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備】説課稿模板(精選13篇)

來源:文書谷 9.2K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編寫説課稿助於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那麼應當如何寫説課稿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説課稿,歡迎閲讀與收藏。

【必備】説課稿模板(精選13篇)

説課稿 篇1

一、説教材

《故鄉》選自部編版國中語文課本九年級第三單元第14課,這是魯迅先生的一篇小説,本文通過寫作者在回故鄉接母親和侄兒北上過程中的所見所聞,以及對童年夥伴閏土的着重描寫,體現了作者對封建制度和思想對人性禁錮的批判,突出了作者對封建制度與思想的摒棄。本文通過倒敍的手法對主要人物閏土加以較為立體的形象塑造,並且在人物形象的轉變體現了本文的中心主旨。因此我會將對於人物形象轉變的原因分析作為本課的學習重點。

二、説學情

我們常説教學的主體是學生,九年級的學生對於基本詞彙的積累已經到達了熟練的程度,對於小説這種文體也不陌生了,但對小説中心主旨的理解仍存在難度,對於小説敍事方式的把握也要有方法上的歸納,對於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還需要進一步訓練。因此我將小説敍事方式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分別設計為授課的重難點。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以及學生的特點,我制定了以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正確把握文章的敍述順序。

【過程與方法】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為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結合創作時代背景,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對封建制度的決絕的摒棄態度。

四、説教學重難點

根據以上內容,我確定的【教學重點】通過教師講授和小組合作,學生可較為熟練地進行人物性格特徵的分析。

【教學難點】結合創作時代背景,學生可深刻體會作者對封建制度的決絕的摒棄態度。

五、説教學方法

小組合作探究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談話法。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導入是將學生從生活中帶進文本的過程,因此,在此環節我會結合學生所學的知識,請學生説説在以前學過的魯迅的小説中,重複出現的元素有什麼,互動幾輪之後,我會引導學生關注到:魯鎮。在導入環節就加以互動可以充分調動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方便抓住其注意力,引入課題。

(二)整體感知

首先,請學生回憶學過的魯迅的小説,談談魯鎮在魯迅小説中的意義,學生應能較為迅速地回答出魯鎮是故事發生的社會環境,同時為人物活動和故事情節進展提供了空間。緊接着,我會提出第二個問題,即本文的敍事順序是怎樣的,由此引導學生關注到“插敍”這個手法上來。通過這樣的流程,學生能夠順利分析出線索,概括出文章的脈絡,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鋪墊。

(三)深入研讀

深入研讀,意在通過文中的細節來反映整篇文章,並且能夠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內容。

首先我會請學生回顧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並使用這種方法快速分析少年閏土的形象,這是學生在國小時接觸過的內容,同時也是教師對於學習方法的示範過程,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可以有效的回顧起少年閏土的內容,同時也對人物分析的方法進行了鞏固,這為下一環節的學習做好了準備。

緊接着,我會請學生通讀課文,分組分析中年閏土的形象,經過互動和點評,學生會發現中年閏土和少年閏土形成了人格上的強烈反差,這也是激發學生好奇心的必經過程。接下來,我會提出一個問題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好奇心,即為什麼閏土會發生這樣的轉變,經過小組討論,學生會發現“外部原因—動盪的時局,統治階級的壓迫;內部原因—閏土自己的性格使然;閏土自身性格的形成深受封建制度浸染以及所處的社會時代的影響。”通過這一回合的學習,學生已經接觸到本文的中心主旨了。為了進一步突出主旨,我繼續提出瞭如下的拓展問題:如何理解“我知道我在走我的路”?魯鎮在這篇文章中又有怎樣的意義?通過閲讀、討論和思考,學生們不難找出:這句話採用了雙關的修辭。一方面“路”指的是作者一家離開的水路,另一方面指的是作者正在走的思想的路,即摒棄舊社會舊制度的民主科學的路,魯鎮在魯迅的小説中一直是深受封建思想影響的地區,在本文中,魯鎮就是封建思想及制度的象徵,作者離開魯鎮再不回來,代表着與封建思想及制度的決裂。至此,我的三維目標均已達到。

(四)小結作業

在這個環節,我會請學生按照板書進一步簡述本課內容。並且以人物描寫與主旨的關係作為作業,學生可深化對主旨的理解,同時為下一課時人物描寫語言的分析做了預習準備。

七、説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2

一、説教材

《記金華的雙龍洞》是人教社義務教材國小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講讀課文,它以精練生動的筆墨記敍了作者遊覽金華雙龍洞的經過,表達了作者對山川景物的熱愛。通過認真鑽研教材,我在教學第一部分路上見聞時,設計了一個聽的訓練,巧妙運用媒體,激發興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聽説讀寫能力。課件出示葉聖陶老先生介紹遊覽的時間、地點及沿途的山、樹、水等迷人景色設計了範讀、賽讀、配樂讀等多個台階,紮紮實實地進行了讀的訓練。第二部分,外洞、內洞的特點以及作者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展開想像,感悟祖國山河秀麗,引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基於對以上教材的理解,依據新課標和本文特點,特制定如下教學要求:

1、使學生了解課文是按遊覽順序記敍了作者遊雙龍洞的所見所聞。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秀麗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學習抓住特點寫景物的方法,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有條理敍述事情的能力。

3、按空間順序給課文分段,並概括段意。

4、學會生字、新詞。

5、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喜歡的自然段。

根據教學要求、教學重點、難點分別是:

重點:體會金華雙龍洞景象的奇異。

難點:孔隙的描寫。遊記類課文的學法。

二、説教學方法

運用導讀和創設情景結合法,並注重遊記類文章的學法指導﹙讀、劃、議、悟、讀五步走﹚

三、説教學過程:

〈一〉課件引路,引導學生悟文生智

幾乎所有的文章都存在重點、難點,相應的語文教學也就存在着中心環節。事實上,教學活動中重點環節的處理好壞通常是評價一堂課成功與否的關鍵。恰當運用電教手段,往往能立竿見影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從而使教學對象茅塞頓開。在介紹洞口的特點時,適時出示課件,讓學生用自己的話形容洞口的景象。有的説:“山很高,樹很茂密。”師隨即進行詞語訓練,換詞還可以怎麼形容?馬上有同學説:“山石嶙峋,樹木枝繁葉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詞語“突兀森鬱。”學生通過觀察畫面,感悟了詞義,這種教學方法較之以老師以詞解詞,生硬灌輸無疑要高明得多。在介紹外洞特點時,當學生讀到:“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時,外洞究竟有多大呢?這時課件出示:“在那裏聚集一千或是八百人開個會,一定不覺得擁擠。”然後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進行語感訓練,外洞究竟有多大瞭然於心。滲透作者整體感知又具體化描寫的寫法。外洞這麼大,內洞是什麼樣的?我們怎麼由外洞進入內洞的,此時出示課件:小船之小,用繩子拉船,表情朗讀進洞時的感覺,讀中悟文,感知孔隙之小。

〈二〉創設情境,啟迪學生展開想像

在抓重點段進行教學過程中,藉助多媒體課件,進行想像思維的訓練。當教師問學生對內洞的什麼景物最感興趣?學生説出石鐘乳、石筍時,老師隨即出示課件——石鐘乳、石筍,孩子們好奇心強,興趣濃厚,聚精會神地觀看之後,老師問:“這些石鐘乳、石筍好看嗎?”學生説:“好看。”老師問:“那書上怎麼寫的呢?”生齊讀:“那些石鐘乳、石筍形狀變化多端,顏色各異,即使不比作什麼,也很值得觀賞。”老師隨即接到:“那麼要是比作什麼,就更值得觀賞了。”四人一小組討論交流:“這些石鐘乳、石筍像什麼?”老師發圖片,結合課件啟發學生想像。“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踴躍發言:“有的像微笑的彌勒佛……”“有的像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的像仙女下凡,把幸福帶給人間……”全班同學紛紛舉手,充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插上了想像的翅膀。內洞的石鐘乳,石筍本身就多姿多彩,奇特好看,被學生想像成各種神仙、動物、器用、宮室後,枯燥的語言文字在學生面前幻化成生動活潑的畫面,使人感到身臨其境,趣味無窮。

