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範文7篇

來源:文書谷 5.68K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有必要進行細緻的説課稿準備工作,藉助説課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師理論素養和駕馭教材的能力。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説課稿7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必備】説課稿範文7篇

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多種多樣,像保護色、擬態、硬殼、硬刺、裝死等等。喜愛小動物是孩子們的天性,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是孩子們很喜歡瞭解的內容,但它不容易通過直接的實驗或探究進行學習,老師也不可能有那麼多的資料,所以這個活動需要通過收集資料的方式進行,在收集資料、整理資料的基礎上通過討論交流等手段獲取科學知識,是科學討論型的活動。

二、活動準備:

這種活動首先要調動家長、孩子一起收集各種有關動物自我保護的資料,如圖書、圖片、網上下載的資料。同時運用現代多媒體的手段,如準備好相關的課件和錄像資料更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示動物的自我保護方法,更有利於孩子的討論、交流、學習。

三、目標設置:

科學討論型的活動主要是通過孩子圍繞某一主題的表達交流,以達到分享知識經驗的目的。結合大班孩子已經具備一定的交流能力,而且隨着各個幼兒園科學探索活動的深入,孩子們也積累了一些有關記錄的經驗,本次活動的目標

1、瞭解常見的動物自我保護方法並嘗試用繪畫等方式進行歸類和記錄。

這是活動的重點也是難點。

2、運用語言大膽講述自己的觀點同時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

四、活動設計

根據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過程:

(一)觀看多媒體課件或錄像資料,使孩子瞭解常見的`動物自我保護方法。

在觀看前提出要求注意裏面都有哪些動物,它們是怎樣保護自己的?這樣,孩子們帶着問題去觀看動物保護自己的方法,不會盲目,有一定的目的性。同時,生動的課件和錄像刺激孩子在頭腦中浮現自己蒐集的資料中相關的方法,為孩子大膽發表觀點和討論活動做好了準備。

(二)伴隨錄像的回放,展開討論與交流。

1、觀看後鼓勵孩子説説自己的看法,同時注意傾聽別人的觀點並進行討論與交流。在孩子們輪流介紹自己蒐集的資料、表達自己的觀點時,可以通過錄像的回放,不斷地鼓勵孩子們進行小結。這樣,孩子們在仔細傾聽、主動思考、總結概括、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對動物自我保護方法的印象就更深了。在這個基礎上,就可以啟發孩子進行歸類。

2、討論交流在集體組織後,採取分小組的形式再次展開。因為小組活動有助於發展孩子們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與協作的機會,還可以促進孩子們語言和思維的相互作用,同時也為小組的記錄活動做好鋪墊。

(三)分組記錄,集體討論、總結。

尊重事實是起碼的科學態度,孩子們首先要記錄下他們的發現,這是他們得出結論、進一步分享和交流的基礎。孩子因為年齡小還不能運用文字,一般以繪畫等方式表現和記錄。

説課稿 篇2

藝術課程是在教育改革中誕生的新型課程,和我們原有的音樂課程所不同的是,它將音樂與美術合在了一起,克服了聽覺(音樂)與視覺(美術)彼此分割的傳統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和藝術能力。

宋朝大詩人蘇東坡寫過這樣一首詩:“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也就是説,精神的需要是一個人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所以在這一課,我借現在正值秋季為由,引導學生圍繞“秋”這個主題進行藝術討論、感受與鑑賞,從中領略藝術的無窮魅力。

一進入音樂教室,就聽到了舒緩、柔和的鋼琴曲《秋日私語》,優美的琴聲很快就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了他們思索的興趣。秋天是色彩豐富、充滿詩情畫意的季節,古往今來,有多少愛美而又熱愛生活的藝術家,用他們的無窮智慧和創造力量,在作品中表達了對秋天的讚美。優秀的藝術作品往往能使情與景、意與境交融在一起,塑造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產生強烈的感染力。那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這幅現代派中國畫《林晚》就是一幅意境深遠的秋景圖。在白雲與楓葉的掩映中,山中的小屋飄出了裊裊的炊煙,這滿眼的美景令山路上的遊人也陶醉了。

