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合集6篇

來源:文書谷 2.65W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説課稿是進行説課準備的文稿,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優秀的説課稿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説課稿6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説課稿模板合集6篇

説課稿 篇1

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課題《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內容。下面我將從以下七個方面對本框題進行分析:

一、 説教材

《按勞分配為主體 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人教版必修教材中高中政治經濟生活第三單元第課七課第一框的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們已經學習了第二單元:生產、勞動與經營,懂得了如何創造財富,這就為本框的學習如何對財富進行分配做了鋪墊。同時又為下一框如何在分配過程中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打下了基礎。因此,本課題的理論、知識是它在整個教材中起着承上啟下的作用。

二、 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

本着三貼近的原則,我的教學以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為主。以學生們最喜歡的電視劇進行導入,接着以導入的例子繼續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起到連貫的作用,讓知識點沒有那麼零散。在第二目知識點特別是難點講解時,我利用學生的家庭成員收入情況進行講解,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更有興趣學習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的積極性。

三、 説學情

作為高一新生,剛剛從國中階段過渡到高中階段,形象思維得到一定的發展,但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發展不夠,儘管他們對身邊的一些經濟現象,有一定的瞭解和關注,但是對純粹的經濟理論把握有一定的難度,而且會使學生興趣不足,所以通過對感性材料的分析使他們獲取理性知識,從而培養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能對身邊的分配方式進行理性的分析。

四、 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高一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其心理特徵分析,我制定了一下教學目標:

在知識目標方面,通過教學,使學生能夠理解按勞分配的必然性,按勞分配的含義及其原因按勞分配以外的分配方式特別是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和原因。

在能力目標方面,培養學生比較分析能力,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邏輯推理的能力,合作探究問題的能力和精神。

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抓住教材和學生實際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堅定社會主義分配製度的優越性的信念,使學生樹立勞動光榮的價值觀。

五、 説教學重點難點

根據對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吃透教材的基礎上,我確定了以下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堅持按勞分配的必然性。我確定教學重點的依據是按勞分配體現了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只有掌握了按勞分配的必然性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我國分配製度的社會主義性質。

教學難點: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我確定難點的依據是因為高一的學生知識面較為狹窄,而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較為抽象,學生沒有這方面的基礎知識。

六、 説教法

根據教師發揮主導性,學生髮揮主體性的原則,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的要求,為了使學生對本框題充滿興趣,體現學生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並且結合高一學生的實際情況及現狀,我主要採取了以下的教學方法:

(一)情景教學法:我主要採取現在熱播的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中肖奈與愚公的工資為何相差如此之大來導入我的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並且培養學生將生活中的情景與政治課的知識點聯繫起來,解決實際問題。

(二)啟發式教學法:在分析“為什麼要實行按勞分配”“為什麼要安生產要素分配”等問題的時候,通過探究問題,引導啟發學生回答。

(三)案例分析法:在講授“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時,通過詢問學生家長家庭成員收入情況的來分析,把教材知識同學生實際結合起來,把事例同學生生活結合起來,培養理論聯繫實際的能力。

七、 説學法

人們常説:“教育成功的祕訣在與尊重學生。”在政治課的教學中,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及創造性,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所以在學法上,我設置了以下幾種學法:

(一)小組探究法:在分析講解按勞分配、按需分配、平均分配的知識點時,我主要採取小組討論探究法,讓小組進行討論最後引導學生自己分許得出按勞分配的必然性。以此來拓展學生思維。

(二)比較分析法:在對多種分配方式進行知識點的講解時,最後讓學生比較分析出每種分配方式的不同,以加強對知識點理解。

(三)總結分析歸納法:在對於難點重點的解決上運用總結分析法來對難點重點進行突破。

一堂課最重要最核心的就是教學過程,下面我將談談我本節課所設計的教學過程:

八、 説教學過程

在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注重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條理清晰。緊湊合理,各項活動安排也注重互動、交流,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主動性,接下來我將從導入新課—新課講授—課堂小結—課後拓展四個環節來説我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導入新課的環節中我採用了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微微一笑很傾城》中的場景,比較肖奈老闆與給肖奈打工的愚公兩人的工資為什麼不一樣從而進行導入新課。之所以採取這個導入是因為學生對該電視劇非常喜歡,扣住學生喜歡並且感興趣這點吸引學生注意力,從而又比較生動有趣,又能突出本節課的主題。

設計意圖:這個導入的設計主要結合了學生喜歡的明星以及喜歡的電視劇進行導入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並且突出本節課的知識點,起到開門見山的作用。