〈三〉音像激情,啟發學生口語交際

學生興致勃勃地學完課文之後,老師説:“雙龍洞如此迷人,下面誰願意當導遊,帶領大家到此一遊?一女生走到台前,老師引導:“這位導遊小姐,現在下面都是遊客,你怎麼稱呼他們?”該生隨口接到:“各位先生、各位女士,你們好!歡迎你們來浙江金華的雙龍洞來參觀……”音像出示,導遊解説,遊客提問,引導學生口語交際,在內化語言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的讀書悟文能力,可謂一石二鳥。

〈四〉拓展延伸,感悟作者寫作方法

在同學們跟隨導遊飽覽了雙龍洞迷人的景色後,導遊相機説道:“其實下面的遊客呀,可能比我瞭解得還多,對雙龍風景區你們知道的也可以給大家講講呀?”同學們小手如林,躍躍欲試,因為課前老師發給他們的資料,已積累在胸,此時生生互動,人人情緒激昂,老師隨即總結:其實像金華風景區這樣的景點還有很多,我們的祖國地大物博,山川秀麗,以後有機會去遊覽,希望你們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眼看,用心記,學習葉聖陶爺爺的寫作方法,也寫下膾炙人口的名篇。

四、説板書設計

我採用了板畫的形式,形象直觀,學生從圖上就感知了內外洞的大小,及船的小、孔隙的窄,讓人一目瞭然,真正為理解課文起到了輔助作用。

附:板書設計

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1、《大綱》的要求: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初級中學《語文教學大綱》(試用修訂版)對閲讀能力提出這樣的要求“學習欣賞文學作品,感受作品中形象,欣賞優美、精彩的語言”。

2、教材內容的特點和作用

《桃花源記》是試用修訂本國中語文第二冊第五單元的一篇文言散文。詩人“以文為辭”,在《桃花源記》中虛構了一個美好的理想境界,比作者在田園詩《歸園田居》所描寫的田園生活更美,更理想。詩人以洗煉的筆墨,給我們描繪了一幅沒有塵世羈絆的人間樂園——世外桃源。因此《桃花源記》更具有文學的欣賞性,對提高學生的文化品位、培養文言散文的審美情趣有着重要的作用。

3、教學的重點、難點

由於七年級年級學生知識積累的有限,形象思維能力仍占主導地位,抽象思維能力還不是很強,學生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有一定的難度。因此依據《大綱》要求和教材內容的特點,結合學生的實際,《桃花源記》的教學重點、難點可以這樣確定:

教學重點:感受桃花源的美境,理解文中作者所表達的美好理想。

教學難點:理解評價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會。

4、教學目標

學習目標:熟讀成誦,理解文章的內容。

能力目標:積累遷移,培養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德育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代人生。

二、教學設想

1、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一個“春蠶收長絲,秋收靡王税”般的社會,和平恬靜,怡然自樂。它是一種理想,一種美的象徵。因此,我把本節課設計為賞析課,以“美”為突破口,開展教學,突出重點。

2、為突破難點,我設計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啟發學生認識作者的社會理想,弄清“桃源”是“世外”的,而不是現實的。

3、教學手段:利用多媒體(CAI)課件創設情境,啟發學生去想象桃花源的美、理解桃花源的美,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進而激發學生創造美的才能。

三、學法指導

教法的根本是學法,只有把“學法”教給學生,才能達到不教,正所謂“授之以漁,則終身受用無窮”。

1、誦讀法:朗讀是學生習得語感,提高閲讀能力的有效途徑,它具有喚起形象、表達情感、加強理解、訓練思維等多種功能。《桃花源記》是一篇美文,只有讓學生熟讀成誦,才可能習得語感,在此基礎上理解文章的內容,感受優美意境。

2、想象法:愛因斯坦曾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由此可見,想象力對人的發展的重要性。本文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虛構故事,教學時引導學生髮揮合理的想象,領會作者的意圖,評價桃花源社會。

四、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指導思想是教師作為啟發者和鼓勵者,創設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想象,主動參與學習,攝取知識,培養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主要是以朗讀為紐帶,以桃源‘美’境為主線,以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其教學基本流程如下:

教師導:誦讀感知 —— 分步品讀 —— 積累遷移

學生學:感受“美”—— 欣賞“美 —— 創造“美”

具體操作如下: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好奇心是想象的起點。這一環節主要是通過教師口述桃花源的故事,創設情感情境,把學生帶入一個神奇的世界,抓住學生的好奇心,激起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本節課的學習中。

二、反覆誦讀,整體感知

從認識的心理過程來説,這一環節是學生的感性認識階段,它是學生進行想象的基礎。設計讓學生通過反覆誦讀掃清字詞的障礙,習得語感,積累感性材料。其具體步驟是:

① 學生聽配樂朗誦,以此為示範嚮導,讓學生進入情境;

② 學生自由讀,讀法自定,或朗讀,或默讀,甚至可以吟唱。這是尊重學生的“個體”認知個性,引導他們樂於去讀。此時,教師用幻燈片把一些易讀錯的字(如阡陌、語云、郡下、詣、驥、邑人)投影出來,供學生參考。

③ 小組內互評,看誰讀得最清楚、流利。通過討論比較優劣找差距,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對朗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讀”後讓學生寫出一句話,把自己對這篇課文的感受表達出來,並與本組的同學交流,看誰寫得最簡潔。目的是讓學生初步整體感知課文。

三、分步品讀,理解、欣賞文章精妙的意境之美

這部分是教學的重點。我將充分利用中學生好想象特點,引導學生細讀課文,認真揣摩課文中所表達的形象,通過想象去感受桃源的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這一環節分兩步進行:

(一)帶領學生欣賞桃源的自然美

這一環節的設計以“桃源美景”為核心,讓學生入情入境,展開豐富的想象;繪聲繪色,進行創造性的描繪。目的是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首先讓學生個別朗讀課文第一、二段,啟發其他學生思考:漁人在河兩岸以及從山口進入桃花源看到了怎樣的景色?並要求學生找出寫景的句子。接着,我在屏幕上投影出桃源風景的圖片,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桃花源真是美不勝收,你頭腦中浮現出了怎樣的畫面?然後讓學生選一個自己喜歡的景點用下列句式進行描繪。

句式:這裏的……美,你看(聽)……。

教師注意對描述中詞句理解不正確的地方,予以指正,鼓勵有創造性的描述。我也把自己的感受告訴學生:聽了大家的描繪,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幅美麗的畫圖,桃源是美麗的,它美在環境幽雅,美在風景秀麗,美在資源豐富,美在靜謐祥和。通過教與學的雙向交流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積極主動地進入下一環節的學習。

(二)引導學生體會桃花源美好的生活畫卷——社會美。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只有讓學生理解桃源的社會美,才能真正理解本文的主旨。因此我將進一步引導學生髮揮合理的想象,理解“世外桃源”的內在美—社會美,深化學生的美感,形成初步的理性認識。具體的做法是:

先啟發學生思考:“桃花源除了景美,還能讓我們感受到什麼美?”學生回答之後,在屏幕上投影幻燈片,讓學生以漁人或村人的身份講述這裏生活的美。目的是讓學生入情入境,去發現“美”,創造“美”,培養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在學生講述之後,進一步追問:這裏的統治者是誰?衙門在哪裏?這地方為何會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讓桃源中人樂不思蜀?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這裏沒有戰亂,沒有階級,沒有紛爭,沒有憂傷,處處恬靜,人們過着怡然自樂的生活,是一幅幸福、快樂的美妙生活畫卷。此時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利用這一點讓學生把全文再誦讀一遍,使學生加深對桃源“美境”的體驗。在學生還陶醉在環境幽美、其樂融融的桃源勝景時,進入下一步的學習。

四、整合評讀——理解評價作者的理想

這是教學的難點,主要通過啟發思考和學生自己的討論來突破,同時使用多媒體幻燈片輔助教學,提供背景資料。這一環節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作品的內涵,通過想象誘導學生的發散思維,從中得出有規律的認識,即上升為理性的認識。

具體的做法是:先要求學生默讀課文第四、五段,然後要求學生根據我提供的背景,聯繫歷史知識思考,並分組討論:這麼美的地方它存在嗎?你有什麼根據?如果不存在,作者為什麼要這樣虛構呢?此時我根據學生反饋的信息,對學生的思路、表達等方面點撥。並進一步對學生進行理想的啟迪和薰陶,啟發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陶淵明的理想社會能實現嗎?你心目中的理想社會是怎樣的社會?