美術作品給我們帶來的是視覺上的感受,而聽覺上的感受就要靠音樂來完成它了。為了讓學生體會視覺與聽覺彼此融合的魅力,在這裏我安排了三段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學生根據自己對音樂的聽覺感受,從中為《林晚》這幅畫選取最能體現其意境的一段,感受畫與音樂所構成的二維欣賞效果。第一段音樂是由小提琴演奏的《思鄉曲》,這段音樂節奏舒緩、旋律中帶着淡淡的憂傷,小提琴低音區那婉轉纏綿的音色,彷彿在向我們訴説着什麼……是遠方的遊子在思念家鄉的親人嗎?寥寥的秋風中,紛飛的落葉飄散在他的肩頭、發跡,黃昏中落日的餘暉,拉長了那思鄉的背影。第二段音樂《秋葉》的前奏部分是風吹樹葉的.聲音,這自然音響與單簧管的絕妙配合,是那麼的輕鬆和平和,而有着典型流行音樂風格的主旋律,更是讓我們感受到了秋的浪漫、秋的遐想。最後一段音樂是由我們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中國民族樂器竹笛演奏的,這裏的音樂節奏相當平穩,彷彿遊人漫步於林間小道,欣賞秋日美景時那份怡然自得的心情;而它的旋律又是如此清新自然,給我們帶來一股秋高氣爽的味道。

各位老師,你們聽了這三段音樂後,覺得哪段與畫面最吻合?雖然從感受上,這三段音樂描繪的都是秋日的美景,但“國畫配國樂”似乎更符合我們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和情趣。我們的學生也是這樣選擇的。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對藝術的鑑賞和表現能力,我特意為他們渲染了詩情畫意的氣氛,引導他們站在詩人的角度,借用最恰當、最熟悉的詩句來讚美眼前的美景。雖然學生的文學水平有限,但他們還是一下子就想到了非常熟悉的唐代詩人杜牧的《山行》:“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這首詩,筆調濃郁清新,婉轉流暢,意境深遠,既恰如其分地描繪了《林晚》這幅畫的意境,也是一首秋色的讚歌。在音樂與畫面的配合下,通過學生特有的音色和聲調來朗誦《山行》這首詩,初步形成了對“秋”的三維立體欣賞。

“秋”的美是多種多樣的,在鋼琴曲《穀粒飛舞》與一組豐收畫面“稻花香裏説豐年”的配合下,引導學生再次從聽覺與視覺感官體驗“秋”豐收的喜悦、成熟的美。

大家都知道,藝術來源與生活,並且是生活的昇華。因此,在讓學生了解了藝術是相通的前提下,為了培養他們交流、表現、創造的能力,在這裏我設計了這樣一個環節,讓他們説説“你眼中的‘秋’……”,並鼓勵他們嘗試以“詩畫樂”相結合的形式展示。於是,有的學生朗誦散文片段,有的學生為大家展示秋天的圖片,有的學生當場演奏一首樂曲來表達心中的秋天……通過這樣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和分享,加深了學生對“詩畫樂”三維一體的感受,真正體會到藝術整合的魅力,同時也提醒了他們藝術就在身邊。

在交流、欣賞了藝術家們如此豐富的“秋”後,從學生的表情中,早以透露出一種親手錶現“秋”的願望。落葉是最容易得到的代表秋天的實物,因此,每位學生可以在自己平時收集到的落葉上,調出合適的顏色,印在教師準備的底版圖上,在《穀粒飛舞》的音樂聲中完成一幅獨一無二的《秋韻》圖,抒發對“秋”的熱愛。

秋天同時也是極容易勾起遊子思鄉之情的季節,藉着前面欣賞和創作的餘興,我讓孩子們用滿含深情的聲音唱起了《思鄉曲》,在優美的歌聲中,孩子們想起了含辛茹苦的父母,想起了遠離家鄉的遊子,秋天在他們的眼裏已不再只是那滿地的落葉,那豐收的果實,那悠揚的音樂,那精緻的畫面,在這個美麗的孕育着希望的季節裏,我們更感受到了骨肉同胞間那份衝不破,隔不斷的真情。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小鳥,小鳥》這首歌曲是人音社國小音樂第十冊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這是一首優秀的兒童歌曲,6/8拍,短小的樂句使歌曲很有生氣,它以小鳥為題,抒發了少年兒童“愛春天,愛陽光、愛樹木、愛花香”的心情。