(二)新課講授

在導入新課後我將把本框題所要達到學習目標列舉出來,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自主閲讀課本,對課本的基本知識點進行熟悉,構建教材知識結構,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和學習的能力。

1. 按勞分配基本內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總產品作了各項必要扣除之後,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2.按勞分配的必然性:實行按勞分配,是由我國現實的經濟條件決定的。

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勞分配的前提;

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

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3.按勞分配的意義: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入與自己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繫在一起,有利於充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從而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同時對導入材料中肖奈與愚公的收入的構成進行拓展進一步的分析,並且讓學生根據所給出的一段材料引導學生概括出按勞分配的範圍以及基本內容:在公有制經濟中,在對社會中產品作了各項必要的扣除之後,以勞動者向社會提供的勞動力(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分配個人消費品,多勞多得,少勞少得。並且通過“非公有制中有按勞分配嗎?”“為什麼同樣是按勞分配肖奈和愚公的收入差距為什麼這麼大?”通過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不僅加深了學生對按勞分配的範圍、尺度、以及標準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啟發和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接着也是以肖奈與愚公的對話來引出我國為何不實行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從而也引出了本框題的重點—按勞分配的必要性。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本框題的重點,我採取了小組探究的方式,讓學生們討論並歸納出按需分配和平均分配的弊端,並讓小組派代表回答。如按需分配對勞動者的要求較高,而我國現階段的勞動者只是把勞動看成是謀生的手段,故從中引導學生歸納出,堅持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是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最後再結合按勞分配的基本內容和要求再補充一點按勞分配的必然性:生產資料公有制。通過討論學生們會發現按需分配需要高度發達的生產力,可是我們現在的生產力還未能滿足,從而引導學生歸納出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是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同時通過討論學生還可發現平均分配會挫傷勞動者積極性從而可以引導並且歸納出堅持按勞分配的含義。最後通過按勞分配的意義來對學生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讓學生樹立勞動最光榮的價值觀,積極參加勞動以及堅持按勞分配的信念。

設計意圖:從導入的例子來貫徹,並讓學生們通過思考並且引導學生歸納出按勞分配的基本要求,並且通過對比平均分配與按需分配,使學生更加深刻的掌握本框的重點,從而起到了突出重點的作用。

4.按勞動要素分配的含義:指在私營企業或外資企業裏所得到的工資等收入存在於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

5.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按個體勞動者勞動成果分配是指靠自己或家庭的勞動取得的收入

6.按生產要素分配的含義: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要健全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製度。按生產要素分配,這是憑藉資本、技術、土地、勞動力等生產要素而取得個人收入的分配方式。

7.按生產要素分配的意義:健全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了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的尊重。這有利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流,有利於增加居民收入、推動經濟的發展。

對於第二目的知識點講解是多種分配方式並存,在對知識點過渡時我會用“同學們,既然在公有制經濟中採用的是按勞分配的分配製度,那在非公有制經濟下又採取什麼樣的分配製度呢?”從而讓學生明白接下來所學習到的多種分配製度都是在非公有制經濟前提下進行學習的。接着我便隨意詢問幾位學生主要家庭成員的收入方式,通過分析學生主要家庭成員的收入方式來對幾種分配方式進行詳細的解釋。在對講解按生產要素分配時,我通過具體的案例來分析,從而讓學生明白凡是提到農民通過承包集體土地種植蔬菜、水鬼、林木等,獲得的收入都屬於按勞分配。因為在農村實行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集體經濟的典型實現形式,屬於公有制經濟的範疇。但是如果農民把自己承包的集體土地再轉讓給別人,獲得租金收入,那就是按生產要素分配中土地參與分配。把兩者相類似的分配方式來進行對比,更容易進行區分和辨別,從而實現突破難點。

設計意圖:第二目知識點的講解我結合學生的家庭成員收入情況進行講解,使得講解的知識點回歸到學生的生活,貼近學生,貼近實際,貼近生活。

最後為了讓學生更好的鞏固辨別各種分配方式度我用一個表格進行對每種方式在適用範圍、體現的關係、在我國分配製度的地位,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進行對比,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把握知識點。

為了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我利用課本P59的材料,來讓學生分析課本中小吳的家庭成員各是什麼分配方式,既能練習課本,同時也能鞏固所學知識。並且同時結合一道選擇題來進行讓學生鞏固。