五、歸納總結

學生通過前面的學習,對文章的認識已從開始的感知形象過渡到理性的認識。此時由學生自我總結已是水到渠成,因此我通過問題的形式啟發學生思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這是一個開放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談學習這一課的感受,也可以談學習方法等等。

在學生正感受到“收穫”的滿足感時,我讓學生在以下的三件事中作出選擇,把“收穫”變為創造。這三件事是:

① 選一段你最喜歡的文段有感情地讀給全班或本組的同學聽

② 用你的筆畫出你心目中的桃花源。畫好之後,如果學生願意,就通過多媒體投影儀展示給全班同學看。

③ 製作知識積累卡:可以摘抄文中優美詞句,也可以把本節課的心得體會、學習的方法寫出來。

這一環節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把心中想象的“世外桃源”或者用心讀出,或者用繪出,或者用筆寫出,使課文藴涵的美育價值在學生的讀、寫、畫中充分顯現出來,實現“美”的再創造,培養創新能力。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以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

六、課後延伸

現代教育家葉聖陶曾説過:“教是為了不教。”從認知心理來説,這是學習的必然,也是能力的延伸。因此我將通過佈置課後作業,把學生對桃源美的感受延伸至課外,開闊視野,瞭解陶淵明描繪的“世外桃源”閃光的藝術魅力。具體説就是要求學生課後選讀以下詩作:《桃花源詩》(陶淵明)《桃源行》(王維)《桃源圖》(韓愈)《桃花溪》(張旭)《桃源行》(王安石)。

説課稿 篇4

一、説教材

“快樂的家園”是第一單元“生活中的數”的開端,學生將初步認識10以內的數,體會數的意義。

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情趣的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發展學生的數感;在數數、認數、讀數的過程中,要重視實物操作,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體會數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學目標:

1.通過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讓學生初步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繫以及學習數學的愉悦。

2.在具體情境中,初步認識1~10的數,初步體會基數、序數的含義。

3.通過在具體情境中活動,能運用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培養學生初步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觀察能力、運用數學進行交流的能力。

教學重點:

初步知道0的含義,會讀、會寫數字0,初步學會計算有關0的加、減法。

二、説教法。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有效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注重通過多種情景來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認數過程。我在學生的知識、技能、心理特點等因素基礎上,營造情境氛圍,架起現實生活與數學學習之間,具體總是及抽象概念之間的橋樑,讓學生積極參與、體驗的含義……在已有知識經驗的支持下,自主能動的探索,實現教學的再創造。

三、説學法:

㈠創設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使學生好學。

㈡運用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樂學。

四、説教學流程。

(一)活動一:猜一猜

1.小朋友們喜歡小動物嗎?今天有一位小動物要和我們一塊兒學習,你猜它是誰呢?它有:兩隻長耳朵四條腿;愛吃蘿蔔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愛。(電腦出示:小白兔)

2.可愛的小白兔給我們帶來一幅美麗的圖畫:

這是它嚮往的快樂的家園。

(設計意圖根據兒童的心理特點,首先從創設“猜猜看它是什麼動物”這一有趣的情境出發,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讓他們以高昂的情緒投入到學習中去。)

(二)活動二:誇誇美麗的家園

1.(指着畫面)這真是一個美麗的家園,生活在這樣的家園裏,小白兔一定會感到很快樂。同學們仔細觀察,看看圖上都畫了些什麼。

2.誰能説出圖上哪些東西的個數是“1”。(學生自由説)

3.老師小結:剛才小朋友們説了很多個數是“1”的事物,它們都可以用“1”來表示(電腦出示“1”)。“1”的威力可真大,它可以表示單個的一個蘿蔔;也可以表示由許多個蘿蔔組成的一筐蘿蔔;還可以表示一座高山,一株小草等(電腦同時閃動一個蘿蔔、一筐蘿蔔、一座高山、一株小草)。

4.現在請你們看看自己的身體和周圍,有哪些事物能用“1”表示呢?(讓學生自由説,教師同時舉起實物或做手勢。)

5.同學們觀察得很仔細,都説得很好(抓住現場:舉起一本書,説這是1本書,再拿來1本書,合起來就是2本書,可以用“2”來表示),誰來説2還能表示什麼呢?

6.那3能表示什麼呢?4能表示什麼呢?(同桌互相説)昨天我們認識了1~10這幾個數,請你選1個數和小組的小朋友一起説一説。

(設計意圖沒有學生自己的思考就沒有真正的數學學習,通過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比較、概括,使學生獨立思考、積極探索,讓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認數。這個過程使學生不但掌握知識,也瞭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同時鼓勵學生合作學習,對凌亂的認數順序進行整理,培養有序思維能力。)

(三)活動三:小小足球場

1.剛才同學們説得很好,現在我們帶小白兔去足球場看看(電腦出示:小小足球場)。

足球場上正在舉行一場精彩的比賽,你們發現了嗎?每個運動員身上都有一個數,這衣服上的數表示什麼呢?(學生自由説)

2.師小結:對,衣服上的數可以表示號碼,也可以表示是第幾個運動員。請同學們指着圖,自己讀一讀運動員身上的號碼。

3.問:有幾個號碼?有10個號碼就表示有幾個運動員?(學生回答)

4.思考:比賽結束後,運動員們要排隊,他們按什麼順序排隊呢?

5.實際操作。

現在我們按號碼從小到大的順序排隊,請10個同學來當運動員(每人手中拿有一個數),請運動員聽口令,現在我們按1,2,3,4,…的順序排隊,看誰排得又快又好。請同學們説一説,你喜歡幾號運動員,他排在隊伍中的第幾個?(如有同學説他喜歡8號,當他數到8號運動員時,引導他説出:“8號運動員正好排在隊伍中的第8個。”同時引導學生説出:“從1號到8號共有8個運動員”。)

6.我們要向這些小朋友學習,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把自己的身體練得棒棒的。

(設計意圖通過創設“小小足球場”這一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輕鬆地掌握基數和序數。這個過程不但使學生掌握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判斷正誤的能力,同時滲透思想教育。)

(四)活動四:“練一練”

1.好啦,現在我們去認識一個新朋友。

今天小聰和我們一塊玩“找朋友”的遊戲,小聰已經找到1的好朋友是一架飛機,問:“你們能幫其他數找到好朋友嗎?”請同學們把好朋友用線連起來。

2.請同學們數一數、畫一畫。

3.每組圖中,把與左邊同樣多的部分圈起來。

4.今天小朋友們學得很好,現在老師交給你們一個任務,有沒有信心完成?請你們把教室或家裏能用1~10的數字來表示的物體,記在小腦袋裏,下節課説給同學們聽聽,好嗎?

(設計意圖利用生動有趣的畫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練習題的設計上,注意兼顧習題的層次性、針對性和實踐性,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發展。最後設計了一個小調查,因為數學知識本身來源於生活,教師所要做的是引導學生髮現生活中的數學,從而感受數學應用的廣泛性,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處處應用於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

説課稿 篇5

一、教材分析及背景

1、教材地位和作用——承上啟下

本節課內容——大氣的熱力狀況既是對前面1.2節太陽、地球、月球之間關係的承接和複習,又為後面學習大氣運動奠定了基礎。因為天氣都是由大氣運動來實現的,凡是要分析天氣,首先就要分析大氣運動,而大氣運動的能量來源又是太陽輻射。所以掌握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作用、大氣對地面輻射的吸收作用以及大氣逆輻射等知識對後面學習大氣運動起着鋪墊作用。但在新課程標準中卻省略了這方面的知識補充,在高中必修一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氣”中直接講到“冷熱不均引起的大氣運動”,捨去了“大氣的組成和垂直分層”和“大氣的熱力狀況”這一知識的補充。濃縮的過程中捨棄了一些必要的知識鋪墊。所以每次給學生授課過程中,講到大氣運動這一知識時,學生的理解都很困難。本次課程的教學案例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

2、教學目標的確定

知識目標:

(1)瞭解太陽輻射的波長組成

(2)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

(3)進一步掌握大氣對地面的保温效應並着重理解保温作用的機理

(4)瞭解大氣對全球熱量平衡的作用

能力目標:

(1)讀到達地面太陽輻射圖、大氣温室效應圖、分析説明大氣熱力過程

(2)運用大氣熱力性質解釋一些地理現象

情感目標:.

