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經典的職場勵志文章

來源:文書谷 2.97W

有很多非常經典的職場勵志文章都是相當值得我們去看的,其中的職場道理值得我們去學習,那麼最經典的職場勵志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最經典的職場勵志文章

最經典的職場勵志文章:能力一定會提高

我們往往會認為人的能力是天生決定的。但是,如果我們能夠戰勝自己,不斷精進,能力一定會提高。這個觀點很重要。

能力一定會提高

在工作中,在想要成就某項新的事情時,首先必須相信自己的可能性。憑現有的能力,我們常常會很簡單地下結論説:“這事太難了,做不了。”抱這種態度,新的或困難的工作就無法完成。

我們的能力並不是一成不變的,能力一定會提高。為此,相信人的能力具備無限的可能性,不斷努力,不斷琢磨創新,能力就會提高,就能完成開始認為無法勝任的新的工作或困難的工作。相信人的無限的可能性,拿出勇氣去挑戰,這種人生態度非常重要。

能力要用將來進行時

在確定新目標時,要敢於將這個目標設定在自己的能力之上。現在被認為無法實現的高目標,在將來的某一時點定能實現。據此設定目標。同時,為了在設定的時點達成目標,必須考慮如何提升自己現有的能力,使之適應實現高目標的要求。

僅憑現有的能力,誰都能斷言能做或不能做。但是,不提高現有的能力,就不可能完成新的工作、實現更高的目標。

雖然現在做不到,但到時無論如何也要做到,只有這種態度才能達成高目標。

工作時要“有意注意”

所謂“有意注意”,就是“有意識地將意識注入”,“將意識高度集中於某一事物”。與此相對應,聽到背後的聲響,條件反射式地回頭,這樣運用意識的方式稱為“無意注意”。一般人大體上都是“無意注意”,漫不經心地生活。

但是,如果我們想要度過一個不平凡的人生,那麼無論何時,無論何種環境下,無論多麼細小的事情,“那是什麼啊?”自覺地將意識朝向這一事物,在這裏將意識聚焦,這一條很重要。開始時做到這一點也許很困難。但只要從平時起,不斷地思考“為什麼”、“是什麼”,“有意注意”就會變成習慣。

如果能這樣,那麼在任何狀況下,全神貫注於某一現象,這種基本能力就能夠被我們掌握,因而不管發生什麼問題,都能立即抓住其核心,很快地予以解決。

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必須養成對無論多麼細小的事情都認真注意的習慣。

戰勝自我

人最偉大的能力,就是戰勝自我的能力。只要戰勝自己,就能克服其他的壁障,取得卓越的成果。

戰勝自己,需要強大的意志。在評價人的能力的時候,應該把意志的強弱考慮進去。意志軟弱,迴避與自身作鬥爭,一味選擇安逸,這種人的能力歸於低劣。

在漫長的人生旅程中獲取成功的能力,絕不僅僅限於所謂的智力。

最經典的職場勵志文章:10個職場好習慣

文/Elaine

通過好奇、專注、毅力和自我反省,就能獲得出類拔萃的能力。

1、做事不拖延,總是提前完成佈置的任務。

接到一個任務時,第一時間要問清楚三點:目的,時間,標準。不要自以為是,也不要似懂非懂。有不明白的一定要確認清楚。在任務截止日期之前,再設定一個“內部Deadline”,比如説一份報告,老闆告訴你在本週五要完成。你的內部Deadline就要提前兩天,計劃在週三完成。這樣,不管有什麼突發情況,都不能阻止你如期完成工作。永遠不要等別人催促你。如果你被老闆催促,只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老闆對你的工作能力不太放心。第二種,你已經拖延了。

2、提前想到下一步應該做什麼。

任何一項任務都有完成的時間。因此在完成這項任務之前,就提前思考:當我完成這個工作時候,我應該要做什麼?表現出積極主動的態度,和良好的工作責任心,能幫助建立上級和你的信任關係。

3、主動向領導或同事彙報和溝通工作進展。

大多數的複雜工作都需要和同事互相配合。即使是獨立工作,也需要獲得同事和領導的支持。不要做獨行俠,經常和同事溝通工作,交流心得,既能學習到其他同事的工作思維和技巧,也能很快融入環境,這對於新人快速成長是非常有幫助的。

4、學會高效地參加會議。

每次會議前都做好準備,把需要呈報的工作彙報,計劃及重要關鍵數據核實並準備好。不需要特別的專業速記技巧,只需要設計幾個專用符號,就能高效地提高筆記效率。會議記錄需要條理清晰,包含目標,要點,人員及具體工作,需要再次確認和跟進的內容,以及下一步行動。會議時往前坐,徵求意見時,一定要有恰當表達,不要利用會議時間工作或使用手機(即使你在回覆工作郵件,也可能被誤會。)

5、有抗壓性,保持穩定的工作情緒和質量。

年輕人應該表現出更強大的抗壓性。成熟的職業態度就是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保持穩定的工作水準,穩定的情緒。不因個人問題影響自己工作,不因同事矛盾牽涉到他人工作。要成為一個解決問題者,而不是一個麻煩製造者。