設計意圖:通過表格的對比以及課本的例子的實際的應用,可以更好地總結本框題的知識點,並且練習題用課本的例子,既能迴歸到課本,又能達到檢測學生知識點的掌握情況。

(三)課後小結

本次的課後小結我通過多媒體的方式,採用圖表的方式,對每種方式在適用範圍、體現的關係、在我國分配製度的地位,以及他們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進行對比,讓學生一目瞭然的把握知識點,並且讓學生一起與我來小結,讓學生加強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在小結時我還為下個框題的效率與公平作了鋪墊。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更上一層樓》是《品德與生活》第四冊第四單元“我長大了”的最後一課。本單元旨在走進孩子中間,和他們談話,教他們經驗,分享他們進步的快樂,並和他們一起放飛自己的理想和心願。《更上一層樓》也是《品德與生活》的最後一課,學生在慶祝兩年來各方面的進步後,腳步不能停,他們還要成長、長大,那麼他們的理想是什麼?他們有哪些新的目標?本課的活動安排旨在告訴學生,從小要樹立一個美好的理想,為了放飛、實現自己的理想,就必須要有目標,並腳踏實地地去一步步實現。

二、説教學目標:

根據新課程標準以及教材編者的設計意圖和我對教材的理解,在生活化、活動化的理念下,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我將本課的目標定為以下四個方面:

1、情感與態度:

通過指導學生暢談理想,展望未來,教育學生從小就要樹立遠大理想,培養學生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從現在起就要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生活的態度。

2、行為與習慣

培養學生做事有計劃、有目標的習慣,初步養成腳踏實地認真做事的行為。

3、知識與技能

通過理想教育,使學生初步瞭解實現理想必須要有文化知識和動手能力,勇於掌握學習生活的各種技能。

4、過程與方法:引導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善於學習,樂於思索,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現理想的探究活動,努力走好成長中的每一步。

三、説教學重點和難點:

讓學生明白實現理想必須要走好現在的每一步。學會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地給自己劃出“最近發展區”,不斷地給自己的前進道路上確立新目標,不斷進步。

四、説教學構思:

品德與生活課是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活動型綜合課程。因此,整堂課我主要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在活動中得到感受、體驗、探究和領悟,並從中得到情感的交流、良好習慣的培養及能力的發展。

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説過:“教育的藝術不在於傳授本領,而在於激勵、喚醒和鼓舞。”那麼,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本課的教學內容設計為以下幾個環節:

1、 故事導入,暢談理想

2、 表演體驗,展示夢想

3、 榜樣引領,確定目標

4、 吟唱詩歌,放飛理想

接下來我具體介紹每一環節的教學內容:

五、教學過程:

(一) 故事導入,暢談理想

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那麼如何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學生的興趣呢?上課伊始,我就借鑑了學生在語文課上學的一篇課文《晚上的“太陽”》引入了愛迪生從小立志、發明電燈的故事。孩子們針對愛迪生打開了記憶的匣子,勾起了對他的回憶,愛迪生從小的理想就是要造一個晚上的太陽,從而長大以後就發明了電燈。一石激起千層浪,激起了孩子們暢談理想的慾望,這時候,我就提議學生和身邊的同學交流:你長大以後想幹什麼?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生活為基礎,先設計和身邊的同學説,給學生充分的準備時間,消除緊張情緒,給學生更多展示自己的`機會,説出自己的想法。

(二) 表演體驗,展示夢想

我這樣過渡:現在你們是二年級的學生,可是,二十年後,誰也不敢小瞧你們,因為,二十年後,你們正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為祖國的繁榮、平安貢獻力量。讓我們穿越時光隧道,去看看二十年後的你會是什麼樣子的?首先我設計了師生合作表演小品,創設了“二十年後的老師去醫院看病,遇到了自己的學生當上了醫生,為自己治病”這一個情境,把學生引入對二十年後的暢想中。通過示範和引領作用,激發了學生表達的興趣和積極性,接下來,由學生通過想一想、演一演、畫一畫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展示自己的夢想。通過表演,加深了情感體驗,這種模擬、實踐、體驗,使學生懂得的道德認識得到昇華。這個環節的設計,不僅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能在這個活動中鍛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如:表演能力、舞蹈能力、書法能力、繪畫能力等,它把美術、音樂、品德的綜合性學科進行了有機地結合,體現了活動型綜合課程的這一特點。