(1)大氣層對太陽輻射的削弱和保温作用,要提高環保意識,保護臭氧層

(2)認識全球的熱量平衡是自然界的重要規律,要把握規律,保護地球。

3.教學的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理解大氣的温室效應。

難點:大氣的温室效應;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之間的關係。

二、教學手段.

(1)我主要以“教師講授為主導,學生為課堂主體,實現師生互動”形式,以多媒體、板書、畫圖為輔助手段;

(2)以講述、提出問題形式引入矛盾,引導學生思考分析;

(3)以分組討論活躍課堂氣氛;

(4)運用大氣熱力性質解釋一些地理現象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鼓勵學生課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知識和信息(互聯網、圖書館、報紙等)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力,擴大知識面,促進全面發展。

三、教學方法和過程

1.新課導入:首先我引入Flash動畫《后羿射日》神話故事,調動學生對本次課的聽課興趣和求知慾。

提出問題:后羿為什麼要射掉九個太陽?

通過直觀的動畫呈現,運用發現教學法第一個步驟——提出讓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出矛盾。營造課堂的學習氣氛,使學生處於一種積極主動的情景之中。

教師總結:回顧前面1.2節學的知識,太陽輻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單是一個太陽每分鐘到達地球的太陽輻射能量相當於燃燒4億噸煤產生的熱量。太陽表面的温度約達6000K,可是到達地球的卻不及太陽輻射總量的22億分之一,這之間的能量哪去了?

2.講授新課:我通過課件展示圖片,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

(1)提出問題:通過課本圖2.2的對比,圖1和圖2兩幅圖有什麼共同點和不同點?為什麼地球表面温度的晝夜變化不像月球那麼強烈?通過學生分四個組討論,我進行歸納總結。

教師總結:相同點是地球、月球都是不發光的球體,其能源都是來源於太陽輻射,不同的是地球隔着一層厚厚的大氣層,保護着地球。因為大氣層對太陽輻射有削弱和保温作用,以至於地球白天的氣温不會太高,晚上的氣温不會太低,減少了地球表面的氣温日較差。進入本次課程內容——大氣的熱力狀況。

教學效果:運用發現教學法中的類比發現,誘導學生髮現兩圖中的共性和區別,有助於學生認知結構的發展。學生在觀察兩幅圖都能夠很好的發現其中的共性和區別,其中第二組學生描述的比較完整。接着繼續向學生提出問題,再次把矛盾拋向學生。

過渡問題:大氣層相當於一扇大門,為什麼允許大量的太陽能量進,卻只有少部分的能量逸出?首先就要了解太陽和地球兩者輻射過程中不同的波長特點。進入主題。

(2)本次課程重點我依次分三個層次來授課。主要以提出問題的形式向學生提出:①太陽以什麼樣的形式向地球傳遞能量,有什麼特點?②太陽輻射穿過厚厚的大氣層發生了哪些一系列的能量變化?③太陽輻射能量到達地面又發生哪些模式的轉變?

①把全班學生分成三個小組,分別思考以上三個問題,從中選代表進行總結。通過學生的觀察圖,分析圖,分組討論。

教師總結:太陽能量輻射的特點:以多種波長形式輻射,只要集中在可見光區。

教學效果:在下結論時我語音加重並有停頓。根據感知的強度規律,作用於感官的'刺激必須達到一定強度,才能引起清晰的感知覺。同時引導學生朗讀課文中總結性的字段。在授課過程中,我採用圖表結合,直觀對比方法,圖表法直觀並高效。以分組形式進行,有利於提高學生思考的積極性。學生通過讀圖,分析圖,並得出結論。我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學生們都感覺到成功的樂趣。如(表1、圖4)。

光區波長(λ)範圍佔太陽輻射總能量百分比

紫外光區<0.4μm紫外線7%

可見光區0.4—0.76μm可見光50%

紅外光區>0.76μm紅外線43%

太陽能量輻射特點:以多種波長形式輻射,只要集中在可見光區。

②大氣的削弱作用是本節課的重點,在教學時間上我分配較多。在教法上我採用抽象化直觀的方法,運用波浪學説解釋大氣對太陽輻射的散射作用(圖5),也是本次課的亮點與創新。波浪的波長大於石頭的半徑,波浪就越過石頭,否則就散射開來。原理同大氣中波長不同的紫外、紅外、可見光射在大氣中CO2 、O3 、水汽、塵埃等成份上散射或是反射等削弱方式。通過身邊熟悉的例子來解釋複雜的大氣削弱原理,學生理解效果也比較好。用列表對比法表示大氣削弱作用(表2)。圖表對比與總結更能讓學生透徹理解,掌握其中的區別與聯繫。

圖5 波浪學説

削弱方式大氣成份波長範圍削弱強度

吸收CO2 、O3 、水汽紫外、紅外弱

散射微笑塵埃可見(蘭、紫)中

反射較大塵埃、雲層可見(紅、紫)強

表2

③大氣的保温作用是本節課的難點,特別是大氣的温室效應,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之間的關係。所以在解釋 “物體的温度越高,輻射中最強部分的波長越短,反之越長”這一實驗原理時,我採用舉例法,如太陽温度相對地球來説比較高,所以太陽是短波輻射,地球是長波輻射,使其簡單化。通過指導學生讀書,真正理解過渡語中所提出的問題。同時通過幾道簡單習題進行鞏固。

教學效果:根據皮連生認為知識學習過程分為:習得—鞏固-轉化-遷移和應用,即行為認知主義的R-S理論,學生基本都能夠很好的掌握其中的原理,並能在練習中運用起來。

(3) 運用生活中例子:為什麼夏天有云的白天氣温不會太高?為什麼多雲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為什麼農民用人造煙幕在晚秋或寒冬防禦霜凍?西北地區“早穿皮襖午穿紗,圍着火爐吃西瓜”?交通燈中為什麼使用紅燈停?等生活中的實例。激發學生對掌握本次課程的實用性。

教學效果:教學過程中我注重以學生髮展為本,運用大氣熱力性質解釋一些地理現象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心動。運用馬斯洛的人文主義,所遵循的方法是創設情景——列舉現象——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學生自主分析——教師總結,啟發引導,循循善誘。學生們的學習熱情都很高,討論問題的興趣也很濃,既培養了學生的地理興趣,又提高了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

(4) 全球的熱量平衡意義。主要強調大氣層對太陽輻射有削弱和保温的重要作用,要提高環保意識,保護臭氧層,認識全球的熱量平衡是自然界的重要規律,要把握規律,保護地球。注重學生的情感目標的培養,提高環保意識,堅持可持續發展理念。

教學效果:通過介紹全球的熱量平衡意義,重點關注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來向學生強調一個地球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由於接近生活,學生的參與性很強,列舉了生活中很多關於保護環境的實例,一些破壞行為也得到了學生的關注,達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 課堂作業

我對本次課做了簡單的總結,並鼓勵學生課後通過多種途徑獲取知識和信息(互聯網、圖書館、報紙等),提倡學生多觀察、思考、分析,提高他們的運用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全球氣候變暖等問題。鼓勵他們拓展思維空間,提高創新意識。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能力,擴大知識面,促進全面發展。

五、小結

本次課主要是結合高中生的特點,有目的的提高他們的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主要是通過圖片的展示,讓學生自主發現其中的共同點和區別;通過圖片的展示,以分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討論、歸納、總結;通過生活中比較熟悉的例子“如波浪學説”來解釋複雜的原理;用學過的原理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學生對本次課程的內容的學習熱情比較高,基本原理都能夠掌握,並能遷移到生活中的實際例子,同時也提高了環保意識。