本單元我想分為三課時來完成,今天主要説第一課時教唱歌曲。根據這一課時的內容,我制定了三個教學目標。

二、説教學目標

1、讓學生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2、用富有彈性、優美舒展的歌聲唱好這首歌。

3、通過創編動作培養學生創造力,以及團結合作的精神。

三、説重、難點

本節課我的重點就是教學生用富有彈性、優美舒展的聲音唱好歌曲。難點就是第一樂句到第四樂句讓學生做到“聲斷氣不斷”的演唱。

四、説教法、學法

在這節課中,我會運用到一些教具,有鋼琴,多媒體,以及一些裝飾教室的小教具輔助教學,以便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創設情境法、欣賞教學法、討論教學法、視聽結合法等。我使用這些教學方法,讓學生更加形象直觀地感受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儘可能的使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讓他們自主的參與到學習中來,同時可以使教師與學生以及學生與學生之間都有好的交流。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本節課我會引導學生用“欣賞、感受、討論、表演、合作”等多種方式學習,讓學生去感知,去演唱,去表現,去創造,使他們在愛學、樂學的基礎上獲得知識。以下就是我上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五、説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針對這一特點,我創設“大自然”這一情景,給學生提供具體生動可聯想的環境,因此,我首先在教室裏進行場景佈置,將能代表大自然的各種景觀,如樹、小草、小花等裝飾物發放給學生,讓學生貼在教室四周的牆面上,地面上,把教室佈置成美麗的大自然。

(設計意圖:這樣學生就會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快速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自主參與其中,也使這個課堂的氣氛更加活躍。)

(二)、趣味導入、合理過渡

開始上課時,我會聲情並茂地説:“同學們,我想,大家都猜到了,今天啊,老師要帶你們去野外走走,你們看,草地多漂亮啊,朵朵鮮花也在競相開放,還有小樹,這一切是多麼美啊,但是,老師總覺得好象少了點什麼,一下子又想不出來,請同學們幫幫我好嗎?” 學生互相討論,提出大自然中該有的一些東西,然後我會説:“恩,同學們説的都很好,老師終於知道了少了點什麼了,沒有小鳥的大自然,是不是好象少了點生氣呢?大家快看,他們唱着歌來了。”教師馬上播放歌曲錄音,讓學生進入到美妙的音樂中。

(設計意圖:通過這樣的趣味導入,即激發了學生的參與的積極性,同時也培養了學生主動探索和求知的能力。同時也對下一個教學環節進行了合理的過渡。)

(三)、利用媒體、營造氛圍

在教授歌曲的環節中,我首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了《小鳥,小鳥》的,中的景色是根據歌詞來製作的,裏面包括美麗的大自然以及自由飛翔的小鳥,以動畫的形式來向學生展示,並在旁邊配上歌詞,提高學習效率,營造學習氛圍。

(設計意圖:這種視聽結合的手段,使歌曲內容更加形象直觀,大大提高了學生記憶歌詞的速度,為歌曲的深入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四)、授之以漁、解決難點

為了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能力,教學中我特別注重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便在今後的學習中更加順暢。教授歌曲時,我會帶領學生一起學習歌譜,並教會學生換氣記號的正確使用方法,做到“聲斷氣不斷”,使歌譜的學習更加流暢完整。另外,在帶入歌詞時,教會學生懂得根據歌曲的情緒確定相應的演唱方法,如表現《小鳥小鳥》這首歌曲情緒時,哪個樂句應該運用流暢優美的聲音,哪個樂句應該運用歡快跳躍的聲音,這樣唱對錶現歌曲有哪些作用等,不斷提高學生表現歌曲的能力,有效的解決教唱中的重難點。

(設計意圖:這樣就可以避免學生在演唱中出現支離破碎,喪失美感的現象,幫助他們正確地分析出歌曲的情緒變化,充分體現新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這樣也就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難點。)