(三) 榜樣引領,確定目標

以課件出示楊利偉、張海迪等學生熟悉的人物照片,老師重點講述他們小時候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勤奮學習,克服生活困難的故事,讓學生明白所有的理想都與現實密不可分的,只有通過自己辛勤的努力,才能取得明天的成功!所以我們為了實現理想,只有從現在開始就勤奮努力。接下來,由學生交流自己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着,並已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此時教師追問:“同學們,有了這些成績就能實現理想了嗎?”學生進行交流,一致認為要實現自己的理想,這些成績是遠遠不夠的,我們要有更多更好的成績,要取得不斷的進步,從而引出在心型卡上定新目標。在為自己定新目標時,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生生互評,利用學生及時準確地找到自己的缺點,從而可以為自己制定合理的目標。在學生彙報交流之後,我進行了這樣的設問:“如果半個月內,你的這個目標完成了,你將怎麼做?”適當的課後延伸,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做事有計劃、有目標的習慣,順勢小結,當你實現了一個目標,你可以根據自己存在的不足制定新的目標,相信牢牢記住“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的你一定能實現自己的理想!祝願你們在學習生活中不斷努力,更上一層樓!

(四) 吟唱詩歌,放飛理想

孩子們在多樣的活動中,為實現自己的理想,定下了一個個新的目標,可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會遇到許許多多的障礙,為激勵孩子們不斷朝着目標前進,不斷進步,我送出“理想格言”的小禮物,並讓學生寫在小書籤上,送給自己或朋友,用來勉勵,不斷前進。接下來出示唐詩《登鸛雀樓》,集體朗誦,並總結:今天我們暢談自己的理想,制定了近期的新目標,希望大家不斷努力,更上一層樓。多種方式的歌頌理想,既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和理解的特點,也較好地調動了課堂氣氛。互贈格言的活動還激發了學生之間友誼的傳遞和深化。

六、説板書設計:

確立理想 不斷努力

我的新目標 (貼學生自定的新目標的心型卡)

這堂課我緊密聯繫學生實際、生活實際,使我的課堂活起來,使我的學生動起來。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中加深感受、體驗、探究和感悟,努力讓我的品德課堂像理想那樣美好,多姿多彩!

説課稿 篇3

【説教材】

這篇課文是人教課標版十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略讀課文。課文講述了“我”六年級時的科學課老師懷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個很有個性的人,教學方法獨特,他用出乎預料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獨立判斷的能力和科學的懷疑精神。

教學目標

一是正確讀記“編造”等十二個詞語

二是讀懂課文描寫的故事,理解懷特森先生獨特的教學方法,體會到一個人具有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和懷疑能力的重要性。

三、進一步學習通過具體的事例説明道理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一、 讓學生體會到科學精神的另一側面——獨立思考和懷疑精神。

二、讓學生學習這篇課文一事一議,從一個具體的事例發現一個道理的寫法。

【説教學】

為了達成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我採用-激趣引入的方法:“説一説,你心目中最好的老師”是什麼樣的。通過學生對我心目中最好的老師的討論,明確了好老師一般都應該是認真負責、知識面廣、嚴格要求、關心學生…….然後,自然的過渡到課題《我最好的老師》。接着進入第一個教學環節:初讀課文,要求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思考,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我”最好的老師是一位怎樣的老師?

第二個環節,再讀課文,走進“最好的老師”。主要從理解四個重點句子入手,讓學生理解“為什麼説懷特森先生是一個最好的老師?”的道理。

第三個環節,是細讀課文,走進“最好的老師”,為此,我設計了一個思考題:“懷特森先生有個性,教學方法獨特,常常有出乎預料的舉動,除了給我們帶來驚訝,帶來不可思議之處,對學生會有什麼好處呢?”通過學生的討論和交流,使學生明白瞭如何去接近真理?為什麼要不迷信書本,也不要夢想權威?同時,也讓學生體會到了懷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

第四個環節,總結,拓展延伸。

1、學生自由暢談:你喜歡懷特森這樣的老師嗎?為什麼?

2、選擇下面的一個題目寫一寫:《我看懷特森先生》 《 由“我最好的老師”所想到的》 《 怎樣看待書本和權威》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貓》出自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組15課,是老舍先生寫的一篇狀物抒情散文,文章結構嚴謹,條理清晰,以風趣親切、通俗曉暢的語言,表現了貓的性情,字裏行間流露出作家對貓的喜愛。

學習這篇課文,可以讓學生試着比較課文在表達上的不同特點以及和本單元前兩篇課文寫作手法上的不同之處,其目的,一是讓學生感受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美好意境,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二是引導學生感受 “語言大師”寫作的精妙手法。通過個性解讀、多元感悟課文 “人愛貓,貓親人”的感情主線,從而體會人與貓之間相互信任,和諧相處的美好境界。