6、不參與辦公室八卦,不事後説人非。

雖然説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羣體就有政治。但老闆花錢僱員工,不是為了讓員工進行辦公室政治和談論八卦的。有問題當面解決,不事後説人是非。想一想:任何三個人蔘與的談話,最後都會公開。因此想一想你所説的話是否可以公開,如果你的答案是“否”,那就不要説。

7、必要的加班付出。

雖然我並不提倡加班秀和加無意義的班,但是如果工作必要,加班也是必須的。願意額外的付出代表你對這份工作的投入度。從不加班的員工很少有機會成為中層主管以上的人。至於高層主管,他們不太會在夜晚出現在公司。但就我經常和高層主管開早餐會和跨洋電話會議的情況來看,高層主管的加班可能是隨時隨地的。

8、保持高級別合作度。

專業技術、可靠性,和合作度是建立商業信任的三大要素。如果你是新人,表現出友善真誠、樂於助人的品質是非常重要的。此外,你也不要過於特立獨行,與同事保持同頻交流,參加集體的午餐、下午茶交流,可以迅速讓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有時候,主動地尋求同事幫助和及時感謝對方的幫助,也是一個很好的找到合作伙伴方法。

9、思考如何改進現有的工作。

每一份工作都有改進和優化空間。如果你接手了他人的工作,你會很容易發現別人工作的一些問題,比如這個表格做得不合理,那份報告還少了一些什麼內容。因此,把你假想成是自己的繼任者,對手上的工作找找毛病,就可以發現不少改善空間。另外,對工作中一些數據做量化分析,也能從看似普通的工作中,發現不少問題和機會。

10、整理自己的工作筆記,學會分享。

不管你入職多久,工作筆記始終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能夠幫助整理工作思路、提升工作效率。工作筆記以三個內容為主。1、遇到的問題。自己或同事遇到了問題,暫時無法解決。事後通過學習和思考,用什麼方法,渠道解決這個問題。2、工作的失敗和挫折。遇到不如意,不要抱怨,對失敗要進行分析,分辨出主客觀原因,對於自己能把控的部分爭取做得更好,強化個人影響力,弱化客觀影響。3、工作中的成功。成功也需要分析。為了避免主觀,可以與他人溝通意見,找出自己的最擅長之處,持之以恆地不斷強化,最終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最經典的職場勵志文章:公司裏為什麼總是有圈子

文/古爾浪窪

1

我剛參加工作的時候,公司製造部門的主要管理人員大多都是自四川人,因為是新人,對職場無感,所以覺得很正常。

後來沒多久,四川籍製造部經理走了,換了一位不記得是哪裏籍的新經理,然後大量的四川籍主管陸續離去,換了一批新面孔主管,這次倒是五湖四海的都有,好像沒有特定是哪個省的,但私底下,他們比四川籍經理更過,整個製造部簡直是鐵板一塊,其他人根本就進入不了這個團隊。

這導致公司無法培養人才梯隊,等到這個團隊離開之後,製造部就變成了無人可用的狀況,所以老闆不得不重新去挖新的團隊。後來我才知道,原來這就是圈子。公司裏這種圈子的存在,完全阻斷了新鮮血液的加入,抑制了公司人才的培養,甚至妨礙到了公司制度的完善和建設。這些人們,來時一塊,去時一團,走得清清爽爽,只照顧自己的利益,完全不管公司死活。

2

我因為在品質部,居然有機會慢慢成長了起來,一直做到了主管。

有一次,製造部團隊再換,來了一波新人,主管自然是製造部經理帶來的。我那時候因為經歷的事情少,做事想事都一根筋,只會就事論事。我自然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去監控制造過程。結果,與其中一個主管分歧比較大。在我眼裏看來,我覺得他品質意識差,很多本該可以做得好的地方,他楞是鬆鬆散散,不好好做,導致很多不合格品產生,所以不良率很高。

好巧不巧,就在我們兩個人劍拔弩張,天天搞得不愉快的時候,我們經理跟製造部經理吵了一架,據説吵得很厲害,差點動手。我那時候除了上班工作,晚上看看書,下班寫點東西,對什麼人事啊,八卦啊,統統不感興趣。但饒是如此,有一天早上還是被扯了進去。那天,我去那個合格率做得很差的主管管的線上檢查產品,發現合格率很低,於是就開出了停產通知要求整改。結果,他還未等我一句話説完,就衝我大發脾氣。我當然也不客氣。於是激烈的衝突就爆發了。後來,他氣沖沖走了,一去無消息,下午都沒去上班。

3

到了下午,我忽然被人事經理叫到了會議室。我一看,裏面有、製造部經理,還有老闆。一進去,我就被製造部經理質問,説我弄小圈子,搞他的人,天天為難他的主管,現在他的主管不幹了。