六、教學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

太陽輻射光譜——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

吸收作用

二、1、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反射作用

2、大氣的温室效應

3、太陽輻射、地面輻射、大氣輻射、大氣逆輻射之間的關係

三、全球熱量平衡

文檔內含有圖片、公式、文本框、特殊符號網頁頁面不顯示,請點擊免費下載完整WORD文檔。

説課稿 篇6

自我介紹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上午好,我是來自鄭州大學體育學院的***。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腳踢球》本次課我將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場地器材等五個方面進行説課。首先我們來對教材進行分析。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本課教學內容為高一年級跨欄跑,主要學習在中速跑過程中跨過3——5個低欄,改進欄間跑節奏作為教學的重點,緊密結合快速跑的各種能力練習,發展學生跑的能力,培養節奏感。本堂課通過教師講解示範正確的跨欄動作,學生分組練習。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使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對動作的理解更加深刻,培養學生興趣,發展學生的觀察與模仿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教材的難度較大,對身體的靈活性、協調性及下肢力量要求較高,通過此教材的學習克服學生膽小、害怕的心理。

2、 學情分析:1、高中學生身心發展日趨成熟,已經具備了獨立思考、判斷、概括等能力,他們喜新、好奇、求趣。在身體鍛鍊中也具備了較高的基本運動能力。2、該班學生組織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強,且勤于思考、善於學習。但部分學生有過欄心理障礙。3、現我國跨欄選手劉翔、史冬鵬等幾名優秀運動員取得了歷史性的突破,學生對跨欄跑表現出一定的興趣。

3、 教學內容:本次課是新授課,主要學習跨欄跑的基本技術動作

4、 教學目標:根據上述教材及學情分析,制定如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瞭解跨欄跑的鍛鍊價值,介紹跨欄跑的相關知識及規則的運用。

(2)技能目標:改進跨欄跑擺動腿、起跨腿技術,使85%以上的學生學會跨欄跑技術。

(3)情感目標:培養學生頑強拼搏、吃苦耐勞、堅忍不拔等堅強意志品質,以及戰勝自我、完善自己良好的個性心理素質。

5、教學重點和難點:重點:過欄動作的協調配合。

難點:上提前傾異側臂前伸,維持身體平衡,跨越低欄時能有“跨”的動作。

二、説教法:討論法、講解示範法、觀察法、評價法

三、説學法:討論法、嘗試法、評價法。

四、説教學過程:本節課的教學分為三部分準備部分、基本部分、結束部分。

1、準備部分(10分鐘)分為課堂常規,跑步熱身和徒手操

2、基本部分(30分鐘):

(1)跨欄坐練習,講解示範動作要領,引導、啟發學生,教師示範,給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學生認真觀察、思考;(3) 行進間(3--5步)從欄側做擺動腿的攻欄練習; 要求:擺動腿屈膝高抬,大腿帶動小腿積極下壓。(4) 行進間(3--5步)從欄側做起跨腿的跨越練習;(5) 3--5步從欄側連續完整練習;(6)欄間距3--5步從體操墊、低、高欄中做完整練習;(7)分層練習: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自選欄高、欄距、欄數。(8)每組派出兩名學生示範,進行評價,給出得分,總分十分。(9)教師參與到學生中間,與學生進行互動,進行競賽。

3、課的結束(5分鐘):

師生一起做放鬆操,使學生在快樂、優美的樂曲聲中進行身心活動,消除緊張的心理,使身心得到放鬆。收還器材。

五、説場地器材 : 田徑場100跑道, 欄架10個、小墊子12個

六、預期效果:練習密度36%——38%,心率120——140/分鐘。

説課稿 篇7

一、教材

動物是孩子們樂於觀察的對象,各種動物的不同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常會引發孩子們的探索興趣。冬天到了,人們穿上了厚厚的冬裝,動物們不怕冷嗎?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呢?在進行主題活動《動物,我們的朋友》過程中,幼兒表現出極大的興趣。我以“動物過冬”為切入呂,激發幼兒對動物的探索慾望,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大班幼兒對動物的特徵、生活習性等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大班幼兒發展水平和幼兒學習科學的特點,我確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瞭解動物不同於人類的過冬方式,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2、激發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滿足其好奇心,加深幼兒愛護動物的積極情感。

根據《綱要》中科學教育的指導思想和幼兒教育已有經驗水平,我認為本次活動的重點難點是“讓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以及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我利用多媒體教學及啟發性提問,讓幼兒主動探究,從而將抽象的科學知識變得通俗易懂,使活動的難點得以有效的突破。

結合本次活動目標,我做了幼兒已有過冬的經驗。

2、和家長一起收集動物過冬的圖書、資料。

3、動物過冬的課件。

4、操作卡四張,動物圖片若干,自制拼圖四份。

二、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因此,本次活動,我採用了電教法、討論法、觀察法、啟發提問法等,這些方法的應用,克服了教師傳統的説教形式,充分尊重幼兒,調動幼兒學習積極性,讓幼兒在快樂中習得經驗,同時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和樂於探索的習慣。

三、活動過程

1、以音樂活動引題:小朋友們,冬天到了,天氣真冷啊,讓我們一起來做做運動,暖和暖和身體吧!這種師生共同參與的方式,旨在營造和諧、愉悦的活動氛圍,充分調動幼兒活動的積極性,增加幼兒參加活動的興趣。我們可以通過做運動等方式抵禦寒冷,那麼動物朋友是如何度過寒冷的冬天呢?

2、出示課件,讓幼兒自主學習,滿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慾。提問:裏面介紹了哪些動物?幼兒回答後點出課件。提問:它們是怎樣過冬的?幼兒根據課件內容回答並對其相應的過冬方式進行歸類。如螞蟻和蜜蜂一樣是通過儲存糧食躲藏在洞裏過冬的。幼兒思維離不開具體的事物形象,藉助多媒體的形、色、景等多種優勢,直觀形象的幫助了幼兒瞭解動物的過冬方式,激發了幼兒探索動物生活的興趣,從而也瞭解了動物的生活習性與季節的關係。

3、幼兒再次通過課件加深對動物過冬方式的理解後,出示操作卡讓幼兒説出其對應過冬方式的動物。正如新《綱要》所指出:“語言教育應該滲透在所有的活動中”。本環節通過操作卡的出現,不僅能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積極性,而且加深對動物不同過冬方式的瞭解,進一步明確了教育目標。

四、遊戲互動我也來當小動物

1、學一學:教師出示操作卡,幼兒自主創編動作來表現其過冬的方式。

2、幼兒手持動物圖片,找到動物過冬方式相似的夥伴後,送他們到過冬的地方。

這樣的遊戲,不但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也體現了幼兒合作的精神,而且進一步鞏固了所學知識。

五、活動延伸

1、益智遊戲《拼圖》:幼兒自由結伴拼出動物圖片後,送其到相應的過冬地方,通過這一環節拓展幼兒思維。

2、在圖書角投放動物過冬的圖書,供幼兒查閲,提高幼兒教育的閲讀能力。

説課稿 篇8

一、説教材:

1、內容編排:“語言和宗教”是本章繼“人種和人口”之後的又一基礎人文地理知識,從日常交流用的語言和精神領域的宗教信仰兩方面介紹世界的居民。

“世界的主要語言”部分,講述了世界上使用人數較多,使用範圍較廣的語言是漢語、英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學生應能結合世界主要語言分佈圖説出這幾種語言的主要分佈地區。此外,學生應通過“閲讀”材料,簡要説出語言分佈範圍的變化和與人口遷移有關。

“世界三大宗教”部分,闡述了三大宗教的源地、起源時間,又給出了典型建築的圖片,學生要根據分佈圖説出三大宗教的分佈區域,並根據不同的宗教特色,進行尊重宗教信仰的教育。

本節內容與前面學過的相關知識與後面將要學的不同的《國家和地區》聯繫緊密,是教材重要的組成部分。

2、説重點、難點、關鍵:本節重、難點合二為一,即世界主要語言和三大宗教的分佈。這既是“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培養學生讀圖能力的需要。關鍵是通過讀圖獲取地理信息,從而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教學目標:根據教材內容和課程標準,本節制定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

(1)查找“世界主要語言分佈”圖,説出六大語種的名稱及分佈地區。

(2)查找“世界宗教分佈”圖,説出三大宗教的名稱及分佈地區。

過程與方法

(1)圖文對照,完成板書表格的填寫。

(2)蒐集世界三大宗教特色建築圖片資料及不同宗教信仰文字資料,展示交流。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討論:怎樣讓漢語分佈到全世界。

