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朝歷史人物介紹

來源:文書谷 7.21K

故事總比單純的知識更生動更容易理解,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歷史故事能夠發揮很好的輔助作用,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調節課堂氣氛,讓教學變得更加的趣味化,同時,因為學生對於歷史故事會比較感興趣,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致。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整理的晉朝歷史人物介紹,希望能夠幫到你!

晉朝歷史人物介紹

晉朝歷史人物篇一:李特的流民大營

西晉的腐朽統治和混戰,給百姓帶來無窮無盡的災難,加上接連不斷的天災,許多地方的農民沒有糧吃,被迫離開自己的故鄉,成羣結隊到別的地方逃荒。這種逃荒的農民叫做“流民”。

公元298年,關中地區鬧了一場大饑荒,略陽(治所在今甘肅天水東北)、天水等六郡十幾萬流民逃荒到蜀地。有一個氐(音dī)族人李特和他兄弟李庠、李流,也跟着流民一起逃荒。一路上,流民中間有捱餓的、生病的,李特兄弟常常接濟他們,照顧他們。流民都很感激、敬重李特兄弟。

蜀地離開中原地區比較遠,百姓生活比較安定。流民進了蜀地後,就分散在各地,靠給富户人家打長工過活。

益州刺史羅尚,卻要把這批流民趕回關中去。他們還在要道上設立關卡,準備搶奪流民的財物。

流民們聽到官府要逼他們離開蜀地,想到家鄉正在鬧饑荒,回去也沒法過日子,人人都發愁叫苦。

流民們向李特訴苦,李特幾次向官府請求放寬遣送流民的限期。流民聽到這個消息,感戴李特,紛紛投奔他。

李特在綿竹地方設了一個大營,收容流民。不到一個月,流民越聚越多,約摸有兩萬人。他的弟弟李流也設營收容了幾千流民。

李特收容流民之後,派使者閻彧(音yù)去見羅尚,再次請求緩期遣送流民。

閻彧來到羅尚的刺史府,看到那裏正在修築營寨,調動人馬,知道他們不懷好意。他見了羅尚,説明了來意。羅尚對閻彧説:“我已經准許流民緩期遣送了,你回去告訴他們吧!”

閻彧直爽地對他説:“羅公聽了別人的壞話,看樣子恐怕不會饒過他們。不過我倒要勸您,不要小看了老百姓。百姓看起來是軟弱的,您若逼得他們無路可走,眾怒難犯,只怕對您沒有好處。”

羅尚假惺惺地説:“我不會騙你,你就這樣去説吧!”

閻彧回到綿竹,把羅尚那裏的情況一五一十告訴李特,並且對李特説:“羅尚雖然這樣説,但是我們不能輕信他,要防備他偷襲。”

李特也懷疑羅尚的話不可靠,立刻把流民組織起來,準備好武器,佈置陣勢,準備抵抗晉兵的進攻。

到了晚上,羅尚果然派部將帶了步兵、騎兵三萬人,偷襲綿竹大營。

晉軍進入李特的營地,李特故意鎮靜自若躺在大營裏。晉將自以為得計,一聲號令,叫兵士猛攻李特大營。

三萬晉軍剛進了營地,只聽得四面八方響起了一陣震耳的鑼鼓聲。大營裏預先埋伏好的民,手拿長矛大刀,一起殺了出來。這批流民勇猛無比。一個抵十個,十個抵百個。晉軍沒有料到流民早有準備,心裏一慌,已經沒有鬥志,被流民殺得丟盔棄甲,四散逃竄。兩三個晉將逃脱不了,被流民們殺了。

流民們殺散晉軍,知道晉朝統治者不會罷休,就請求李特替他們作主,領導他們抗擊官府。

李特和六郡流民首領一商量,大家推李特為鎮北大將軍,李流為鎮東將軍,幾個流民首領都被推舉為將領。他們整頓兵馬,軍威大振。過不了幾天,就攻下了附近的廣漢,趕走了那裏的太守。