二、説學生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學目標三個維度的有機整合,根據國小四年級素質教育的要求(着重進行篇的訓練,加強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概括中心思想、理清層次的訓練,重視培養觀察、分析事物和連段成篇的能力。根據四年級學生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課文的能力,我要求學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理清文章脈絡,瞭解老舍筆下貓的特點,並是從哪些方面,用什麼寫作方法來表現貓的性格的。也使學生感受到主人與貓之間那份和諧、美好。

三、説目標

1、 掌握13個生字,理解“無憂無慮、任憑、豐富多腔、遭殃、責打、枝折花落”等詞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大花貓的古怪和它小時候的可愛。背自己喜歡的段落。

3、 學習作者抓住貓的特點描寫的方法,體會對貓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點:學習作者抓住貓的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

教學難點:從描寫中體會對貓的喜愛之情。

四、説教法、學法

憑藉本課教材特點、教學重難點,採用多媒體創設情境法,展示不同形態的貓,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講讀、自讀,合作交流等方式,鍛鍊學生自學和解決疑難的能力;“自讀,感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是架設文本與學生間的交流平台,是使閲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橋樑。

允許學生個性閲讀,自主選擇,實現閲讀個性行為化。

五、説教學思路和設計:

1、導入以學習心得體會為主,同時也為後面類似的學習做個鋪墊,為填補沒有畫面的缺陷(剛好電腦壞了),設置了用玩偶感受“蹭”的用意,做法幼稚只為活躍氣氛,希望能讓同學們踴躍參與,鋪墊愉悦輕鬆的前奏。可惜,預設與生成的效果大有差距。

2、通過找出一段概括性的語句來條條分析,抓重點,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作者的別具匠心。如“小梅花”“ 叫喚” “絕不會”,感受用詞的程度直接影響着表達的效果。

課堂生成總是帶給我們驚喜,也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思考。比如“小梅花”換成“腳印”,會造成句子用字的重複,板書尊重原文,學生髮現用“勇猛”來代替“勇敢”更為恰當,這也是學生善思的表現。

3、在分析寫法“總——分——總”的設計中,我本來還打算以分析為主的,在師傅的點撥下,要體現語文味,就不能只析不談,她給我提的這個建議是:最好讓學生當場練習一段口頭作文,深切體會寫法。還有很多應注意到的地方,各位老師卻毫不保留地給了我建議。

我感覺不足之處有:

1、 課堂氣氛不活躍,學生髮言本來不算多,但在這堂課中更是膽怯;

2、 口誤較多。如“將‘小梅花’比喻成‘髒腳印’”

3、 把握課堂機智的能力還不夠純熟;

4、 板書不夠及時,與學生回答脱節;

5、 朗讀不夠,我感覺指導時有“蜻蜓點水”,文章析多讀少,課堂缺少琅琅書聲

困惑

1:如何讓班級活躍開來;

2既想全景呈現,多方面呈現,又怕學生產生信息漏洞,反倒不太聽的進去。一節課中是否應該去細節重閲讀呢?

説課稿 篇5

《玩磁鐵》

教學目標:

1.在遊戲中,瞭解磁鐵同極排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2.能在主動探索、反覆嘗試中找出磁扣的南北極。

3.在合作遊戲和探索活動中感受玩磁鐵的樂趣。

教學準備:

條形磁鐵、U形磁鐵若干,磁扣人手一個,磁鐵玩具

教學過程:

一、探究磁鐵同極排斥、異極相吸的特性

1.情境導入,激趣

師:小隊員們,又到了我們一起“學科學,大闖關”的活動了,大家有沒有信心闖關成功?別忘了我的口號是“科學泡泡,動手動腦;玩轉磁鐵,探索奧妙!”大家準備好了嗎?有沒有信心們?好,讓我們一起進入今天的闖關遊戲。

2.探究知道新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觀察一下磁鐵。請同學們來介紹一下,磁鐵是什麼樣的?有什麼特點?