我雖然莫名其妙,但還是很快穩了下來。我自然是進行了反駁,我從他的主管上任前的合格率,一直説到了他上任三個月後的合格曲線波動情況。然後明確得出結論:自他的那位主管上任之後,他管理的工段平均在線合格率降低了3個百分點。製造部經理聽完沉默不語,人事經理示意我可以走了。

回去之後,我越想越覺得不對頭,慢慢醒悟過來,原來我被他們的圈子之爭裹挾了進去。雖然我認為我沒有加入任何圈子,我只是盡我的職責做好我的工作而已,但因為我是品質部的,他因為與我的上司有矛盾,便將我也劃入了與他做對的圈子,他以為我是在故意為難他。

4

後來,老闆意識到了這種方式不妥,所以痛下決心,改變制度文化。在那個曾經當着我的面對質過的製造部經理離開之後,他決定從內部啟用管理人員,於是便調了我的上司去製造部任經理,而我也經老上司推薦,被提拔起來,去做品質部的頭。

因為我們兩人都沒有圈子的概念,所以很快,兩個部門的文化就被糾正了回來。製造和品質是兩個大部門,當這兩個部門開始改變的時候,整個公司的文化很快發生了質的改變。

經歷過這些之後,公司的人員流動率終於降了下來,公司在完善各項規章制度的過程中,逐漸建立了自己的人才梯隊,並在後來的發展中抓住了機會,業績飛速成長,成為了行業裏頗有名氣的一家工廠。

而這段經歷和這樣的成長里程,也使得我對圈子文化的危害有了非常深的體會和認識,因此在後續的管理工作中,我就非常注意這種現象,並堅決不允許自己的部門有人拉幫結派,搞所謂的小圈子。

但即使如此,我在後來的工作中,也還是遇到了新的情況。

5

大概是五六年前,我去一家虧損很嚴重的工廠任職總經理。上任伊始,我就發現,這家公司有一種非常奇怪的文化。就是能幹活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不怎麼幹活的人。而這些不幹活的人,也不會坐在辦公室,而是喜歡跑到車間另一端,一個人跡罕至、陰暗的角落聊天。有一天,我在車間裏檢查,偶然走到了這個角落,聽到了他們在那裏討論的話題。其實也沒啥新鮮,基本都是數落主管或老闆的不是,或是大談辦公室八卦,他們尤其對我這個新去的總經理不看好,覺得熬不了一個月就得滾蛋。

我很奇怪,公司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怎麼公司的員工還會如此的逍遙,並形成這樣的一個圈子呢?後來仔細琢磨了一番,便釋然了。

6

以前我認為利益一致的人會形成一個圈子,其實,在一個公司,工作表現不佳、不受公司重用、或者對公司未來不抱希望的人,喜歡互相靠着取暖,亦即所謂的同是天涯淪落人。他們聚在一起,自然不會有什麼積極的話題可將,能講在一起的,往往是公司的不是。所以,講的話題不外就是罵公司、罵老闆;或是公司政策荒謬,老闆決定愚蠢的之類的話題;要不就是老闆總是聽信身邊那羣逢迎諂媚傢伙的話,總是打壓有能力的人,提拔小人;再不然就是主管自己爛,卻説部屬差,總之,把業績差,經驗不善的責任,統統堆到老闆的頭上去。

這種説法對不對?某種意義上也對。經營不善,肯定是管理者和老闆的問題。但這隻會讓公司經營更糟糕,如果公司想要改變風貌,就必須改變這種文化,要讓這種現象銷聲匿跡。

我是怎麼做的呢?簡單,我就是把所有人聚集起來,進行軍訓。人閒下來就會生事,我乾脆讓他們沒有閒的機會。每天軍訓下來,各個都累的東倒西歪,再也沒有時間和精力去討論那些負面的話題了。然後,我讓所有管理人員及文職人員到車間,跟員工一起打掃車間,體驗產品製造之難。這樣,當合格的產品出來,開始源源不斷送入市場的時候,幾乎所有的人都覺得很有成就感,都認為這一切是自己努力的結果。

實際上,這樣做,確實打散了原有的消極圈子,特別是通過軍訓和勞動以及親眼看到的公司面貌的變化,讓他們漸漸融入到了新的、積極的文化中。

7

説完了以上,讓我們再把話題來回來説説。公司到底能不能批評呢?能批評。老闆可不可以抱怨?可以。適當的發泄是人之常情,但一定要有所節制,謹慎為之。抱怨通常於事無補,過多批評則傷人傷己,只有改為正面積極的態度和行動去面對困難,才是正途,才有機會翻盤,改變不良現狀。如果個人做不到,怎麼辦呢?公司就要想法介入了,無論如何,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讓消極的人形成一個圈子,這樣既害自己,又拖累公司。

即使退一萬步説,公司真沒有希望了,做為個人來講,公司真的不好、老闆不行、主管不佳,也不必湊在一起,變得更消極,還不如趁早離開,沒必要整日抱怨,狗吠火車,既然改變不了現狀,又何必徒然浪費生命呢?還不如趕快轉換陣地,從頭再來,總比坐以待斃強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