已學過的寫景的古代詩文,並欣賞。

4、做知識卡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