(五)、協作創編、培養能力

創造是發揮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的音樂學習領域,對於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有着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在熟唱歌曲的基礎上,安排學生進行小組協作創編活動,分為舞蹈、器樂、歌曲處理等若干小組,隨後進行小組表演,彰顯學生的創造力,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設計意圖:通過各種形式的創編活動,不僅為學生創造表演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還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實踐能力。)

(六)、課堂小節、深化育人

為了發揮教育功效,教師要在課堂上適時的進行德育滲透,已達到育人的目的。為此我在和同學們討論課堂收穫時,巧妙地將德育教育融入其中。如:“小花,小草,大樹,小鳥,這一切美好的東西都是需要我們大家一起來保護的,大自然給了我們這麼美的享受,這麼愉快的心情,我們能為他們做些什麼呢?”學生會回答出很多環保、綠化方面的內容,從而達到教育的目的。

(設計意圖:這樣做不但讓學生回憶了今天學的內容,還強調了德育方面的內容,充分體現了新課標準中學科整和的特點。)

説課稿 篇4

我認為教師上課其實就是一門表演藝術,關鍵是要讓學生能來聽你的課,看你表演。首先要讓學生喜歡你,然後才會喜歡你上的課,這是上好一堂課的良好開端。而且教師要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積極開展師生的雙邊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老師一進教室不應該立刻侃侃而談,不知學生在不在聽,只管自己講,也不注意學生有什麼反應,所以要讓學生來聽你的課,一進教室在講台上立定,目光循視全體學生一遍,確定學生都進入角色了才可以開始講。

一、 説教材

今天我説課的內容是九年制義務教育全日制中學美術課本第15冊第12課《美化生活的裝飾布》,本課內容1課時完成。

1、教材分析:《美化生活的裝飾布》與第九課《居室的色彩搭配》、第十課《佈置理想的家居》、第十一課《櫃架陳設的藝術》及第十三課《我的小天地》共同組成圍繞家居美化設計的一個綜合探索單元。這節課是屬於“設計.應用”領域,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目的在於引發學生對身邊熟悉的事物中包含的美感產生興趣,探究其中的審美因素,提高學生的生活品味,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的情感。

2、本課的教學目標: (1)瞭解裝飾布是怎樣扮靚家居的。研究裝飾布的特點。掌握裝飾布的設計方法和設計步驟,並完成一幅裝飾佈設計。(2)培養學生熱愛生活,富於聯想,大膽創新的精神和審美語言表達能力,提倡學生之間相互合作精神。

3、我認為教學重、難點最能體現課題目標,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根據本課的教學目標將本課的教學重難點確定如下:教學重點:裝飾布的設計,包括紋樣設計,色彩設計。難點:使裝飾布的色彩搭配協調。

二、 説教法、學法

學生分析:在紋樣的設計中,可能會出現學生不會設計單位紋樣的問題。教師可以以抽象形為例,在黑板上多畫幾幅範樣,以啟發、開闊學生的設計思路。對於不知如何將單位紋樣排列組合的學生,可啟發他想用裝飾布做什麼,並提一些參考意見。對學生來説,最難的是在設計中如何把握裝飾布的色調,使裝飾布的色彩協調。這個問題不是通過一兩次實踐就可以解決的,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設色,只要學生有設計意圖,或説出他希望達到某種色彩效果,而不是盲目的,教師就應給予充分的肯定。這樣通過不斷地豐富學生的色彩知識,逐步提高學生的設色能力。

為了使學生激起更大的興趣與熱情,由被動變為主動,既鍛鍊學生形象思維能力(腦),構成能力,創造能力;也可以鍛鍊學生的表現能力(手);同時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眼)。真正體現眼腦手的協調並用的原則。

根據學生情況,我採取以下教學方法:

1、 情境創設教學法:

學生總是在一種情境氛圍中接受知識效果最好,通過創設與教材情感相符合的情境,使學生輕鬆的掌握知識。在導課的時候利用錄像、圖片等欣賞精美的裝飾布,瞭解裝飾布,思考裝飾布是如何使自己的居室佈置得實用、觀、舒適,體現出一定的審美品位,如何表現出自己的個性。

2、 觀察、發現法:

觀察、發現法有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思維的主動性,體現學生的主體,是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體會象科學家那樣探索發現真理的滋味。讓學生觀察裝飾布的單獨紋樣是怎樣進行排列組合的,使學生髮現用不同的組合方式會產生不同圖案的裝飾布,激發學生進行創作設計的慾望。

3、 演示、練習法:

這是在美術課中最常用的方法,演示用單獨紋樣進行排列組合,教師演示只是讓學生掌握其中的組合的方法,而不是讓學生抄襲教師的想法,給學生建議,引導學生練習,根據教師指導,對所學的知識用實際,先選定要構成什麼紋樣,什麼樣的色調,最後拼合成預定的圖案和色調的`紋樣。可以展示學生豐富的想象力。

三、 説教學過程

1、組織教學。

2、新課教授

(1)導入:快速展示居室中漂亮的窗簾、桌布和牀單等裝飾布照片,展示照片的同時提出問題: (引入課題集中學生注意力)這些裝飾布在我們生活中有什麼作用?常見的裝飾布有哪些樣式?

展示裝飾布(具象和抽象兩種紋樣)組成: 讓學生看圖分析裝飾布的特點.並回答(分小組討論)。

根據學生的回答講解裝飾布特點並提問:裝飾布好看嗎?想知道它們是怎麼完成的嗎?(學生回答) 同時板書課題

(2)仔細找找它們看有沒有規律? (分小組討論)

二方連續紋樣 四方連續紋樣 單獨紋樣

(適合於裝飾邊緣) (適合於大型圖案) (適合於裝飾物中心)

講解裝飾布的構成規律:結合多媒體分析

裝飾布的色彩規律:結合多媒體分析

A 冷暖色調:紅黃為暖色代表(適合於温馨的氣氛) 藍色是冷色代表(適宜於清爽、寧靜的氣氛)

B 補色對比:紅-綠 黃-紫 (適合於張揚個性)

C 近似色: 黃-綠 粉紅-大紅 紅-紫 (適宜於柔和的氣氛)

(3)製作裝飾布:同學們學習了裝飾布的構成與色彩規律,想不想親自來設計與製作一幅好看的裝飾布呢?

現在老師就教你們製作裝飾布的小竅門。利用拷貝的方法制作(教師示範)

(4)作業:A、運用裝飾布的構成規律和色彩規律,設計一幅裝飾布。

B、尺寸要求:17c×17c。

説課稿 篇5

一、説教材

《小白兔和小灰兔》是九年責任教育六年制國小語文新編教材第二冊第七單元中的一篇講讀課文,一共9個小節。重要講小白兔和小灰兔幫老山羊收白菜,小灰兔接受了老山羊送的白菜,吃完後又去要;小白兔不要白菜要菜籽,自己種菜,菜吃不完,還送給老山羊一擔的故事。

這篇課文處在第七單元中,單元訓練重點是學會生字和詞語,理解小白兔説的:“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這巨話的意思。

編者的重要意圖,是領導學生察看插圖並有情緒的朗讀課文,特殊是分角色朗讀對話部分,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體會熱愛勞動的思想教育。

學習本課時,要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懂得熱愛勞動,憑着自己的勞動,才幹豐衣足食的道理,因此,我制定如下的教學目的。

1、學會本課9個生字和要求控制的詞語,認識4個字。

2、精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輔助學生懂得熱愛勞動,憑着自己的勞動,才幹豐衣足食的.道理。

課文層次分明條理明確,語言淺易易懂,富有吸引力,針對《國小生語文教學大綱》中,低年級閲讀教學要求:“能真確、流利、有情緒地朗讀課文。”我把“朗讀課文作為教學重點,又根據年齡段的特色和教材的要求,我把“理解‘只有自己種,菜油吃不完的菜’的意思”作為難點。

二、説教法

本文是一篇講讀課文,應體現以講為主,憑藉老師的講,訓練學生的聽説基本功。因此在講課時,教師必須採用靈活多樣的方法,才幹真正輔助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根據我班學生活潑好動、求知慾強,好奇心強的情況和教材特色,我籌備採用“表演朗讀和“直觀演示法”來教學本課,因為本文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童話故事。孩子們比較喜歡聽,有非常願意進入角色表演,他們想展示一下自己的表演藝術和才幹,興趣一定很高。如果我請他們帶頭飾分角色朗讀,他們一定表演地很傑出。