(2)尊重各民族宗教信仰和風俗習慣。

二、説教法學法:

為完成教學目標,結合地理課教學實際,本課採用的教學方法是讀書法與讀圖指導法相結合,旨在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學法是讀圖法和填表對比法,旨在培養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和判別能力。

教具準備採用投影儀、掛圖等,以輔助教學。

三、説程序

1、情感交流,並用英語宣佈上課,從而過渡到“語言”相關知識的學習。(約用2分鐘)

2、教學過程和方法:師通過板書畫表引領學生學習,並展開分組合作方式學習。(約25分鐘)

3、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約5分鐘)每講完一個環節後,適時出示相關練習進行情感教育。尤其是討論怎樣讓漢語分佈到全世界這一環節,將情感教育推到高潮。

4、總結(約2分鐘):採取學生整理筆記方式進行總結,並提問本文講了哪兩個方面的知識,師根據生答板書課題--語言和宗教。

5、知識運用:採用問答式進行。(約10分鐘)

6、課外作業:蒐集宗教風俗的相關材料,同學間相互交流,進行合作。(約1分鐘)

四、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分三部分:

一部分設計語言方面的表格,二部分設計宗教方面的表格,三部分是通過學生總結,師板書課題--語言和宗教。

這樣做使教與學條理清晰,對比明顯,有利於檢測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有利於對地理知識的整理和記憶。

五、附板書 略

説課稿 篇9

一、 説教材

《通信王國探祕》是九年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生活在信息時代》的第一個主題。教材讓學生穿越時空隧道,發現人類智慧,讓學生知道隨着通信的發展,我們居住的地球變成了小小的村莊,而我選的《文明通信》是這個主題裏面的第三個課時,這個課時的教材是讓學生從自己的生活出發學會怎樣去做一個文明的通信人。瞭解我們關於通信的一些法律知識,成為一個保護通信設施的好公民。

二、 説學生情況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他們生活在信息高速發展的社會,對信息採集的方法、能力比較強;對大多通信方式都有過使用經歷,但不是所有學生都能正確使用。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他們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對新生事物的好奇心較強,但往往認識不夠深刻或會説不會做、甚至説的比做得好。另外,對法律法規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清楚瞭解,有的有一定的瞭解,但自控力不足,也不能完全遵守。

三、 説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遵守通信過程中的公共道德、法律法規,會使用文明的用語;

情感目標:培養學生文明通信,愛通信設施的行為習慣;

能力目標: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教學重點:學會正確使用電話

教學難點:遵守通信過程中的公共道德,法律法規,會使用文明用語,培養學生文明通信,愛通信設施的行為習慣。

四、説設計思路

設計教學時,我注重體現課程的開放性、生活性。我根據學生生活實際,創設情境,使教學內容迴歸生活。同時我讓學生在討論交流中進行認識。

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這樣的活動:在整節課上我作一個旅遊活動貫穿始終(參觀瀏覽通信王國)。在活動中,我以複習闖關進入通信王國,再參觀快樂影視廳、禮儀樹林、故事館、、智慧屋,最後國王頒獎來結束課程。

五、 説教學準備

1、師生收集各種電話娛樂信息台的使用方式、收費情況,瞭解人們使用電話時節約費用的各種小竅門。

2、課件

六、 説教學過程

1、 在導入新課時,我採用複習舊知導入的辦法,但我設計的是讓學生看到緊閉的通信王國的大門,激發學生想進去的興趣,只有回答對了門衞的話才能進。這樣既鞏固了前一課所學的知識,又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同時讓他們對大門內的風景產生好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 在進入大門後,我們來到了通信王國的“快樂影視廳”這裏將為學生放映一個相聲《打電話》。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從囉唆的電話中懂得打電話要節省時間,精打細算,講究公德。同時也考慮到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囉唆電話,讓他們來談談體會。體現課程的開放性、生活性

3、 禮儀樹林是我本節課的第三個活動。在這個活動中我採用直觀教學法和體驗、探究性學法。通過讓學生根據我佈置的情境,同桌的討論,表演打電話的過程。然後讓全班學生分析、探討他們為什麼取得了自己想要的結果。從而讓學生明白在通信的過程中要講文明,講禮貌。然後我設計了讓學生迴歸自己的生活説説常用的文明用語。並直觀的把這些用語掛在我的“禮儀樹上”。讓學生把它們用到自己打電話的過程中去。關注學生的現實生活,教學內容和形式貼近學生的生活,指導他們文明的通信。

4、 “禮儀樹林”之後,我要帶領學生到達“故事館”。讓學生看動畫聽《一份電話單》的故事。然後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説説為什麼有如此的高額話費。然後討論我們面對的各種各樣的聲訊服務我們能否打呢?這樣設計是為了符合品社教學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驗性這一理念,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來組織教學,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教學更具有針對性。

5、 下一個活動我們來到了“智慧屋”。我採用直觀的教學方式,把書本上的三幅圖放到課件中,讓學生判斷對錯,並説理由。這幾幅圖都是他們的同齡人做的事,而且有可能學生也做過這樣的事,所以他們很會判斷,但是為什麼?他們就要思考一下了再説了。這樣設計,是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他們有一定的是非分辨能力,但往往認識不夠深刻或會説不會做、甚至説的比做得好,所以在課堂上提出來,讓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再一次昇華。同時為他們再一次鞏固119、120、110、122的用法與注意事項,為他們的文明生活打下基礎。

6、 通信王國的最後一站我們來到了皇宮,到皇宮前國王為大家發來短信,是兩條關於通信的法律知識。這樣學生在今後的生活中,就知道有時並不能因為好玩兒,而做了國家法律不容許的事。瞭解了法律知識後,國王為整節課表現的學生頒獎。讓學生在參與了思考、討論、回答後不僅能得到老師的肯定,更能得到同伴們的認可,在學習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在班集體內形成一種良好學習,交往氛圍,這幾是我們品德老師的責任。

7、 最後小結,我並沒有安排學生直接離開通信王國,而是説我們的旅遊集體活動今天就到這裏了,讓他們下課後,還可以繼續在通信王國瀏覽。學生更多的通信知識,做了人人尊重的文明通信人

七、 説教學預設

我總的設計的這些程序,我覺得還是很流暢的,但是對於我不熟悉的學生,心中還是很緊張的。主要是我怕我設計的活動,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再説在整節課上,學生參與的活動比較多,我擔心學生覺得容易而不能深入思考。然後品德是一門和學生的生活聯繫很緊密的課程,我設計的活動很貼近生活,但是活動的容量是否適中,也需要我做好充分的準備。在課堂上能隨機應變。

以上是我教學《文明通信》這一課時的一些粗淺的認識,希望能得到各位領導和同仁的幫助,指出缺點和不中足,以備我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的成熟起來,謝謝!

説課稿 篇10

一、説教材

《台階》是一篇以父親為描述對象的短篇小説,現被選入人教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教材。本文以父親為主要描述對象,但此文並非表現父親的作品,而是在表現一代農民形象,具有農民的老實厚道、要強、勤勞、樸實等品質外,這位父親更是一個用勞動證明自己存在價值從而贏得別人尊重的人。這一點也正是他有別於普通農民之處。另外,全文以兒子的眼光關照父親,除飽滿對父親的敬佩之情外,文字間也流露着辛酸,深沉地向着 時代呼喚,億萬農民的希望在於先進的生產力。

二、説教法

從台階與父親之間的關係切入,瞭解內容,初識人物,讓學生整體感知全文,從而帶動對全篇的深入研讀和領悟。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培養髮問精神,採用自主合作的方式深入研讀。在合作探究中相機點撥與引導,使學生更深地理解文章主題。教師在課前可讓學生反覆讀小説文本,充分地熟悉情節,避免因文章本身太長和離學生生活較遠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畏難情緒。

三、説學法

《台階》是一篇語文平實但內涵深刻的文章,不同的人對它的主題有着不同的解讀,特別本文的主人公又是一位農民,對於八年級的學生來説,無疑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正因如此,它又是一篇研究性學習的理想教材。所以這堂課適合於採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四、説流程

(一)導入:由台階的圖片導入,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再引入課文,激發學生探究的好奇。

(二)初步感知

1、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速讀課文,思考:文中寫了哪幾種台階?