李特進了廣漢,學漢高祖劉邦的樣子,宣佈約法三章,打開了官府的糧倉,救濟當地的貧苦百姓。流民組成的軍隊在李特領導下,紀律嚴明。蜀地的百姓平時受盡晉朝官府的壓迫,現在來了李特,生活倒安定起來,怎麼不高興。民間編了一個歌謠説:“李特尚可,羅尚殺我。”

羅尚表面上派使者向李特求和,暗地裏勾結當地豪強勢力,圍攻李特。李特在奮勇抵抗之後,戰敗犧牲。他的兒子李雄繼續率領流民戰鬥。公元320xx年,李雄自立為成都王。過了兩年,又自稱皇帝,國號大成。後來到李雄侄兒李壽在位時,改國號為漢。所以歷史上又稱“成漢”。

晉朝歷史人物篇二:自亂陣腳的苻堅

東晉定都南京時,統治華北一帶的前秦苻堅,發動百萬大軍,打算消滅東晉,統一中國。

迎戰的東晉,兵力只有八萬(不及對方的十分之一),可是結局出乎意料,竟然讓東晉打了大勝仗。

為什麼佔盡優勢的前秦,會吃敗仗呢?

關鍵在於,苻堅因錯覺而心生恐懼。兩軍交戰之前,處於劣勢的東晉,掌握先機,開始進攻。

苻堅在開戰之前,一直輕視東晉的兵力。可是,當他站在城牆上看下去,發現對方擺出滴水不漏的陣勢,緩緩逼近。不禁內心動搖。誤以為前面八公山上的草木,皆是東晉的軍隊。

晉朝歷史人物篇三:司馬紹轉移目標巧脱身

東晉明帝時,大將軍王敦起兵造反,順江東下,進攻建康 (今江蘇南京),謀圖篡奪君位,自己當皇上。消息早傳到明帝司馬紹那裏,為了平滅叛亂,司馬紹親率大軍迎敵。

兩軍相遇在鄱陽湖畔,紮下營寨。司馬紹自恃勇力,換了一身便裝,策馬到王敦大營來觀看虛實。守營將士見有一氣宇軒昂之士在營外轉悠,覺得蹊蹺,忙報告主帥王敦。王敦聽軍士們描述了一番長相,覺得那人很可能就是明帝司馬紹,忙令人備馬前去捉拿。王敦看見五名軍士正在騎馬巡營,忙令他們先出去攔截追擊那營外之人。

司馬紹正在觀察敵營情況,見營門大開,五名軍士策馬向自己撲來,知道大事不好,忙打馬往回奔。那五名軍士見所追之人逃跑,更加來了勁頭,催馬急迫過來。

司馬紹在前面跑,五名軍士在後面追,雖説還有一段距離,但司馬紹怕萬一馬失前蹄,非被他們擒拿不可,便想法拖住他們。跑着跑着,來到一柳林邊,有一老太婆在茶館前賣水,茶館前有幾條岔路。司馬紹心想,機會來了。他忙把手中馬鞭子扔在老太婆跟前,然後催馬拐到林子後跑了。

老太婆聽見馬蹄“的的”,忙抬頭看時,見一條耀眼的東西落在眼前,忙彎腰撿起,卻是一條馬鞭子。這馬鞭子不同尋常,上面嵌滿了寶石、金銀、翡翠。正在細細端詳,追趕的五名軍士衝到老太婆面前,發現不見了目標,忙下馬詢問,卻見老太婆在看一條名貴的馬鞭子,一把奪過來觀看起來。那些普通士兵哪裏見過如此名貴的馬鞭子,個個爭相觀看,早把追人這一事丟在腦後,直到王敦帶人追來了,才想起自己的任務。但再打馬追趕時,司馬紹早已跑得臨近自己的大營,追不上了。氣得王敦奪過馬鞭,一人“賞”了他們幾鞭。

司馬紹急中生智,用常人難以見到的稀有之物吸引追兵的注意力,終於贏得了一點寶貴時間,脱離了險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