此外,本文內容每小節都講了一個完全的意思,適合掛圖,讓學生通過察看圖畫,朗讀的表演,來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把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語言、動作和神態刻畫地更加完全、具體,通過看圖説話,並接圖擴大思維,豐盛想象,培育察看,思維、想象和語言表達能力。

三、説學法

根據課文的內容要求,我籌備讓學生用“看看,讀讀,想想,説説”的方法學習本課。首先讓學生答覆。

四、説學法

根據課文的內容要求,我籌備讓學生用兩課時教學本文。現在重要講第二課時;完成教學目的2。教學過程分為五個環節。

(一)兒歌引路,揭示課題。

開始上課,我就用兒歌引路:小白兔,白又白,兩隻耳朵豎起來,愛吃蘿蔔愛吃菜,蹦蹦跳跳真可愛。同窗們,你們認為小白兔可愛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老師邊講邊板樹課題:22、小白兔和小灰兔

(二)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揭示課文後,我又問:同窗們,你們想知道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故事嗎?現在聽老師範讀課文,想想課文重要講什麼?聽後請答覆這個問題,這時學生的積極性已被調動起來了,興趣也提高,精力也非常集中,聽了範讀他們整體感知了文章的內容,然後指明分節讀課文,這樣就進入了第三個教學步驟:

(三)理解內容,抓重視點,突破難點。

在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瞭解之後,教師應一步步引導學生理解全篇課文的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先讓學生大聲朗讀全文,做到讀精確,再讓他們看課文共有幾個小節,然後逐節剖析。

1、講讀第1---3小節

教學時,課文第一節,我採用讀課文的方法一帶而過,只讓學生明確小白兔和小灰兔來幫老山羊收白菜。第2、3小節連起來講,採用看圖提問的方法。首先出示掛圖,讓學生看圖,老師提問:收完白菜,老山羊為了感謝小白兔和小灰兔,就要送白菜給他們,小白兔和小灰兔是怎樣做,怎麼説的呢?然後指名兩位同窗分別讀 2、3小節,其他同窗邊聽邊畫出寫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句子;再讓學生答覆,老師板書:要菜子收下白菜。在教學的同時,讓學生懂得禮貌用語,教育學生作一個有禮貌的好孩子;接着引導學生用禮貌的語氣讀出小白兔和小灰兔説的話,從而培育學活潑腦、動手、動口的習慣。

接着用同樣的教法教學第4---6小節

2、導讀第4—6小節

教第4—6小節時,我是這樣設計問題小白兔回到家裏怎麼做的呢?先讓學生自己讀第4、5小節,畫出表示:小白兔動作的詞。學生會很快就能答覆説:種白菜。(我在引導學生用一句化完全地答覆)並畫出“澆水、施肥、拔草、捉蟲”等詞,然後我又問:小白兔不僅這樣做,而且是“常常”地做,闡明瞭什麼?學生通過思考,有的會説:小白兔很勤勞;也有的會説:它很愛勞動。我對他們人、他們的答覆給予確定,並表揚他們,這樣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接着引導學生看第二幅插圖練習朗讀第4、5小節。板書:種白菜。再請學生齊讀第6小節後問:小白兔把一車白菜拉回家後,怎麼做的呢?這一問,信任學生會異口同聲地説:不幹活。板書:不幹活。最後讓學生看第三幅插圖,領導朗讀第6節。

3、導讀第7—9小節

我又用同樣的方法學習第7—9小節,教學時我是這樣設計問題的:小白兔和小灰兔做的不一樣,成果有什麼不同呢?先讓學生自己讀課文,再同桌分角色練習朗讀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對話,這樣學生就不難答覆這個問題:小白兔種白菜還送給老山羊一擔;小灰兔不幹活又向老山羊要白菜。板書:送白菜要白菜。接着我又説:“所以小白兔説‘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同窗們想一想,這句話講什麼呢?”讓學生接洽上面所學的內容説説。我根據學生所説做了如下總結:通過老山羊和小白兔種白菜的事告訴我們只有憑藉自己的雙手,辛苦地勞動,才幹豐衣足食的這個道理。從而教育學生要熱愛勞動。最後引導學生察看第四幅圖,練習朗讀小白兔和小灰兔的對話,讀出小灰兔認為奇怪,而小白兔很自滿的語氣。