2、台階是不是作者此文描述的主要對象?

(這個步驟,使學生明白全文圍繞父親與台階的關係展開,為後面的深入探討做好鋪墊)

(三)揣摩妙點

從父親與台階的關係入手進一步揣摩文章的妙處。

1、父親與三級台階的關係(由此導出父親造新台階的願望)

2、父親與九級台階的關係(由此步驟引導學生分析造台階準備的辛苦,體會造好後感覺的不自在,並最終自然引出對文章主題的探討)

(四)探究主旨

新台階造好了,父親為什麼不自在了?

(在學習思考、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勞動是父親的生命,他用勞動證明自己的價值,贏得他人的尊重)

(五)拓展

作者帶着怎樣的情感來塑造父親的?

(讓學生從字裏行間去探尋,以朗讀後品析的方式進行,注意體會敬佩與辛酸兩重情感)

説課稿 篇11

大家好!我説課的內容是《匆匆》(黑板正中寫下課題)。下面我將從教材、教學法、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進行説課。

一、説教材

1.教材簡析

《匆匆》選自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第十二冊第一組第二課。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結合作者自身生活感受説明日子匆匆易逝,以肺腑之言告誡人們要珍惜時間,給人一種難以忘懷的自然而懇切的親切感。對於國小六年級的同學來説,一方面他們即將離開國小,這篇課文能讓他們倍加珍惜這最後的一個學期;另一方面,他們即將跨入中學大門,這篇課文也更有助於他們今後的學習生活。

2.教學目標

根據本組課文的學習重點是要引導學生從閲讀的內容展開聯想以及“新課標”提倡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度”並重的教學理念。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為:

(1)知識與技能目標:使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掌握“伶俐”、“徘徊”“潸潸(Shan)”等生字詞。

(2)過程與方法目標:使學生能在讀通讀懂課文的基礎上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引導學生理解本文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對時間流逝的傷感及珍惜時間的感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喚起學生的生活體驗,體會時間的稍縱即逝,從而明白珍惜時間,進而珍愛生命。

3.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根據國小課程標準對國小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課文“引導學生從閲讀的內容展開聯想”的學習重點以及散文優美、典雅的語言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把“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文章內容,受到珍惜時間的教育”設為本課的教學重點;“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設為本課的教學難點。

二、説教學法

《語文課標》指出:在教學中要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提倡啟發式、討論式教學。本文文辭優美、情感濃郁,由於六年級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我主要採用:自主讀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師生、生生互動,創設實踐語言的場景,通過朗讀,達到情感上的共鳴,用有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引導學生有感情的讀,邊讀邊想,讀想結合。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同時,圍繞文中的重點句子,發揮想象力,聯繫實際,理解句子的內涵,通過口語練習和放些練習的嘗試,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説教學過程

為完成教學目標解決教學中點突破教學難點,課堂教學準備按以下五個環節展開:

1.導入新課

我會這樣導入:“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我們的國小生活過去了還能再回來嗎?那麼。是誰帶走了我們的往日?是誰讓我們就要和國小生活説再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16課《匆匆》。

2.落實基礎整體感知

(1)瞭解作者

通過課前預習知道本課的作者是誰?讓學生講講對朱自清瞭解,然後教師簡介朱自清(課題下寫上作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學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

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選自他的散文集《蹤跡》。

(2)教師與學生分段讀課文。力求讀準字音,讀順句子,讀通課文。學生讀的時候教師適時正音,提醒他們注意節奏,並讓學生找出生字詞(生字詞作副板書,寫在黑板左側),本文的生字詞有:

確乎:的確。

涔涔(céncén):形容汗、淚等不斷往下流的樣子。

潸潸(shānshān):形容流淚不止的樣子。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走動。

遊絲:蜘蛛所吐的絲,飄蕩於空中,故稱遊絲。

空虛:裏面沒有什麼實在的東西,不充實。

伶伶俐俐:聰明靈活。指十分聰明。

罷了:而已。

(3)在學生對文章有了初步的感知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細細品讀作者的語言,看看作者是怎樣具體描寫日子的來去匆匆。並把自己喜歡的句子及讀後的感悟在小組內交流。使學生從能從整體上感知課文。

3.研讀賞析

課標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所以在這一環節,我會讓學生自主朗讀,抓住重點詞句進行品味,探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感悟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情感薰陶。

我這裏就按順序去説,所説到的也就是在師生互動中,要引導學生感悟得出的。第一自然段,你的眼前看見了哪些畫面?

教師引導:是啊,月缺月圓,花開花謝都是自然現象,是時間飛逝的痕跡,那麼你想想看作者的心裏在想些什麼?他的心情現在是怎樣的?那麼我們説説我們應該用什麼樣的語氣才能讀出作者的這種心情?作者用心寫的這篇散文,我們應該也用心靈去誦讀。

第二自然段。春去秋來,一年又一年匆匆而過,作者面對自己無意間溜走的“八千多個日子”心裏有什麼感受呢?他會説些什麼?學生想像發言,教師相機指導朗讀。

引導學生體會惋惜之情的重點句子: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為何“頭涔涔”?為何“淚潸潸”?重點指導作者對“我的手漸漸空虛”的朗讀。精讀第三自然段:我的日子到底是怎樣匆匆而逝的呢?老師和同學接力讀。

在我們的生活中,日子是在怎樣的不經意間消逝的?學生自由説,從切身體會到時光匆匆永不停息。抓住“跨、飛、溜”等動詞讀,讀完後想想自己的日子是怎樣過的,身邊的人的日子是怎樣過的?仿照課文的寫法寫幾句話。

新課標指出:教學中不僅注重讀的指導,還要進行寫的訓練。在這裏我們由讀引入寫,讓學生在讀懂作者是怎樣具體描述日子去來匆匆的基礎上,引導學生仿照本段的寫法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進行仿寫練習,通過仿寫,進一步體會時光的匆匆,進行了知識的遷移。

深入作者入內心深處讀第四自然段:面對如此匆匆而逝而又了無痕跡的日子作者覺醒了麼?他心裏在想些什麼呢?從哪兒看出來的?引導學生讀給大家聽。把覺醒讀出來。指導朗讀感受作者內心的自責,以及內心的一種淡淡的鬱悶和傷感。在學生自由説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引導:日子除了“如輕煙”、“如薄霧”還像什麼?你能説出更美的句子嗎?在這裏以讀促寫,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

然後進一步結合文中重點句子,邊讀邊品,聯繫實際,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

4.拓展延伸

在這裏,學生們通過品讀和想象已經瞭解了課文內容,能夠深深感受到作者對時間的匆匆流

逝的無奈,可以乘勝追擊,拋出問題:同學們:通過剛才大家的分析和品讀,你感到作者此時此刻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學生會説出“難過、後悔、無奈。”等一系列詞語。進而使學生明確,正是因為珍惜了時間,朱自清先生才有了這麼多的成就,正是因為珍惜了時間,朱自清的生命才會更有意義。

進而引發學生思考:你們願意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這一遭嗎?你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閒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

並再次朗讀課文,深化主題:時光匆匆,一去不復返,好好把握,讓人生過得充實、有意義!