學生:

(1)磁鐵的形狀:方塊磁鐵、瓦形磁鐵、圓柱形磁鐵、圓環磁鐵、圓片磁鐵、條形磁鐵、U形磁鐵。

(2)磁鐵兩端有藍色,一端紅色。

(3)磁鐵能夠吸引鐵磁性物質。

師:同學們説的都很對。

3.遊戲:變身小磁鐵

師:同學們很棒,請你們任選藍色和紅色小標誌的兩頭,互相對碰會有什麼現象?(同顏色的兩端相斥,不同顏色的兩端相吸。)

二、探究磁鐵的應用

1.激趣

師:玩過了遊戲,我們休息一下,進行我們的終極挑戰。

2.學生探究,磁鐵還可以吸引那些物體?(教師適時引導,並觀察學生實驗情況。)

3.分享實驗結果。

4.教師小結,簡介磁鐵在生活中的應用。

説課稿 篇6

一、 教材分析

《學會説點道理》是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后的寫作訓練。目的是通過作文訓練明確説點兒道理的方法,提高學生們正確表達自己意見的水平。教材利用學過課文中的説理性語句進行導引,就恰當地説點兒道理做了三點提示,分別是卒章顯志、夾敍夾議和託物言志。其中本單元學習的《陋室銘》和《愛蓮説》更是託物言志的名篇,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託物言志的寫法。

新課標對國中階段學生寫作要求是:“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力求表達自己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感受、體驗和思考”本單元寫作訓練旨在引導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思考,並在記敍、描寫中穿插感想、體悟,綜合提升思考和表達能力。根據單元寫作訓練意圖,我把本課教學目標確定為:

二、 教學目標:

1、 知識能力: 通過朗讀學過課文中的説理性文段,明確説理的重要性,掌握説理的形式和作用。

2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思考、合作探究,體會寫説理性語句的技巧,綜合提高表達能力。

3、情感價值觀: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敢於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流暢地寫作敍事性文章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1、敍述與議論的結合。

2、觀點的明確,精當的議論。

三、 教學策略:

教學策略:

1 回顧式教學策略。以學過的課文為載體,引導學生掌握説理形式和作用。

2任務型活動策略。從一開始的賞析範文再到分析不同形式的文段以及改錯式訓練,一環套一環的任務佈置和完成驅動學生在學中練,在練中學,往往會使課堂教學產生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學習策略:

1上課勤思考,多動腦。學會自我分析,自我檢查。

2 通過交流,合作探究學習,能夠開闊思路,更好地領悟到寫作技巧。

四、 教學思路:

提煉方法——加深理解——明辨技巧——提高能力

【以任務型教學作為課堂教學設計之理念,堅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任務為基礎”的教學原則, 貫徹“教中學,學中用”策略,真正使學生學以致用。】

五、教學步驟:

主要有文海尋蹤、名段回味、舉一反三、知錯能改、大展身手等五大環節。

導入:恰當地説點道理,猶如平湖中的一蓬綠荷,又如芳草地上的一樹桃花,往往可成為記敍中的一抹亮色,成為我們作文生輝的亮點。(一)文海尋蹤

教師活動:投影展示學過課文中的説理性語句。如《紫藤蘿瀑布》、 《偉大的悲劇》的結尾。

學生活動:朗讀語句,理解説理性語句,體會它們在課文中的表達效果。

意圖:回顧性學習既能鞏固舊知識,又能做到温故而知新,激發學生對新知識的探究慾望。

(二)名段回味

教師活動:投影展示學過課文中三段説理性語句。

學生活動:有感情朗讀語句,根據課文分析其所在位置,探究其作用,嘗試總結不同類型的説理及其作用。

意圖:此環節能夠掌握學生對學過課文的領悟程度,在熟悉中思考並總結規律。

(三)舉一反三

教師活動:屏幕展示三段話,給同學提供分析材料。

學生活動:學生獨立分析、相互交流、耐心專注傾聽後解決疑難問題。

意圖:典型訓練,鞏固提高。在學生自主學習中關注個體差異,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學會傾聽他人。

(四)知錯能改

小組活動:組內交流、討論、釋疑、解難;組員合作探究,採用多方案,篩選後明確;全班交流,總結注意事項。

教師活動:巡視各組,傾聽、指導、答疑、解惑。

意圖:同伴之間互助合作活動,能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研討過程;研討中學生能夠提出自己的看法,並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分析、解決疑難問題。全班交流展示中也能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五)大展身手:

作業(任選其一):

1、在提供的語段中的合適位置,任選學過的方法,加入恰當的議論。50字左右。

2、 生活中總有一些事情會觸動我們的內心,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會讓我們銘記終生。請同學稍加思考,回顧自己印象深刻,觸動心靈的事情。把這件事敍述清楚,並能恰當地生髮出議論,説點兒道理。

意圖:適當拓展綜合練習,以鞏固本課所學會的知識,並運用到寫作當中,使學生形成相對穩定的讀寫能力。作業難易程度不同,學生可根據自身能力進行選做。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