通過以上看圖説話,不僅理解了課文的重點,而且培育了學生的察看、思維、自動學習,又豐盛了語言,還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

(四)遊戲,朗讀訓練

本文是一篇童話故事,適合分角色表演朗讀,並且通過表演可以形象地再現課文內容,使學生理解更深透,因此,在學課文後,我找了名學生帶頭飾上台分角色表演朗讀。學生對錶演感興趣,要想使朗讀表演地更成功,老師要領導他們怎樣讀好,比如:小灰兔奇怪地問的那句話,要讀出和表現出奇怪的語氣和神態來。在老師的領導下,信任學生一定能讀好。

(五)板書設計

好的板書能體現出文章的重要內容,使讀者一看就懂,又能使學生利用板書,總結課文。

我的板書設計是這樣的。

板書設計:

22 小白兔和小灰兔

要菜子 收下白菜

種白菜 不幹活

送白菜 要白菜

説課稿 篇6

一、設計意圖:

《綱要》明確的指出:培養兒童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就是幼兒園體育的重要目標,要根據兒童的特點組織生動、有趣、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兒童主動參加。中班兒童的身心發展相對比小班兒童穩定,正是活動能力迅速發展時期對各項動作能夠建立良好的條件反射,同時對於遊戲的'動作性、完整性較感興趣,可以進行教複雜的動作練習。

體育活動“小兔種蘿蔔”就是根據我班兒童的實際情況,以“小兔種蘿蔔一收蘿蔔、拔蘿蔔一慶祝收穫”有趣的遊戲情節串連整個活動,合理安排練習密度,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並且充分利用我園優越的材料和環境,以兒童最喜歡的遊戲方式發展其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發展體能,可以培養兒童堅強、勇敢、不怕困難的意志品質和主動、樂觀、合作的快樂。

二、活動重難點:

1、本活動重點就是讓兒童感受遊戲的快樂,發展身體的平衡能力、協調能力、靈活性。

2、難點就是培養兒童堅強、不怕困難的品質和主動合作、樂觀的態度。

三、説教法

本次活動我採用了:

嘗試法、遊戲法、提問法

四、説學法

整個活動以兒童為主體,使用了循序漸進的原則,通過“種蘿蔔一收蘿蔔、拔蘿蔔一慶祝收穫的過程來進行。

五、教學程序

第1個環節:讓兒童當小兔去種蘿蔔來吸引兒童,引起兒童對活動的興趣,激發兒童遊戲的慾望,為活動的重難點做好鋪墊。

第2個環節:引導兒童收蘿蔔、拔蘿蔔,讓他們體驗遊戲的快樂,培養主動、樂觀不怕困難、合作的態度。

第3個環節:讓兒童體驗收穫的快樂。

説課稿 篇7

一、依據課標説教材

唐詩《早發白帝城》是(北師大版)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北師大教材的編排特點為單元主題式,本詩是單元主題為“遠行”的一篇主體課文。全詩運用誇張手法,以輕快的筆調抓住極具特色的迴盪在耳畔的猿聲和早已越過萬重高山的輕舟,竭力描述了長江水流之急,輕舟之快,景色之奇,充分表達了詩人無比喜悦的心情。該詩氣勢豪放,畫面明麗,語言形象,情感歡悦,意韻暢達。是膾炙人口的名篇,更是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極好教材。

《語文課程標準》在“階段目標”中指出:要引導兒童誦讀淺近的古詩,展開想象,獲及初步的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的優美。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本課圖文並茂的教學資源,充分發揮教材在單元主題中的'枴杖作用,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和審美情趣。

二、以學定教説目標

二年級兒童在學前班就已接觸古詩和兒歌,加上前幾個學期的學習,對古詩有了初步的認識,同時也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