5.課後作業

讓學生把自己蒐集到的關於時間的文章、格言、警句、詩詞讀給大家聽。通過交流討論,學生對時間的流逝也一定有了自己的感覺,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可以是名言、詩歌、散文等),寫出自己最想説的話,厚集薄發,實現學語文向用語文的過渡。

説課稿 篇12

一、説教材:

《散步》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蘇教版八年級第二學期第五單元的一篇散文。它用一件非常普通的家庭小事“散步”“形散而神聚”地體現了一家人之間濃濃親情,唱出了一曲尊老愛幼的讚歌,讓人體驗到“生活之美”。

二、目標分析:

本單元課文的學習,要讓學生能夠整體把握內容,用心領會作者的寫作意圖,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想想人生的大問題。另外,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習朗讀能力的培養。《課標》對第四學段的朗讀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針對以上分析,我對本節課制定了以下的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學習優美語言。

2、培養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學習優美語言。

2、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三、説教法

1、啟發談話,以情動人。

2、授之以漁,合作學習。

3、交流對話,開放學習。

4、鏈接生活,震撼心靈。

5、媒體輔助,增色課堂。

四、説教學程序:

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設計瞭如下步驟:

1、情境導課:這裏用多媒體放歌曲《我愛我家》,然後,我隨着音樂的節奏説出家庭生活中的細節。給學習奠定了學習本文的感情基調,同時,又使學生在課前自然地回想起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細節,這又為後面的教學鋪好了道路。

2、學法指導: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在本節課一開始,我便教給了學生學習的方法:[閲讀(掃清文字障礙);理解(瞭解課文內容);品味(體會精彩語言);延伸(談談你的感悟)。]從而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的放矢。

3、朗讀指導:我首先讓學生自由朗讀,然後談談自己認為怎樣才能把這篇文章讀好,學生回答出最基本的之後,我接着提醒學生一些朗讀的技巧。然後由學生自由表演讀。

4、交流對話,瞭解內容,在學生前面閲讀的基礎上,教師與學生進行談話,讓學生説出課文內容,並將用媒體展示。

5、合作探究,品體語言美:在學生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我讓學生進行美點大尋蹤,找出自己認為好的名子並進行分析,在合作與品味中挖掘尊老的內涵。

6、鏈接生活,接受靈魂的洗禮。

散步之美就在於以小見大,以家庭生活的細節反映出尊老愛幼的社會美德。學習這篇課文,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接受靈魂的洗禮。所以,課到這裏,教師又一次的和學生進行談話,使學生回想自己的家庭生活細節,從而達到情感的共鳴。

五、説板書設計與作業佈置:

1、説板書設計

本節課與其説是知識教授課,不如説是學習方法的傳授課,故在板書設計上首先是學習方法,接着是課文內容的分析,我將本文的主要人物概括為幼小的生命、成熟的生命、衰老的生命並用箭頭表示出他們之間的關係,最後對本文的思想感情進行了歸納。

2、作業佈置

本節課的作業分三類:

1、口頭作業:求學生進一步朗讀本文,體會文章的語言美。

2、書面作業:是對學生本節課所學新知(對稱句的特點及作用)的加強與鞏固。

3、實踐作業:學了本節課,尊老愛幼不能只停在口頭上,因此,我設計了實踐作業,看公益廣告“媽媽洗腳”並給自己的親人洗一腳寫出自己的心得。

説課稿 篇13

一、説教材

1.教材分析

《匆匆》是現代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緊緊圍繞着“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虛度時光感到無奈和惋惜,揭示了舊時代的年輕人已有所覺醒,但又為前途不明感到彷徨的複雜心情。文章先提出問題:“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看似在問,實際上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易逝而無法挽留的無奈和對已逝去日子的深深留戀。然後通過“洗手時、吃飯時、默默時……”這一系列極具生活情趣的描寫,具體再現日子的去來匆匆和稍縱即逝以及作者對人生的思索。最後抓住“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一句結尾,照應開頭,突出作者對於時光匆匆的感慨,引人深思。

閲讀的時候,先要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還要想開去,想到與課文內容有關的人和事,景和物,情和理,並把自己想到的與同學、老師廣泛交流,藉以活躍思想,激發學生的創造力。

2.教學目標

根據國小課程標準對國小5-6年級的階段目標,結合本組的訓練重點以及本課的寫作特點,考慮到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制定了以下同幾條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理解課文內容,學會本課四個生字,能正確讀寫下列詞語:伶伶俐俐、徘徊、赤裸裸等。

2〉技能目標:能按閲讀提示抓住課文的內容,學習作品中的表達手法,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語感訓練,能有感情地朗讀或背誦課文,欣賞文章語言文字的美,並能進行有關的仿寫(句、段)、句型變換等訓練。

3〉情感目標:讓學生了解時光易逝、一去不復返的現實,教育學生不要虛度光陰,從現在起就要珍惜時間。

3.教學重難點

“學習課文了解作品內容,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則是本文的教學重點。而“理解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則是本課的教學難點。

4.課前準備

有關朱自清的資料;蒐集和時間有關的名言等。

二、説教法

本文文辭優美、情感濃郁,為此,只有積極調動學生的情感因素,引起學生同作者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容和領會中心思想,體會語言的美,所以採取情感教學,用感情朗讀貫穿全課教學。

三、説學法

老師指導學生運用“讀讀、想想、議議”的學習方法,在學習通過朗讀課文,觀察想象,展開聯想,語言表達、思維、朗讀的能力,積累規範語言,感受時間的匆匆,體味作品的語言美。

四、説教學過程

教學程序是否安排的科學合理,是教學成敗的關鍵,為了圓滿完成教學目標,我設計了以下教學程序: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同學們,還記得《長歌行》這首詩嗎?請大家一起來背一背這首詩。好,同學們,你們覺得這首詩中哪句詩給你們感觸最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是呀,“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呀,所以朱自清的散文《匆匆》便引起了我的共鳴。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他的這篇散文《匆匆》吧。”

教師用談話激情創設情境,可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創設良好課堂基調。

(二)、認識作者。

1.通過課前預習知道本課的作者是誰?(朱自清)(出示收集到的朱自清的照片),你們對朱自清瞭解有多少?誰來説説。

2.教師簡介朱自清

朱自清,原名自華,字佩弦。中國現代著名詩人、散文家、學者、民主戰士。他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動下,走上生活道路,開始文學生涯,直到逝世。他的文學成就很高,著名的文章有《荷塘月色》、《背影》等。《匆匆》選自他的散文集《蹤跡》。

(三)朗讀課文,體會情感。

1.讓我們一起用心去品味《匆匆》這篇散文,在作者詩意化的語言中去觸摸時間這個精靈吧。

2.教師範讀,隨機教學本課6個生字。

3.這篇文章美嗎?因為它飽含着作者內心的情感,作者是用心靈寫下這篇文章的,那麼我們也要用心靈去閲讀,去體會,去感受,是不是啊。老師給同學們放上音樂,同學們自已感受着讀讀這篇文章。

4.剛才同學們自由朗讀,看同學們認真投入的樣子,就知道你們肯定讀得很好。現在誰能選擇一些喜歡的段落展示一下,讀給大家聽聽。

(四)精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剛才同學們讀得非常好,時間這個精靈它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作者是如何具體地描述出它來去匆匆的呢?請大家把心沉進去,找到有關文字,讀一讀,想一想,感受一下日子匆匆流逝的足跡。

2.(指名交流)時間的腳步你們感受到了嗎?從哪些文字中感受到的。

3.時間本來看不見摸不着,可是讀了這段文字你感覺怎樣?

4.是啊,朱自清並沒有説時間珍貴,我們要好好愛惜,而是通過寫洗手時,吃飯時,睡覺時,時間無時無刻不從我們身邊溜走。將無聲無影的時間擬人化了。這種擬人化的寫法值得我們去學習。

5.這麼美的語言讓我們再來讀讀,再次品味時間的來去匆匆。

6.作者的時間步履匆匆,你們的時間又是怎樣從身邊一點一滴溜走的,能不能學着朱自清先生的寫法,抓住你生活中的一些具體的小事,賦予時間以生命,説一説。看誰説得最有朱自清先生的風格。

五)再讀課文,感受作者情感,感悟文章道理。

1.是啊!閒聊時,日子從我們的嘴邊溜去,跳皮筋時,日子從皮筋底下鑽過去,時間就這樣白白流逝,我們甘心嗎?作者甘心嗎?在文中畫出與朱自清先生同感的句子,並試着讀一讀。

2.説説自己畫了哪些句子,談談自己的感受。(隨機介紹社會背景)

3.是啊,作者為時光匆匆逝去感到痛苦和無奈。同學們你們願意在這個世界上白白走這一遭嗎?我們能讓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在閒聊中、嬉鬧中消磨、打發掉嗎?請同學們閉上眼睛,試着問問自己從現在開始能做些什麼?請同學們試着填寫下面的文字。

(六)總結課文昇華情感。

1.同學們,時光老人在提示我們短暫的40分鐘就要結束了,想好一句你自己的時間格言送給身邊的人好嗎?

2.教師小黑板出示格言

3.同學們,時間的列車是一去不復返的,過去的已經過去,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珍惜時間,從現在做起,充實自己,好好地學習。

熱門標籤