基於教材的特點和學情,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定為: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學會“朝、辭、彩……”等7個生字,滲透性識字9個,掌握多音字“還”,辨認多音字“朝、重”,有感情地背誦全詩。在過程與方法上,利用工具書理解重點詞義,教給學生邊讀邊想的學習方法,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同時注重從課內學習到課外延伸,整合學習《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等詩。在情感價值觀上,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為更好的達成教學目標,我確定本課的教學重點為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文,根據兒童認知水平來理解詩意;難點是通過詩文的學習,體會作者喜悦歡快的心情。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將採用以下教學策略。

三、整合資源説策略

一是情境再現策略。主要通過CAI課件,圖文對照,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引領學生進入詩的意境。

二是以讀促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多向互動,通過多種形式導讀,使學生讀中感悟,把文本中“輕舟疾飛”的意境內化為學生腦中的圖視,從而體會作者歡快愉悦的情感。

三是激勵評價策略。由於年齡較小,學生對古詩的理解可能是膚淺的、幼稚的、困難的,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怕困難,努力探究,力爭在各自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的體驗。

四是嘗試成功策略。在教學中,實行半扶半放,引導學生總結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學相關詩歌,這樣把教與學,學與行緊密聯繫,讓學生嘗試成功的快樂。

本課的教學分二課時進行,第一課時是學習、理解欣賞本詩。第二課時是運用學習經驗,自學《望廬山瀑布》、《夜宿山寺》。我説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四、多向互動説流程

依據課堂教學靈性化,情感化的理念,本課的教學流程大致為四個環節: 1、創設情境解詩題知詩人;2、自主合作讀詩句明詩意;3、品讀揣摩入詩境悟詩情;4、實踐拓展促內化求遷移。

(一)、創設情境解詩題知詩人

課始,談話激趣:同學們,你們喜歡唐詩嗎?你們都讀過哪些唐詩?(讓學生試着背一背)這些詩你們是從哪學的呢?[意在瞭解學生課內外古詩學習情況],是啊,咱們中國是詩的國度,唐詩就像一顆顆璀璨的明珠,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耀着奇異的光芒。今天老師和你們去採摘一顆古詩明珠,就是大詩人李白寫的《早發白帝城》,大家願意嗎?接着出示課件:朝霞、薄霧、江水、青山、白帝城,最後定格“白帝城”。老師相機板書課題——早發白帝城。板書時讓學生看老師在田字格中寫“帝”字。然後提出問題:小朋友,你們知道白帝城在哪兒嗎?根據學生回答,教師相機介紹白帝城的傳説及地理位置:白帝城——在現在的重慶市奉節縣的白帝山上,東漢時公孫述隱居在此。相傳他曾見過家門前的那口井內有白龍躍出,因此把自己稱為白帝,把山稱為白帝山,把城稱為白帝城。你們知道李白為什麼到白帝城去嗎?[讓學生談一談,如果學生不知道,教師相機點撥。]唐朝年間,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被髮配流放,去貴州夜郎縣。那兒可是個窮山惡水的地方,李白去了,説不定會客死他鄉,再也無法施展自己的才華和抱負。所以,這一路上李白都沮喪苦悶,茶飯不思。走着走着,來到白帝城,一騎飛馬來報,皇上赦免李白無罪釋放。聽到這樣的好消息,李白就像出籠的小鳥,無比喜悦,早晨乘着船從白帝城出發,一天就回到了我們湖北的江陵。這首詩就是他在返回的途中寫的。(老師介紹完後,和學生一起讀詩題)。讀準“帝”、“城”的讀音。

這一環節的設計,採用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解詩題、知詩人,同時教師依學定教,以講故事的形式相機交代背景,為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全詩作了鋪墊。

(二)、自主合作讀詩句,明詩意

當學生對詩題,詩人有了初步瞭解之後,教師組織學生自主讀詩,合作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問題,在交流中解決問題。

第一步 教方法,出示自學提綱。

1、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藉助工具書,理解詩句;

3、想想詩人為我們描述了怎樣的畫面;

4、提出不懂的問題,互相討論。

這裏,學生既可按綱自學,也可用自己的方法自學。

第二步 檢查識字情況(通過摘星星、開火車等活動)檢查識字情況,並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記住這些生字的。在指導識字中,重點強調“還、朝、重”這幾個多音字及“彩”的讀法,並讓學生記住“啼、猿、辭”的結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